第7期(总第250期)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1年7月 AcademicPeriodical ofFarmProductsProcessing No.7 Ju1.
文章编号:1671—9646(201 1)07—0074—03
亚麻籽脱毒工艺研究
李庆仁, 杨宏志,李静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9)
摘要:考察了超声波辅助溶剂法对亚麻籽中生氰糖苷的去除效率,从经济性、安全性和脱毒效果的综合角度确定r 该系统的最佳工艺参数。 关键词:亚麻籽;生氰糖苷;超声波 中图分类号:TS20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1—9646(X).2011.07.020
Detoxification of Flaxseed
Li Qingren, Yang Hongrlai,Li Jing (CoHege of Food,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Daqing,Heilongjiang 163319,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ultrasonic assisted method,the residual quantity of CGs is obtained by methano1.Regard to economy,safety and lignans recovery,the optimal parameters for this system are decided. Key words:flaxseed;eyanogenetic glycoside;ultrasonic assisted
生氰糖苷(cyanogenetic glycoside)亦称氰苷、
氰醇苷,是由氰醇衍生物的羟基和D一葡萄糖缩合形
成的糖苷,可水解生成高毒性的氢氰酸(HCN),对
人体造成危害。含有生氰糖苷的食源性植物有木薯
(Manihot esculenta)、杏仁、枇杷和豆类等,主要是
苦杏仁苷(Amygdalin)和亚麻仁苷(Linamarin)。
生氰糖苷的种类很多,迄今已报道的多达75种。
常见的生氰糖苷有亚麻苦苷(1inamarin)、蜀黍苷
(dhurrin,或称叶下珠苷)、百脉根苷(1otaustralin)、
巢菜苷(vicianin,或称野豌豆苷、毒蚕豆苷)、苦杏
仁苷(amygdalin)等。
生氰糖苷有较好的水溶性,容易水解,水浸可
去除产氰食物的大部分毒性。因此类似杏仁的核仁
类食物及豆类在食用前大都需要较长时间的浸泡和
晾晒。在完整的植物体内,生氰糖苷不会受到水解
酶的作用,所以不会形成游离的氢氰酸Ⅲ;当植物组
织受到损伤或被动物采食咀嚼破碎后,氰苷与其水
解酶接触,遂发生酶促水解反应『2l。 亚麻籽中产生毒性的主要化合物是生氰糖苷和
抗VB 。抗VB 可通过添加VB 而使其毒性得以抑
制。因此,如何降低亚麻籽中生氰糖苷的含量便成
为亚麻籽脱毒的主要目的。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和试剂
亚麻籽产于黑龙江省兰西县,品种为内亚3号,
经筛选去杂后用咖啡磨磨碎,备用;原料粉中生氰
糖苷的质量分数为157.68 mg/kg(以HCN计)。
甲醇、乙醇、异丙醇、氨水、正己烷等,均为
分析纯。
1.2仪器
家用咖啡磨、JJ一2型增力搅拌器、sHB~95型
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DZ一3Bc型真空恒温干燥箱、
LG10—2.4A型离心分离机、THz一82A型恒温振荡
水浴锅、JA5003型干分之一电子天平、JY92—2D型
超声细胞粉碎机。
1-3试验方法
1.3.1超声波功率对亚麻籽溶剂法脱毒的影响
以醇类、氨、水和正己烷组成的溶剂系统对亚
麻籽粉进行脱毒,考察超声功率对脱毒效果的影响。
加水量为溶剂量的l0%;亚麻籽粉与溶剂(醇类十
5%氨水+水)及正己烷的质量比为100:500:500。
设定超声波功率水平分别为100,200,300,400,
500,600,700 W,超声辅助提取全程时间为30 min,
收稿日期:2011-03—16 作者简介:李庆仁(1978一),男,黑龙江人,农业推广硕士,研究方向:食品加工与安全。E-mail:1391l19218@qq.corn。 为通讯作者:杨宏志(1963一),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产品加工。
