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树复壮技术

古树复壮技术

摘要: 古树是生物,不易移迁,更不能像其他文物可复制仿造,因而价值更高应珍惜。保护好古树名木,使其延年益寿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古树是有一定生命期限的,在这一期限内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以延长其寿命,这就是古树复壮的理论基础。就古树衰败的现状来看,常表现为树干腐朽空洞、冠形残缺、顶梢枯萎、枝叶凋零、病虫害严重、根系生长不良等等,而古树的复壮就是要针对这些衰败现象,采取相应措施,达到复壮的目的。

关键词:价值;复壮;日常养护;宣传。

前言: 《城市绿化条例》第25条规定:“百年以上树龄的树木、稀有种类的树木、具有历史价值或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均属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是城市绿化、美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和观赏价值。有些树木还是地区风土民情,民间文化的载体和表象,是活的文物,它与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和自然界历史变迁有关,是历史的见证,对其实施有效的保护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古树对于考证历史、研究园林史、植物进化、树木生态学和生物气象学等都有很高的价值。 各个地方的古树状况都很相似,大都健康状况不佳。因为古树名木生存环境变差,承受着气候恶化、环境污染以及病虫害的侵蚀,不堪重负,加速衰老。更重要的是源于保护乏力,随着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大树让楼、大树让路的现象普遍存在,人为擅自砍伐、移植、破坏古树名木现象频频发生。

古树是生物,不易移迁,更不能像其他文物可复制仿造,因而价值更高应珍惜。保护好古树名木,使其延年益寿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古树是有一定生命期限的,在这一期限内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以延长其寿命,这就是古树复壮的理论基础。就古树衰败的现状来看,常表现为树干腐朽空洞、冠形残缺、顶梢枯萎、枝叶凋零、病虫害严重、根系生长不良等等,而古树的复壮就是要针对这些衰败现象,采取相应措施,达到复壮的目的。

古树衰败的原因 1. 内因 古树名木树龄大,生活力低,再加上树型较高大,因而抗病虫害侵染力低,抗风雨侵蚀力弱,这是其衰败的内因所在。 2 . 外因 自然因素影响 ①极端气候原因。古树名木历经千百年风霜岁月,屡受严寒酷暑,大涝大旱等恶劣气候的侵袭,造成皮开干裂,根裸枝残等现象,使其生长不良,甚至濒临死亡。 ②雷电火灾等原因。古树一般树冠高大,如遇雷击,轻则树体烧伤、断枝、折干,重则焚毁,造成树体严重损坏。 ③地下水位的升降原因。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树木周围地下水位的改变,使树木根系长期浸于水中,导致根系腐烂;或长期干涸,导致枯萎。 ④病虫害原因。古树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风雨雨,其先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但因其过于衰老,生长量小,也易遭病虫危害。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跨地区和国家的物质交流日益频繁,即使检疫也难免病虫的侵染传播,如松树线虫和美国白蛾。因此,决不能因古树先天抵抗力强而忽视了对病虫害的防治。 ⑤野生动物的危害。许多古树的根、皮、叶、花、果是野生动物和各种昆虫的良好食物,许多兽类和虫鸟凿树为洞,以洞为巢,以树根、树皮、树叶及花果为食,日积月累,树体受长年的虫蛀兽咬,导致树体残缺不全。 人为因素影响 ①工程建设的影响。各类工程建设中,如城区改造、修路、架桥、建水库等各类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对古树名木断根过粗、过多,修剪过重,造成其衰败,直至死亡。 ②人为活动引起土壤板结。在城市、公园、名胜古迹等处,凡有古树名木之 处,必是游人云集之所,游人频繁践踏往来于古树名木的周围;致使树体周围土壤板结,土壤密度增大,严重影响土壤的气体交换、根系活动和正常生长。 ③各种污染的影响。古树名木周围的污染,如化工、印染厂等排放的废水废气,不仅污染了空气及河流,也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体,更有甚者在古树名木根部倾倒工业废料,有毒物质及各种污水垃圾等污染物,使树体周围土壤的酸碱浓度,重金属离子大量增加,土壤理化性能恶化,使其根系受到或轻或重的伤害。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还会抑制叶片的呼吸,破坏叶绿素的光合作用,使其逐年衰败枯死。 ④人为造成的直接损害。烟熏、火烤、刻字留念、晨练攀拉,更有人迷信地将古树的叶、枝、皮采回入药,其中以剥掉树皮的伤害最大。还有砍枝、撞击、移栽等行为直接导致树体受损。 ⑤管理不当影响。如修剪过重,超过了树的再生能力,施药浓度过大造成的药害,肥料浓度把握不当造成烧根,人为的破坏造成古树生长衰退。

