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文视野下的科学技术

人文视野下的科学技术


人文视野下的科学技术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科学文化?什么是人
文文化?科学文化是伴随着近代科学的产生而逐渐
形成的,强调的是在理性的指导下,用实验和逻辑等
手段,不以主观愿望与价值选择为转移,实事求是地
探索自然界的本来面貌,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并
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人文文化是以价值本位的态
度,关注人的需要、人的尊严、人的自由,是为了人
能成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人”,一个真正的“人”
的精神标准与内涵,有价值理性和价值导向性的认识
体系。二者看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但其实它们
有着众多的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因为科学文
化与人文文化同在人类文化中孕育和成长,都是人类
文化的精华。
科技文化对人文文化起着重要作用。第一,人文
文化需科学理论做基础,人文科学是对社会现象的研
究,而社会又是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研究社会不但
要有社会的知识,而且也要有自然的知识,这是与自
然社会是相联系的。而中国古代文化主要是伦理文
化,很需要科技文化的冲击,促进文化的现代化。第
二、科学技术为人文科学研究提供思想启发。科学技
术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为人文文化提供了
便利手段。
在科技文化对人文文化起作用的同时,人文文化
也对科技文化起同样重要的作用。第一、人文文化是
科技人员的基本素质。对于自然科学技术工作者来
说,没有有人文文化的基础就不可能做出大的成就,
科学大师们都有很高的人文精神素质,如数学家罗素
在哲学和文学上都有成就,他的文字幽默机智,获得
过诺贝尔文学奖。而且人文文化还有助于扩大科学技
术工作的知识面,启发形象思维,培养优良品德。第
二、人文关怀使科学研究和应用有正确的方向。人文
文化用道德、正义、人性来制约科学技术。科学技术
是中性的,但科学技术的应用却有正效应和负效应,
有可能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也有可
能起相反的作用,而人文文化则可以引领它走向正确
的方向。
如果人类只是一味追求人文文化,那就不会有现
在的电灯、手机、汽车、飞机、也就不会有现在的二
十一世纪,人类的精神世界可能会提高,但物质世界
将会变得贫瘠;如果人类只追求科学文化,那现在的
地球将会变得更加的千疮百孔,所有的东西都将会被
机器所取代,人类的物质生活虽然丰富了,但精神世
界将变得薄弱不堪。所以只有将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
结合在一起才能使社会更好地发展,而人文与科学的
结合便是人文视野下的科学技术。
那么什么样的科技才是人文视野下的的科学技
术呢?图书馆便是一个好的例子。没有哪一种建筑像
图书馆一样,被人们赋予了这么强烈的人文色彩。它
是知识的载体,他是文献的海洋。因对图书馆的强烈
渴望,博尔赫斯留下了“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天
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首令人着迷的诗句。人文
视野下创造的图书馆无疑是成功的。作为图书馆,它
本身有着许多的职能。第一,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
便产生了文字,用来记录这些文字的载体—图书也就
应运而生。它记载了从古至今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演
变。图书馆的功能之一,就是要收集、加工、整理、
科学管理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源,以便广大的读者借阅
使用。图书馆是作为保存各民族文化财富的机构而存
在的,它担负的保存人类文化典籍任务是图书馆最古
老的职能。它是以文献为物质基础而开展业务活动
的。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化的实现以及科学技术的突
飞猛进,图书馆不但保存手写和印刷的文献,还保存
其他载体形式的资源,而且保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
使用。第二,图书馆收藏着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积
极地开发,广泛地利用这些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的重要
职能之一,它也是图书馆承担各种职能的基础。由于
当今社会文献的生产数量大、增长快;社会文献的类
型复杂、形式多样; 文献的时效性强;文献的传播速
度加快;文献的内容交叉重复;文献所用语种在扩大,
质量下降等特点,使人们普遍感到利用起来十分不容
易。图书馆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科学
分析综合指引,形成有秩序、有规律、源源不断的信
息流,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与传递,使读者更好地利
用它们。第三,图书馆有着社会教育的职能。图书馆
