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脑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脑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数目 单发或多发(常见转移瘤) 占位征象 脑沟、池、室消失、狭窄或移
位 水肿 与恶性程度有关
-
9
脑瘤CT平扫表现
低密度+更低密度 代表肿瘤组织液化 坏死。
混杂密度 高、低、等密度混合存在。
-
10
脑瘤CT增强扫描
目的 发现肿瘤;鉴别(是否,良恶); 大小。
增强显著 脑外,恶性 增强不明显 良性多见 增强均匀 良性常见 增强不均匀 坏死,恶性多见 环状增强 转移瘤等
• 出具备脑膜瘤的一些表现外,可出现以下征象。 • CT平扫,肿块密度不均,可见囊变出血,增强可
见斑片状或环形强化。
• 肿瘤周围水肿带。 • 包膜不规则,厚薄不均。 • 肿瘤周围骨质明显破坏,可向颅外蔓延。
-
33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根据典型影像学表现,结合脑膜瘤的好发
部位、性别和年龄特征,容易诊断,少数 不典型的脑膜瘤,需与胶质瘤、转移瘤和 脑脓肿等鉴别。
-
11
• (一)神经上皮组织瘤
• 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属脑内肿瘤,占
颅内肿瘤40%。包括星形细胞瘤、少突胶 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等,最 常见者为星形细胞瘤。
-
12
• (一)星形细胞瘤(astracytoma):占颅内
肿瘤的30%—35%,又分为星形细胞瘤、间 变型及多形胶母三个亚型。肿瘤分级采用4级 分类法,Ⅰ、Ⅱ级偏良性,Ⅲ、Ⅳ级为恶性, 现在国际上倾向于三分法:既:星形细胞瘤、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学分 型有纤维型、原浆型、肥胖型和间变型。成人 多发于大脑半球,儿童多见于小脑。星形细胞 多呈浸润性生长,无包膜,与正常脑质分界不 清,肿瘤常有囊变,囊内有肿瘤结节,恶性者 易发生坏死和出血,血管形成不良,可见钙化。
•
-
13
影像学表现
• 1.颅骨平片:主要观察颅高压和肿瘤定位征。 • 2.CT表现: • (1)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平扫多为脑内边
界较清的低密度灶,可见斑点状高密度钙化灶, 瘤周水肿轻,占位效应轻,病灶轻微强化或不 强化。
-
14
平扫
左额叶良性 星形细胞瘤
增强扫描
-
15
-
16
-
17
-
18
-
-
27
• (二)脑膜瘤(meningioma)
• 中年女性较多,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
细胞,多居于脑外,占颅内肿瘤15%— 20%,属脑外肿瘤,中老年多见。多位 于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嵴、嗅沟、
桥小脑角、大脑镰或天幕,少数位于脑
室内。组织学分为合体型、纤维型、过 度型、沙粒型和成血管细胞型。
-
28
-
23
恶性胶质瘤CT表现
-
24
-
25
• (3)少突神经胶质瘤:平扫多为等、低
或略高密度肿块,边境清晰。大部分有 钙化,钙化多位于周围,部分可见瘤内 出血 液化,半数肿块可见不同程度强化
如果出现不均匀,不规则环状强化则有 恶变可能。
-
26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根据典型影像学资料,
大多数肿瘤可以定位, 80%可作出定性诊断。
• [影像学表现] • CT表现:
• 1、平扫:(1)肿瘤呈均匀高密度(占
75%)、等或低密度,边界清
• (2)沙粒样钙化或不规则钙化 • (3)邻近骨质增生或破坏 • 2、增强扫描:肿瘤90%均匀一致强化,
10%—15%呈不典型环状强化。
-
29
脑膜瘤CT平扫+强化
-
30
-
31
-
32
• 恶性脑膜瘤
痛以及其它颅内压增高的体征。但这些 症状常无特异性且晚期出现,因此,神 经放射学检查是脑肿瘤诊断的重要工具。
-
5
• 五、脑瘤(tumors of brain)表现
• CT具有高密度分辨力,对脑瘤的检出比较
敏感,〉1.0cm病灶,结合增强扫描,其定性 诊断率达70%—80%,根据肿瘤位置、密度、 多少、毗邻关系,增强的程度和形式、形态, 脑水肿有无,钙化程度,囊变等确定其性质。
•
-
6
脑瘤CT平扫表现
高密度 高于脑组织密度,常见于钙化、 出血
等密度 与脑组织密度相等,常见于脑膜 瘤和其他少见肿瘤。
低密度 低于脑组织密度,绝大多数的肿 瘤。
7
脑瘤CT平扫表现
部位
脑膜瘤 与颅骨、大脑镰相连 转移瘤 脑周边 鞍内 垂体瘤 鞍上 颅咽管瘤 桥小脑角区 听神经瘤
-
8
脑瘤CT平扫表现
范围、数目和性质。颅骨平片诊断价值
有限,少数能定位甚至定性。脑血管造
影可作出定位诊断,有时可作出定性诊 断。CT和 MRI对肿瘤的诊断优于传统的 X线检查。CT定位与定量诊断可达98%, CT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定性诊断正确率 可达80%以上。MRI对肿瘤定位诊断更 准确,但定性诊断有时也有困难。
-
3
脑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2017-03-30 张柳
-
1
• 颅内肿瘤是常见疾病;分类:
• (一)按来源分类:包括颅骨、脑膜、
血管、垂体、脑神经、脑实质和残留的 胚胎组织;
• (二)原发性和转移性; • (三)良性或恶性;
• (四)按部位分,幕上、幕下、鞍区、
桥小脑角区,等
-
2
• 临床上要求能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
19
侧 脑 室 后 角 胶 质 瘤
-
20
-
21
1
右侧小脑星 形细胞瘤
(1平扫、2、 3增强扫描, 4为CT平扫)
3
-
2
4
22
• (2)恶性星形细胞瘤:平扫多为等、低、
高混杂密度或呈囊性变,有斑点状钙化 或瘤内出血,边界不清,瘤周水肿及占 位效应较明显,因肿瘤破坏血脑屏障而 强化明显,多为形态不规则、厚度不一 致的强化环,可见壁结节强化,也可呈 弥漫性强化。
-
34
-
35
-
36
脑膜瘤钙化
-
37
顶叶脑膜瘤
-
38
三、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inoma
• 听神经瘤占颅内肿瘤的8%~10%。是
成人后颅凹常见的肿瘤,约占后颅凹肿瘤 的40%,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中年人 好发。听神经由桥延沟至内耳门长约1cm, 称近侧段;在内耳道内长约1cm,称远侧 段。听神经鞘瘤3/4发生在远侧段,1/4在 近侧短。
• 颅内肿瘤发病情况在小儿与成人不
同。婴儿及儿童期以幕下肿瘤常见,其 中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 发生率较高。成人中约70%的颅内肿瘤 位于幕上,中年人最常见为胶质瘤和脑 膜瘤,老年人则最常见为脑膜瘤和转移 性肿瘤。临床表现因肿瘤类型和部位不 同而各不相同。
-
4
临床症状和体征
• 为癫痫、偏瘫、视听觉障碍、复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