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区划与布局

农业区划与布局


第二章
农业区划的基本理论
一、自然地域分异理论 •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地带性与非地带性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 P28(P28-) • 应用(P39-) 应用(P39-
第二章
农业区划的基本理论
二、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 内涵(P41) 内涵(P41) • 比较利益学说(P42) 比较利益学说(P42) • 四个原则(P45) 四个原则(P45) • WTO与中国农业的关系 WTO与中国农业的关系
第六章
农业布局
一、概述 有关概念:农业结构、农业布局、 1、有关概念:农业结构、农业布局、合理农业生 产结构的标志、 产结构的标志、 2、农业布局的主要内容 农业生产条件的评价: 农业生产条件的评价:3个方面 农业部门布局 农业区域总体布局 农业布局的主要方法: 3、农业布局的主要方法:农业地理调查法和分析 研究法
推荐几本新书
尹昌斌.周颖. 循环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 2008.11,北京: 2.尹昌斌.周颖.《循环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2008.11,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全书系统地研究了循环农业理念的思想来源、国内外循环经 全书系统地研究了循环农业理念的思想来源、 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循环农业的基础理论、动力机制, 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循环农业的基础理论、动力机制,全 面地分析循环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面地分析循环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归纳与分类现有的 循环农业模式类型,总结了规律性特征, 循环农业模式类型,总结了规律性特征,探讨不同区域适宜 性的循环农业模式选择,提出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性的循环农业模式选择,提出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制 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新与政策支持等。 度创新与政策支持等。 • “循环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研究是一项探索性的研究。本 循环农业发展理论与模式”研究是一项探索性的研究。 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理论体系完整、观点精辟鲜明、 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理论体系完整、观点精辟鲜明、 案例丰富翔实, 案例丰富翔实,试图构建与探讨循环农业发展理论的框架体 发展路径,旨在促进农业发展理念的更新, 系、发展路径,旨在促进农业发展理念的更新,并以此为起 开创循环农业研究的学术交流园地。全书共分十二章, 点,开创循环农业研究的学术交流园地。全书共分十二章, 60万字 万字。 近60万字。
第一章
绪论
一、农业区划 二、农业与农业资源 • 资源的综合管理(P9) • 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特征(P10) • 开发利用产生的问题(P11) 三、该学科的研究对象、特点和内容 四、学科的发展(P24)
第二章
农业区划的基本理论
自然地域分异理论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农业资源经济理论 农业资源配置理论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推荐几本新书
1.
张宝文.杨坚.唐华俊. 中国农产品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2008.1, 张宝文.杨坚.唐华俊.《中国农产品区域发展战略研究》,2008.1, 北京: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视野探讨了新时期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农业 地域分异、区域比较优势和区域产业结构等基础理论,总结了美国、 地域分异、区域比较优势和区域产业结构等基础理论,总结了美国、 法国、 法国、日本和印度等四国推进农产品区域专业化发展的国际经验与 主要启示; 主要启示; 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区域格局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2)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区域格局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 预测了2010 2010年和 2020年我国粮食 棉花、油料、肉类、 年我国粮食、 预测了2010年和 2020年我国粮食、棉花、油料、肉类、奶类和水产 等六类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区域特征; 等六类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区域特征; 应用农业布局相关理论构建了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测度模型, (3)应用农业布局相关理论构建了农产品区域比较优势测度模型, 并采用2002 2005年的县级和省级数据测算了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区域 2002并采用2002-2005年的县级和省级数据测算了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区域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系统设计了未来15年我国小麦、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 15年我国小麦 (4)系统设计了未来15年我国小麦、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 油菜、花生、甘蔗、苹果、柑橘、 茶叶、棉花、蚕桑、生猪、 油菜、花生、甘蔗、苹果、柑橘、梨、茶叶、棉花、蚕桑、生猪、 肉牛、肉羊和奶牛等18种农产品的优势区布局方案、 18种农产品的优势区布局方案 肉牛、肉羊和奶牛等18种农产品的优势区布局方案、发展思路与目 战略重点和配套措施。 标、战略重点和配套措施。
