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2期 玻璃钢/复合材料 65
聚酯纤维的阻燃及力学性能研究
高卫卫 ,曹海建 ,钱坤 ,承永刚
(1.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 214122; 2.江苏旷达汽车织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常州 213179) 摘要:本文以微胶囊红磷为主要阻燃剂,纳米SiO2为增韧剂,采用共混熔融法制备阻燃型聚酯纤维样条,并研究阻燃剂 及增韧剂用量对聚酯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胶囊红磷能明显增强聚酯纤维的阻燃性能,纳米SiO 的加 入能改善聚酯纤维样条的力学性能;微胶囊红磷含量为5%时,聚酯纤维样条的极限氧指数(LOI)值为33,拉伸强度为 17.99MPa,弯曲强度为26.75MPa,冲击强度为1.97kJ/m ,材料力学性能下降严重;微胶囊红磷含量为3%、纳米SiO:含量为
2%时,聚酯纤维样条的LOI值为29,拉伸强度为35.51N/mm ,弯曲强度为31.54MPa,冲击强度为2.03kJ/m ,材料的综合性 能最佳。 关键词:微胶囊红磷;纳米SiO ;聚酯;阻燃性能;力学性能;极限氧指数(LOI) 中图分类号:TB332;TQ314.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999(2013)02—0065—04
聚酯是重要的纤维、塑料制品的原料之一,其综
合性能优异,应用广泛。但由于它的可燃性,许多国 家对其在交通、建筑、专业服等领域的应用均有严格
的阻燃要求。用于聚酯阻燃的材料主要包括卤系、
磷系以及新型的阻燃聚酯/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J。
红磷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无机阻燃剂,具有高效、抑 烟、低毒的阻燃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许多弊
端,如易吸潮、易爆炸,放出剧毒的磷化氢(PH )气 体,粉尘易爆炸,在大量贮存时会因内部高热而自燃 等。此外红磷对热、摩擦和冲击等相当敏感,作为阻
燃剂在与树脂混炼、模塑等加工过程中存在火灾、爆
炸等隐患,且与树脂的相容性差,不易均匀分散在树 脂材料中,导致材料的物理性能下降 l5 J。因此,红
磷作为阻燃剂,只有经过表面处理后才有实用价值。
近年来,国内外均采用对红磷进行微胶囊化来消除
上述的性能缺点,并可改善与基材的相容性,减小对 基材的力学性能影响-o 。
目前,阻燃剂的一大发展方向是多功能化,如混 合阻燃剂的使用以使材料阻燃的同时兼具增塑作
用。增塑剂通常采用纳米级微粒,如纳米SiO:,为无
定形白色粉末,是一种无毒无味的非金属材料,微结
构为球形,呈絮状和网状的准颗粒结构,表面含有大
量的羟基 。由于其微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 原子数、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随粒径的减小急剧增大, 表现出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 量子隧道效应等特点,从而使纳米粒子具有一些特
殊的性能 。 本文分别采用单一的微胶囊红磷为阻燃剂,以 及采用微胶囊红磷与纳米SiO 的混合助剂为阻燃 剂对聚酯进行阻燃和增韧改性,制备阻燃聚酯纤维 样条,并测试其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根据实验结 果分析微胶囊红磷的阻燃机理和纳米SiO 的增韧 机理,并得出最佳的配比。
1 实验
1.1原材料 半消光聚酯切片,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 公司提供;微胶囊红磷(1500目),广州市银塑阻燃 材料公司提供;纳米SiO:,杭州万景新材料有限公司 提供;液体石蜡,温州市大华石油化工贸易有限公司 提供。 ’ 1.2仪器 KS-20型双螺杆挤出机,苏州科信塑机; HYF600型注塑机,浙江海鹰塑机;JF.3型氧指数 仪,南京市江宁区分析仪器厂;3385H型万能材料试
验机,美国Instron公司。 1.3工艺流程 阻燃聚酯纤维样条的制备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收稿日期:2012-08-22 本文作者还有徐文新和李雅。 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BE2011014) 作者简介:高卫卫(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纤维的制备及阻燃改性。 通讯作者:曹海建(1979-),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纺织复合材料,caoha ̄ian20010@163.eom。
一砥 ,C蕊 2g 誊
2 聚酯纤维的阻燃及力学性能研究
图1 阻燃聚酯纤维样条的制备工艺 Fig.1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flame retardant polyester fiber splines