进行社会教育,主要表现在可以为社会、为读者提供
最完备的学习条件:资源、场地、设备。受教育者可
以长期的、自由地利用图书馆进行自学。它还是学校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里,图书馆是基本的教
育设施,它被誉为“知识的宝库、知识的喷泉”,“大
学的心脏”,“学校的第二课堂”,直接承担着培养
人才的重任。所以人文视野下创造的图书馆不仅丰富
了人类的精神世界,而且提高了人类的物质世界。它
的产生使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其次,通过太空探索所创造的科技不也是人文视
野下的科学技术吗?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对神秘、
浩瀚的星空充满好奇,在我国就有“嫦娥奔月”
的传说和屈原的“天问”,西方还曾爆发过激烈
的“火星人之争”。作为人类天性的好奇和幻想,
纵然是人类太空探索激情的永不枯竭的源泉,但
最深层的原因和动力却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
需要。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的上天,便开创
了人类宇宙文明的新纪元。再到后来卫星通信已
经使世界真正变成了“地球村”;利用对地观测
卫星了解农作物生长情况,早期预报病虫害、旱
涝、风暴等灾害等;利用太空的微重力、高真空
和高洁净资源,进行材料加工和生物、医药制取;
利用导航卫星、气象卫星等提供卫星信息服务;
军事通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和早期预警
卫星等已成为现代作战指挥系统和战略武器系统
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所构成的侦察、通信、导
航、预警和指挥系统是国家现代防务系统的“神
经中枢”;利用卫星通信网出版全球电视报纸和
杂志,了解世界上最新图书资料,获取最新的设
计参数、图纸和工艺文件;通过卫星电视,开展
全球性的文化学术交流,并创造了新的卫星电视
教育方式;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对古代遗迹、遗物
进行感测、分析和辨认,促进对古文化的研究等
等。这些科技不仅实现人类的飞天梦,解开了宇
宙的面纱,而且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在现代技术愈来愈发达的时代,我们应该怎
样去创造人文视野下的科学技术?并且应该创造
什么样的?比如,我们可以去开创一个科技与绿
色相结合的住宅,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还
能保护环境不被破坏,使人文与科技相互融合。
而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第一,在设计原则方面,
为了与绿色人文的前提相呼应,设计绿色生态住宅时
必须要注重生态和谐,本着节约一切不可再生能源的
目的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的使用干净、
高效的新能源。充分利用住宅区在山区,采光好,通
风好的特点,在住宅区,大力推广太阳能和风能的使
用,做到所用能源尽量无害、无污染,可以循环使用。
施工过程中大量采用容易降解、能够在生的资源,对
于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严格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
污染。绿色生态住宅的设计应该争取利用天然条件,
结合合理的设计,为广大住户构建一个宜居的生活环
境,同时要注意对自然的利用要有一定的限度,合理
使用自然资源,防止生态平衡被破坏。第二,在科技
新理念方面,在外墙的保温隔热方面就必须要采取一
定的措施,改善其性能。隔热性能可以通过对维护结
构的面积和隔热性能两方面进行改善。减少外围结构
的面积,则热量进入室内的量就少,夏季就会减少对
空调等制冷设备的使用,减少了能源的消耗。第三,
在资源方面,必须将对水资源的节约考虑进来,可以
按用途不同选用不同的水质。在建设生态住宅过程
中,可以在小区的适当位置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收
集到的雨水用于小区的绿化;景观用水则严禁采用饮
用水。根据用途不同,设置两套供水系统,一套专供
饮用,必须达到饮用水的标准;对于非饮用水,可以
采取循环利用的方式,节约水资源。根据以上方法创
造出来的住宅,不仅满足了人文文化,也利用了科学
文化,很好的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这便是我们所需要
的人文视野下的科学技术。其实,我们还可以去创造
更多的人文视野下的科学技术,例如不会排出污染性
气体的汽车,可以讲解的塑料与电池等等。
人文视野下的科学技术,需要的不仅仅是创造出
高科技的产品,还需要使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相融
合,在人文的领导下使科技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提
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不破坏自然并且丰富人类的
精神世界。只有这样的科学技术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
快更好地发展,使地球这个家园不再遭受创伤。
陈果 社区学院 学号:1512057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