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临床研究 •M 2011, Vol.9, No.14Guide of China Medicine
和细胞因子的综合调控,使切口在一定时间内得以愈合。剖宫产其独
特的关腹方法简单省时得以迅速推广、普及,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切
口硬结及脂肪液化的情况较多,促进切口愈合,效果显着。皮肤创伤
后,切口内迅速充盈少量血凝块,创缘出现急性炎性反应,切口内出
现渗出物浸润,局部渗出物浸润造成组织脓肿,张力增大,疼痛加
重。由于孕妇其妊娠期腹部皮下脂肪较厚,医师在为产妇缝合时,切
口本身炎性反应渗出物及皮下渗出积液较多。通过放置皮下引流管,
及时将切口处渗出物引流出来,可明显减少过度的炎性发生,从而减
轻脂肪液化的现象,使用引流管将已液化的脂肪及时引出。再者应该
在伤口的早期,凝血、炎症阶段放置引流管,需掌握好引流管的放置
时间,适时地拔除并不影响伤口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的新生。肉芽
组织的生长使伤口边缘向中心移动,最终使切口创面逐渐缩小并愈
合。解决了传统的伤口局部有渗出时用挤压方法排出,移位和挤压不
利于于伤口的愈合,并给产妇带来不适和疼痛,通过放置皮下引流
管,不缝合皮下脂肪,可减少缝线的异物反应及对局部脂肪血运的不
良影响,切口内的渗出液自引流管及戳创口外流,减轻了局部水肿及
消灭死腔,减轻对脂肪组织的压迫,减小张力,使脂肪层良好对合,
达到促进切口愈合的作用。本文中治疗组切口脂肪硬化及硬结的发生表1 置管组与对照组切口情况比较(χ—±s)组别n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手术时间(min)住院日(d)治疗组10081(81.0)18(18.0)1(1.0)0(0.0)32.8±8.06.37±1.6对照组10052(52.0)39(39.0)8(8.0)1(1.0)32.8±7.86.52±1.7P<0.05<0.05<0.01<0.05>0.05>0.05
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正是由于使用皮下放置引流管,
最有效的降低了切口脂肪液化和硬结的发生率,本文中对照组有1例
发生切口裂开现象,而观察组没有产妇发生切口裂开现象。
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伤口愈合差,极易造成产妇身心的伤害,
同事也使产妇住院时间和费用增加,新生儿的照顾与喂养受到影响,
致使医患之间产生矛盾或纠纷,重视术后伤口护理和伤口愈合因素的
研究是我们产科工作者的职责。综上所述,剖宫产术后放置皮下引流
管,可使切口的愈合速度加快,此方法不仅易于掌握而且操作简单,
被多数产妇所认可,现今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参考文献
[1] 魏秀英.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分析[J].卫生职业教
育,2010,28(1):149-150.
[2] 吴立华.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障碍患者皮下放置引流管的临床
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1):19.
[3] 黄醒华.对剖宫产术的思考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
19 (7):385-388.