2011年第7期 李庆仁,等:亚麻籽脱毒工艺研究 ·75·
根据所得数据绘制出亚麻籽脱毒与超声波功率的关
系曲线图。
1.3.2超声波处理时间对亚麻籽溶剂法脱毒的影响
其他条件不变,设定超声波波功率为400 W,
选取处理时间为10,20,30,40,50 rain,料液比
1:10,根据所得数据绘制出亚麻籽脱毒与处理时间
的关系曲线图。
1.3.3浸提次数对脱毒效果的研究
考察浸提次数对脱毒效果的影响,试验分5组,
前4组的浸提次数分别为l,2,3,4次(每次浸提
24 h),第5组提取96 h(是前4次的总和)。
1 3.4亚麻籽中HCN的测定
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20 g自然干燥的亚麻籽,
用咖啡磨粉碎后移人凯氏烧瓶中,加入200 mL水与
样本混合。2 h后对溶液进行蒸馏。蒸馏物收集到1个
装有20 mL质量分数为2.5%的NaOH溶液(0.5 g
溶于20 mL水中)的烧瓶中,直到蒸馏至100 mL。
在蒸馏物中加入8 mL浓度6 mol/L的氨水和
2 mL质量分数为5%的KI,然后用0.02 mol/L的
AgNO,进行滴定(用微型滴管)。氢氰酸按照下列公
式进行计算_31:
mHcN=0.02× 删03/1.08. 式中:m 氢氰酸质量,mg;
AgNO,的滴定体积,mL。
2结果
2.1超声波功率对亚麻籽溶剂法脱毒的影响
超声波功率对亚麻籽溶剂法脱毒的影响见表l,
超声波功率对亚麻籽溶剂法脱毒的影响见图1。
表1 超声波功率对亚麻籽溶剂法脱毒的影响
超声功率 P/W HCN质量分数 /mg。kg-
100 20O 300
400 500 600 700
超声功率P/W 图1超声波功率对亚麻籽溶剂法脱毒的影响 由表1和图1可以看出,在超声功率未达到
400 W之前,亚麻籽中残余HCN的量是随功率的增
大而逐渐降低,但当超声功率超过400 W后,亚麻
籽中残余HCN的量又逐渐升高,说明过大的功率会
影响HCN的溶解程度。所以,选择400 W对亚麻籽
进行脱毒。
溶剂系统中加入水可以改善脱毒效果,是因为
生氰糖苷是极性分子,易溶于醇类和水,加水后溶
剂的极性增加,浸出的生氰糖苷量也增加,然后经
氨水解释放出氢氰酸,从而达到脱毒的目的。本试
验采用料液比1:10,配合超声辅助浸提,可以使更
多的生氰糖苷从亚麻籽中释放出来。
2.2超声波处理时间对亚麻籽溶剂法脱毒的影响
超声波处理时间对亚麻籽溶剂法脱毒的影响见
表2;超声波处理时间对亚麻籽溶剂法脱毒的影响见
图2。
表2超声波处理时间对亚麻籽溶剂法脱毒的影响
处理时间t/min HCN质量分数/mg·kg
5 10
15 20 25 30
35 104.75 78.632
67.192 60.893 70.599 72.191
77.548
图2超声波处理时间对亚麻籽溶剂法脱毒的影响
由表2和图2可见,超声波处理20 min,可以
大量将亚麻籽中的HCN浸出,20 min后略有下降,
这是因为长时间超声波处理,可能会导致亚麻细胞
壁的破碎使得浸出的HCN重新浸入到亚麻籽中。
另外,亚麻籽中的高分子多糖溶解度小,主要
浸提小分子低黏度成分,浸提出来的亚麻胶的平均
分子量小,黏度低,因而对生氰糖苷的浸出阻力小;
长时间的超声波处理使得溶剂的温度升高,而随着
温度的升高(高于40 oC),高分子多糖的溶解性加
大,亚麻胶多糖的分子量构成逐渐发生变化,平均
分子量增大,表现出黏度逐渐增大 ,导致脱毒效果
哪 76·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1年第7期
变差。所以,选择超声波处理时问20 rain。 加热作为一种导致胶体高分子降解的因素早已
被人们所发现f  ̄-6]0一方面,在加热作用下,胶体中
高分子化合物的糖苷键、肽键会因水解而断裂,导
致胶体平均分子量降低,胶体黏度发生不可逆的下
降;另一方面,加热作用还会加剧高分子的氧化降
解。因此加热尤其是长时间高温加热,必然使亚麻
胶中的高分子多糖发生降解,生成小分子多糖化合
物,从而导致黏度降低。
2.3浸提次数对脱毒效果的影响研究
不同浸提次数测得的HCN含量见表3。
表3不同浸提次数测得的HCN含量
注:a浸提时间为96 h,其他条件相同。表中数据为3次测定 值的平均值。
由表3可知,增加提取次数能增加生氰糖苷的
去除率,浸提3次的总时间为72 h,去除总生氰糖
苷的 88%;连续浸提96 h,只去除了83%的生氰