一、农业自然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内容:(P122) :(P122 1、内容:(P122) 农业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 农业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 资源 2、评价方法 因素限制法、数值法、 因素限制法、数值法、数学法
第四章 农业资源条件 的调查与评价
二、农业社会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1、内容:(P141) 人口与劳动力资源、农业资金、农业技术资 源(P143) 、农业信息资源(P144)、 交通运输条件、城镇化条件 2、评价方法 比较分析法、试算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数 学模型法
农业区划与布局
• 华南农业大学
• 自学考试辅导纲要
主要内容
• • • • • • • • • 绪论 农业区划的基本理论 农业区划的内容、 农业区划的内容、工作方法与成果应用 农业资源条件的调查与评价 农业区域划分与农业结构优化的基本方法 农业布局 农村经济区划 农业区域规划 国外农业资源开发、 国外农业资源开发、农业区划与布局简介
网站: 网站:/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于2003年5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成立于 1957年8月)和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成立于 1979年2月)整合组建而成。 网站: 网站:/Ins/Ins.asp 杂志: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杂志:《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农业区划的内容、 第三章 农业区划的内容、工 作方法与成果应用
五、农业区划成果的应用 农业区划成果是什么? 1、农业区划成果是什么? 农业区划成果的分类。 2、农业区划成果的分类。 农业区划成果的应用范围( 3、农业区划成果的应用范围(P113 :7条) 4、农业区划成果应用的组织与实施
第四章 农业资源条件 的调查与评价
第七章
农村经济区划
有关概念:农村、农村经济、 一、有关概念:农村、农村经济、农村经济 区、农村经济区划 二、开展农村经济区划的意义 三、农村经济区划的指导思想和任务 四、农村经济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第八章
农业区域规划
一、区域与区域农业结构 农业区域的涵义、农业区域专业化、 农业区域的涵义、农业区域专业化、区域 农业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农业区域布局与结构调整的意见 二、农业区域规划的涵义和作用 三、农业区域规划的任务和内容 农业区域规划的依据和程序: 四、农业区域规划的依据和程序:依据和原则 区域农业规划: 五、区域农业规划:
第六章
农业布局
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优势农产品、规划意义( 优势农产品、规划意义(4点) 三、种植业生产布局 我国种植业生产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我国种植业生产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各4点) 种植业布局的三大原则 林业生产布局:森林规划的定义、 四、林业生产布局:森林规划的定义、目的和依据 五、畜牧业布局 六、水产业布局 七、乡镇企业布局
第五章 农业区域划分与农业 结构优化的基本方法
农业区域划分的基本依据: 个依据(p156) 一、农业区域划分的基本依据:4个依据(p156) 二、农业区划方法 定性分析分区法:主导因素分析法、 1、定性分析分区法:主导因素分析法、地图叠加 经验法、类型法、 法、经验法、类型法、综合法 定量分区法: 2、定量分区法:聚类分析法 农业结构优选方法(原理与步骤) 三、农业结构优选方法(原理与步骤) 平行数列对比法、综合评分法、 平行数列对比法、综合评分法、线性规划法
第九章
国外农业资源开发、 国外农业资源开发、农 业区划与布局简介
美国:农业特点、 一、美国:农业特点、资源开发与土地利 用面临的问题、农业现代化的标志、 用面临的问题、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农 业分区专业化的形成、 业分区专业化的形成、对我国农业发展 的启示 日本:经验、山区开发的措施、 二、日本:经验、山区开发的措施、发展 农业的策略 三、印度 四、巴西:农业特点及发展策略 巴西:
农业区划的内容、 第三章 农业区划的内容、工 作方法与成果应用
三、农业区划的内容 1) 农业资源调查 2) 农业自然条件区划 3) 农业经济条件区划 4) 农业部门区划 5) 农业资源区划 6) 农业技术措施区划 7) 农业综合区划 8) 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
农业区划的内容、 第三章 农业区划的内容、工 作方法与成果应用
第二章
农业区划的基本理论
• 三、经济区位理论:杜能区位理论 经济区位理论: • 四、农业资源配置理论:市场经济思想如 农业资源配置理论: 何指导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农业区划的内容、 第三章 农业区划的内容、工 作方法与成果应用
一、农业区划的目的与作用 二、加强农业资源区划立法的必要 性与可行性
四、农业区划的程序与步骤 农业区划工作的指导思想(P108): 1、农业区划工作的指导思想(P108): 5个观点 步骤:准备工作、室外调查、 2、步骤:准备工作、室外调查、室内 分析研究、提出成果、组织实施方 分析研究、提出成果、 案 方法: P111): ):5 3、方法: (P111):5个结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