将聚酯切片、微胶囊红磷和纳米SiO:分别干燥,
以不同的配比共混(为使阻燃剂粉体均匀粘在聚酯 切片表面,加入1%的液体石蜡),制备混合阻燃剂;
然后将混合阻燃剂与聚酯切片熔融共混,以制备不
同规格的聚酯纤维样条,其中微胶囊红磷与纳米
SiO 的配比见表1(考虑到聚酯切片纺丝的用途,阻 燃剂的总量以不超过聚酯切片的7%为宜)。
表1微胶囊红磷和纳米SiO 配比 Table 1 The ratio of microencapsulated red phosphorus and nano.SiO,
红磷0 3% 4% 5% 6% 3% 3% 3% SiO2 0 0 0 0 0 2% 3% 4%
将混合均匀的聚酯切片通过双螺杆挤出机,适
当调节I区、Ⅱ区、Ⅲ区、Ⅳ区和V区的温度(如表2
所示),挤出成条,然后将阻燃聚酯通过注塑机制备 成标准尺寸的样条。 表2不同配比的五区温度 Table 2 The temperature of different ratio’S five areas
1.4性能测试
(1)阻燃性能
聚酯纤维样条的阻燃性能测试参考GB 2406.80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氧指数法)的标准进行,样 品尺寸为130×6×3.5mm,测试条件要求试件表面
平整光滑,无气泡,每组6个样条。
(2)拉伸性能 聚酯纤维样条的拉伸性能测试参考GB 1040-79
(塑料拉伸试验方法)的标准进行,样品尺寸为200
×15×5mm,测试条件为10±5mm/min的空载速
度,100±10mm/min的实验速度,每组6个样条。
n,_P/m 2D 胁l2 (3)弯曲性能
聚酯纤维样条的弯曲性能测试参考GB/T 9341-2008(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的标准进行,样品
尺寸为80×10×4mm,测试条件为20±10mm/min 的实验速度,每组6个样条。
(4)冲击性能
聚酯纤维样条的冲击性能测试参考HG/T 3841-2006(塑料冲击性能小试样试验方法)的标准
进行,样品尺寸为40×3×2mm,测试条件为支撑线
间距离为20mm,采用无缺口试样,每组10个样条。
2结果及讨论
2.1阻燃性能 聚酯纤维样条的阻燃性能如图2所示。由图2 可知:
(1)仅以微胶囊红磷为阻燃剂制备的聚酯纤维 样条的LOI随着微胶囊红磷含量的增加先增大然后
趋缓(如图2中的组1~组5)。微胶囊含量为5%
时LOI最大,为33。这是由于加入微胶囊红磷的聚 酯在燃烧时,红磷经历一系列的变化生成聚偏磷酸,
形成又黏又薄的膜,紧紧包裹在聚合物的表面,隔绝 空气中的氧使之停止燃烧。另外,聚偏磷酸是一种
强酸,它可以按形成的碳正离子模式,对聚合物(尤 其是含氧聚合物)进行脱水成碳,提高阻燃作用¨ 。
(2)以微胶囊红磷和纳米SiO:的混合阻燃剂制
备的聚酯纤维样条比仅以微胶囊红磷为阻燃剂制备 的聚酯纤维样条的LOI有所下降(如图2中的组6
~组8)。微胶囊红磷含量为3%、纳米SiO 含量为
2%时,聚酯纤维样条的LOI为29,阻燃效果不如单
一的微胶囊红磷。这是因为纳米SiO:会影响微胶囊
红磷正常发挥阻燃作用。纳米SiO,由于热稳定性
好,粒径超细,能覆盖在聚合物表面,从而影响红磷
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聚偏磷酸发挥阻燃作用。
1 2 3 4 5 6 7 8 组别
图2氧指数值 Fig.2 Oxygen index value
如聚酯纤维的阻燃及力学性能研究 2013年3月
4・0 3・5 3‘2 2。5 z-0 懵1.5 是1.0 0.5 0.0 l 2 3 4 5 6 7 8 组别
图7冲击强度 Fig.7 Impact strength
3结论
(1)微胶囊红磷对聚酯纤维样条有明显的阻燃 作用。随着微胶囊红磷含量的增加,聚酯纤维样条 的阻燃性能先增大然后趋缓,纳米SiO 能改善聚酯 纤维样条的力学性能; (2)纯聚酯纤维样条的LOI为25,拉伸强度为 46.93N/mm ,弯曲强度为33.19MPa,冲击强度为 3.75kJ/m 。单独使用微胶囊红磷,其含量为5% 时,聚酯纤维样条的LOI最高,为33,拉伸强度为 17.99N/mm ,弯曲强度为26.75MPa,冲击强度为 1.97kJ/m ,力学性能下降严重; (3)使用混合阻燃剂,阻燃聚酯纤维具有良好 的阻燃性,且纤维的力学性能下降较少。微胶囊红磷 的含量为3%、纳米SiO:的含量为2%时,聚酯纤维样 条的LOI为29,拉伸强度为35.51N/mm ,弯曲强度为 31.54MPa,冲击强度为2.03kJ/m ,其综合性能最佳。 参考文献 [1]欧育湘.实用阻燃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44O.444. [2]李明禹,张英杰.阻燃聚酯及其短纤维的技术开发[J].聚酯工 业,2007,20(1):23_24. [3]吴全才,樊小辉,陈新.磷系阻燃聚酯性能的研究[J].化工技 术与开发,2007,36(1):14一l6. [4]舒万根,熊联明,刘又年.微胶囊红磷阻燃剂的研究进展[J]. 中国塑料,2002,16(1):12一l3. [5]林超,陈凤,袁莉等.智能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玻璃钢/复 合材料,2012,(3):75-76. [6]舒均杰,易思红.微胶囊红磷阻燃剂的研究进展[J].