糖苷。这是因为溶剂浸提到一定时间后生氰糖苷的
扩散速率降低,物料系统中的亚麻胶溶出,磷脂沉
积,使生氰糖苷更难浸出。增加浸提次数,可以改
变体系状态,在两次浸提之间使亚麻籽颗粒内部的
生氰糖苷向外自动扩散,从而能达到新的分布形式,
舢 3} :f 3} S止.S止 .喜 舢.SIL.Sl上. 也—S .轧 .址 使下次的提取速率提高。
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加,亚麻籽中残留的生氰糖苷
含量越来越少,即去除生氰糖苷的总量越来越多,但
每次去除生氰糖苷的数量却越来越少。第1次去除了
总生氰糖苷的51%,第2次去除了28%,第3次去
除了9%,第4次只去除了2.35%。说明随着浸提次
数的增加,生氰糖苷的去除效率也越来越低。在综合
考虑各种因素,浸提次数确定为3次较合适。
3结论
研究表明,溶剂法对于亚麻籽的脱毒具有较为明
显的作用。试验得出最佳浸提参数如下:料液比为
1:10,超声波辅助浸提功率为400 w;超声波辅助
脱毒的时间为20 min;最佳浸提次数为3次。
参考文献:
[11 杨宏志.亚麻籽脱毒和木脂素提取T艺研究【D】.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2005. 【2] 于炎湖.合理利用含生氰糖苷的饲料【D】.武汉:华中农 业大学,2006.
【3】Feng D Y,Shen Y R,Eduardo R Chavez.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in reducing hydrogen cyanide content of flaxseed『J1.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03,83:836-841. [4】 谭鹤群.亚麻胶浸提和喷雾干燥工艺研究【D1.北京:中 国农业大学,2004.
[5] O'Mullane J E,Hyater I P.Linseed mucilage as macoad- herent for topical application【PJ.WO93/16707,1993. [6] Susheelamma N S.Functional role of linseed polysaccharid— es in steamed pudding .J.Food Sci.Techno1., 1 989, 26: 】6—2O.
《农产品加工·学 稿约
:} :f《农产品加工·学刊》以从事农产品加工的科研人员、 :}大专院校教师、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为主要读者群和作者
群。现向行业内的有识之士征集以下稿件:
:} 专题论述对我国农产品(包括粮食、油料、果蔬、肉 :}蛋奶、水产等)加工业及生产设备的现状、展望、发展趋 L—址 — 上.—址-— —
{:
应用推广适用的农产品加j二新技术在推广普及中的探
索与经验介绍。
学科创新研究新的教学体制,优化专业课程的教学,
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案,培养现代化实用型人才的理论
和经验。 势和发展战略的论述。 行业资讯涉及农产品加_r行业的最新动态简讯。
:f 试验研究对农产品精深加工科研项目、试验研究的 互动平台反映读者、作者对本刊的意见和建议。
:}论述。 欢迎从事农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及相关学科的的科研、 j 工艺探讨探讨各种新型农产品的生产工艺。 教学和推广应用人员踊跃投稿。
:1 分析测试分析农产品在生产、保鲜、贮运过程中各种 E—mail:ncpjgxk@163.corn :}因素所产生的变化和对其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在线投稿:www.ncpjgxk.corn
j 技术装备农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新技术、新装备及 QQ:81718824 联系人:蒲晓鸥
:l包装技术的研究开发。 农产品加工学刊编辑部 咕一竹 竹竹 竹竹竹竹竹竹竹竹竹1『 竹竹竹竹竹竹竹竹竹竹竹竹竹竹竹竹竹竹竹竹竹竹竹竹竹竹 竹竹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