[4] 佟林林,王春晓,孙淑娥.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0):2909-2910.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付文萍 陶海兰(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3)
【摘要】目的 通过胰岛自身抗体检查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的检测及成
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与1型糖尿病(T1DM)、2型糖尿病(T2DM)临床特征的对比分析,观察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提供
LADA的诊断与治疗依据。方法 选择69例LADA、78例T1DM与83例T2DM患者,分别检查GAD-Ab、IAA、ICA、男女比例、疾病
诊断年龄、患病时间、体质量指数(BMI)、血清肌酐、糖血红蛋白(HbA1c)、餐前GS、1.5脱水葡萄糖(1.5AG)。结果 抗体检测结果
显示,LADA与T1DM、T2DM患者比较,GAD-Ab、ICA、GAD-Ab+IAA+ICA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IAA、
ICA无统计学差异(P>0.05)。LADA与T1DM、T2DM临床特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疾病的诊断年龄与T1DM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
<0.01)。BMI与T2DM患者有差异(P<0.001),1.5AG与T1DM、T2DM患者均有差异(P<0.05、 P<0.001)。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
GAD-Ab+IAA+ ICA联合检测、血清1.5AG检测对LADA有比较特异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胰岛自身抗体;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1)14-0052-03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tent autoimmune diabetes in
adults,LADA )目前被定义为1型糖尿病(T1DM)的亚型,其早期
临床表现与2型糖尿病(T2DM)相似,但发病机制与T1DM相同,都
以β细胞遭受自身免疫损害为特征,一般认为其与免疫介导的胰岛β
细胞慢性损害所致的体液和细胞免疫相关。LADA患者发病较晚,胰
岛β细胞损伤进展缓慢,有较长时间呈非胰岛素依赖状态,但数年后
仍需依赖胰岛素治疗,所以与胰岛β细胞损伤相关的各免疫学指标成
为诊断LADA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测定T1DM、LADA、T2DM患者
的自身抗体[1]、1.5AG及几种糖尿病常规检测的指标,观察LADA患者
的临床特征及与T1DM、T2DM的异同点,为LADA的确切诊断与有效治疗找到临床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2]
①≥30岁起病;②至少1种胰岛自身抗体阳性,即胰岛细胞抗体
(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4种任意之一;③诊断糖尿病后至
少6个月内不需要胰岛素治疗。
1.2 排除标准
排除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内分泌疾病等因素导致的糖尿病。
1.3 对象 • 临床研究 •532011 年 5 月第 9 卷 第 14 期 中 国 医 药 指 南
69例符合上述条件的LADA患者,系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09
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者,男48例,女21例,年龄33~73
(平均46.27±16.59)岁。
1.3 方法
1.3.1 对照组选择
78例T1DM患者按空腹胰岛素低于5μIU/mL(国际单位),空
腹血糖超过6.8mmol/L(毫摩尔)以上诊断为T1DM,男43例,女35
例,年龄29~71(44.78±15.02)岁。83例T2DM患者以空腹血糖≥
7.0mmol/L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为T2DM,男51例,女32例,年
龄35~76(平均46.67±18.17)岁。
1.3.2 体质量指数(BMI)检查
体质量指数 =体质量(kg)÷身高(m)的平方 kg/m2。
1.3.3 血清肌酐检查
采用酶法,试剂(日本协和)批号:R004APA、R004APB,校准品
CFAS 批号:150885-07,仪器为日立7020(日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4 糖血红蛋白(HbA1c)检查
按常规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2mL,EDTA抗凝。采用高效液相色
谱法(美国伯乐公司生产的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配套试剂。
1.3.5 餐前葡萄糖检查
空腹血糖(GLU)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h未进任何食物,
