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农业区划发展历程、主要手段以及取得的成效;
2、简述决策(decision-making)、权威(authority)、责任( accountability)、外部援助(utilization of external aid)在区域规划中的作用;
3、简述我国农业区以及各个农业区的主要物产;
4、简述我国地貌类型及其与农业区划之间的关系
5、简述我国人口分布特征、主要农业活动及其与气候环境之间的关系
6、简述SRI (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的发展历程、主要手段以及取得的成效;
7、简述在社区发展中,农户参与的优势与局限,并阐述如何能够有效提高农户参与区域规划的意识;
8、简述农户参与农业资源与区划的主要形式及其可能产生的效益。
9、简述主体功能区划的主要技术路线.
10、 通过绘制图表方式,基于流空间与战略高地理论,论述我国城市群从均衡走向均衡与提升竞争力并重的规划方向。
11、 试论述导致我国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并通过案例证明因地制宜发展战略制定的关键。
12、 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为例,探索我国小区域农业资源区划方向
13、 以羽河为例,论述人口、经济发展、自然资源与气候环境等要素在区划与建设中的作用。
14、 通过案例论证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规划与建设在农业资源与区划建设中的作用
15、 通过案例证明流域综合治理中农户个体行为于地方管理之间的矛盾与统一
16、 简述我国主要粮食产区分布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17、 简述我国耕地资源分布与粮食产区匹配的优势与矛盾
18、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发展与耕地资源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