无机盐工 业,2009,41(1):5-8. [7]徐国财,张力德.纳米复合材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o02.46—102. [8]陈勰,李黎,王明枝等.纳米二氧化硅对阻燃中密度纤维板性 能的影响研究[J].材料导报,2011,25(5):32-33. [9]尤丽虹,惠雪梅.氰酸酯增韧技术研究进展[J].玻璃钢/复合 材料,2009,(2):82—86. [10]邱军,王宗明.无机功能材料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研究进 展[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1,(4):63-66. [11]葛世成.红磷阻燃剂在塑料中的应用及阻燃配方设计[J].塑 料工业,2006:227-228. [12]陈旭东,毛妮娜,王冠海等.具有笼形结构的倍半硅氧烷纳米 增强剂[J].功能材料,2004,(s1):2051-2056. [13]羊海棠,杨瑞成,冯辉霞等.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增韧聚丙烯的 研究[J].甘肃工业大学学报,2003,29(2):34_36. [14]赵贵哲,刘亚青.纳米SiO2增强增韧聚丙烯(PP)的研究[J]. 吉林大学学报,2005,35(2):205-209. [15]赵神程,姚军燕.聚丙烯/纳米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J].中国塑料,2010,24(11):l2一l3.
RESEARCH U ’ ’LAME-RESISTANT AND ME(:HA ICAL PRoPERTIES oF PoLYESTER FmER GAO Wei—wei ,CAO Hai-jian ,QIAN Kun ,CHENG Yong—gang (1.Key Laboratory of Eco-Textile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China; 2.Jiangsu Kuangda Automobile Textile Group Co.,Ltd.,Changzhou 213179,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it uses mieroencapsulated red phosphorus which are the flame retardants and nano— SiO2 which are the flexibilizers to manufacture flame—retardant polyester fiber splines by melt blending method,and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amount of flame retardants and tougheners to the flame-resistant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lyest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icroencapsulated Red Phosphorus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flame retardant properties of polyester fibers splines,and nano—SiO2 can improv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polyester fiber splines;When the content of microencapsulated red phosphorus was 5%,the polyester fiber splines exhibited a LOI value of 33,tensile strength of 17.99MPa,flexural strength of 26.75MPa,and impact strength of 1.97kJ/m。,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s declined seriously.When the content of microencapsulated red phosphor・ us was 3%and the content of nano—SiO2 was 2%,the polyester splines exhibited a LOI value of 29,tensile strength of 35.51MPa,flexural strength of 31.54MPa,and impact strength of 2.03kJ/m . Key words:microencapsulated red phosphorus;nano—SiO2;polyester;flame retardants;flexibilizer;limiting oxygen index(LOI)
FRP/GM l力刀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