饮水除外)后,早餐前采的血,所检定的血糖值。采用葡萄糖过氧化
物酶法,试剂盒由上海科华公司提供。
1.3.6 血清GAD-Ab、ICA和LAA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试剂盒由上海科华公司提
供,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5 脱水葡萄糖(1.5AG)检查
空腹血清置20℃保存,全酶法检测1.5-AG。
1.3.7 统计学处理
利用SPSS13.0软件包计算 ,计数资料采用四格表精确χ2检验,计
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 果2.1 各种抗体检测结果
抗体检测结果显示,LADA与T1DM、T2DM患者比较,GAD-
Ab、ICA、GAD-Ab+IAA+ICA有统计学意义,IAA、ICA无统计学差
异,见表1。
2.2 LADA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结果
LADA与T1DM、T2DM临床特征对比分析表明,疾病的诊断年
龄与T1DM患者有统计学差异。BMI与T2DM患者有差异,1.5AG与
T1DM、T2DM患者均有差异,见表2。
3 讨 论
LADA目前比较公认的病因机制是遗传易感性和自身免疫性,国
外主要从基因标志、免疫学标志及代谢试验对其发病进行预测,其中
免疫学指标及其重要[2]。采用联合检测GAD-Ab、IAA和ICA的方法可
预测70%~95%的LADA[3],而自身免疫性表现为胰岛中单核细胞浸
润及体内存在针对胰岛β细胞的自身抗体GAD- Ab 和ICA等[4]。ICA
为胰岛细胞质抗体,多出现于T1DM早期,而伴随ICA阳性T2DM,多
般较快出现在口服降糖药物失效和胰岛素依赖的时候[5]。我们的研究
显示ICA在T1DM患者中阳性率最高为31.88%,其次是LADA患者为
24.36%,T2DM 患者最低为15.66%,但LADA分别与T1DM、T2DM患
者比没有统计学差异。国内外文献报道GADAb是一种较ICA更为持久
和敏感的指标,在LADA诊断中优于ICA,在我们的研究中,LADA患
者的GAD-Ab阳性率为35.89%,低于T1DM患者的55.07%,高于T2DM
患者的16.87%,与后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IAA为胰岛素自身抗
体,IAA的产生可能是原发性,或者为β细胞破坏后所致。β细胞的
损伤可能导致结构改变多的胰岛素释放,或更早生物合成的前体在β
细胞破坏时被释放出来而作为抗原,故IAA级检测亦有一定的诊断价
值[6],我们的研究发现IAA在LADA患者中阳性率为25.64%,T1DM患
者为39.13%,T2DM患者为12.05%,虽然结果近似GAD-Ab,但三者
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
目前,普遍认为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抗体筛查的敏感
性。我们采用GAD-Ab+IAA+ICA 联合检测,LADA患者中阳性率为
29.49%,远高于T1DM、T2DM患者的14.49%与2.41%,提示GAD-
Ab+IAA+ICA联合检测是LADA 诊断的敏感性指标[7]。
本研究通过不同类型糖尿患者的男女比例、疾病诊断年龄、患
病时间、BIM、血清肌酐、AIC、餐前GS、1.5AG的检查,比较分
析LADA与T1DM、T2DM临床特征的异同点。在LADA与T1DM、
T2DM临床特征对比研究中,LADA分别与T1DM、T2DM患者比较,
男性患者高于T1DM、T2DM,疾病的诊断年龄与T1DM有差异,BMI
与T2DM有差异,血清1.5AG与T1DM、T2DM患者均有差异,我们的
研究结果与Pal等[8]的研究结果相近。
通过LADA与T1DM、T2DM自身免疫抗体、临床特征对比分析,表1 LADA与成人T1DM、T2DM患者各种抗体检测结果[n(%)]
NGAD-AbIAAICAGAD-Ab+IAA+ICAT1DM 16938(55.07)27(39.13)22(31.88)10(14.49)LADA27828(35.89)20(25.64)19(24.36)23(29.49)T2DM38314(16.87)10(12.05)13(15.66)2(2.41)χ2值1vs25.4413.0631.0314.7282vs37.5524.9001.90122.47P值1vs2<0.05>0.05>0.05<0.052vs3<0.01>0.05>0.05<0.001表2 LADA与T1DM、T2DM临床特征对比分析结果(χ—±s)
T1DM(n=69)LADA(n=78)T2DM (n=83)t值P值1vs22vs31vs22vs3
男/女43(55.13%)/48(69.57%)/51(61.45%)/35(44.87%)21(30.43%)32(38.55%)诊断年龄27.56±10.7132.81±10.9435.79±11.212.8451.733<0.01>0.05患病时间21.59±11.8822.71±10.1420.54±10.860.5961.330>0.05>0.05BMI(kg/m2)26.78±5.0427.28±5.9133.67±6.530.5356.610>0.05<0.001血清肌酐(μmol/L)94±1192±1698±290.8561.650>0.05>0.05AIC(%)7.9±0.87.9±1.07.8±1.30.0010.555>0.05>0.05餐前GS(mmol/L)10.83±5.729.37±3.158.83±3.271.8571.084>0.05>0.051.5AG(μg/mL4.09±1.734.99±2.387.58±3.282.5415.826<0.0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