古树复壮综合措施 1.改善地下环境 根系复壮是古树整体复壮的关键,改善地下环境就是为了创造根系生长的适宜条件,增加土壤营养促进根系的再生与复壮,提高其吸收,合成和输导功能,为地上部分的复壮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①开沟埋条 。在土壤板结、通透性差的地方,可以采用开沟埋条的方法,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同时也起到截根再生复壮的作用。 ② 设置复壮沟—通气—渗水系统。城市及公园中严重衰弱的古树,地下环境复杂,有各种管线和砖石,土壤贫瘠,营养面积小,内渍严重,必须用挖复壮沟,铺通气管和砌渗水井的方法,增加土壤的通透性,是积水通过管道、渗水井排出或用水泵抽出。 ③进行透气铺装或种植地被。为了解决古树表层土壤的通气问题,常在树下、林地人流密集的地方加铺透气砖。透气砖的材料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在人流少的地方,种植豆科植物,如苜蓿、白三叶及垂盆草、半枝莲等地被植物,除了改善土壤肥力外还可以提高景观效益。 ④土壤改良。古树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生长在一个地方,土壤养分有限,常易呈现缺素症状,加上人为踩踏,通气排水不良,对根系生长极为不利,造成古树生长的日益衰退。 ⑤施用生长调节剂。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给植物根部及叶面施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6-苄基腺嘌呤,激动素,玉米素,赤霉素基生长调节剂等应用于古树复壮,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2.加强地上保护 ①古树围栏及外露根脚的保护。在过往人多的地方,古树周围应设围栏,松土,种植有益的地被植物。露出地面的根脚应用腐殖土覆盖或在地表加设网罩或保护板,以免造成新的伤害。同时要注意治理环境污染,还古树一个清洁的环境。 ②病虫枯死枝的清理与更新修剪。古树的病虫枯死枝,在树液停止流动季节抓紧清理,烧毁,减少病虫滋生的条件。对具潜伏芽、易生不定芽且寿命长的树种(如槐、银杏等),当树冠外围枝条衰老枯梢时,可以用回缩修剪进行更新。有些树种根颈处具潜伏芽和易生不定芽,树木死亡后仍然能萌蘖生长者,可将树干锯除更新,但对有观赏价值的干枝,则应保留,并喷防水剂等进行保护;对无潜伏芽或寿命短的树种,主要通过深翻改土,切断1厘米左右粗的根,促进根系更新,在加上肥水管理。 ③树洞的修补与填充。古树的主干常因年久腐朽形成的空洞,以往多采用转头堵洞,外部加青灰封抹。因这些材料无弹性,树洞又不能密封,雨水渗入反会加剧树干的腐朽。近年国外采用聚氨酯做填充物,价格稍贵,是目前最理想的填充材料。 ④支撑加固。古树年代久远,树题衰老,主干常中空,主枝叶常有死亡,加上枝条下垂,树冠失去平衡,树题容易倾斜,因而常需要进行支撑。树体加固应用螺栓、螺丝等,切不可用金属箍,以免造成韧皮部缢伤。 ⑤病虫害防治。病虫危害是古树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⑥靠接小树复壮濒危古树。

国内外古树保护研究进展 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大部分省市根据建设部要求开始对辖区内古树进行普查保护,并开始进行~些复壮技术的研究工作。从古树微观结构和定量分析与古树生长有关的主要矿质元素方面入手,根据大量的古树调查研究结果,建立了古树的矿质营养元素区系标准,找到了古树生长与各主要矿质元素的平衡比例关系,针对古树生长中出现的一些症状,分析其原因,总结出古树复壮的生理机制、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综合复壮措旋。 除了对古树名术的生物性保护之外,还有一些技术性的改进和创新。例如对古树名木调查方法的改进:树龄的测定方法,要引入树木年代学中精确定年的交叉定年法来确定树龄;树高用测高器进行测量,胸径和冠幅用皮尺测量,新方法中引入全站仪进行测量;树的坐标的测定和多媒体信息的采集。温小荣等还研究了组件式GIS技术在古树名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把50年以上的树术作为古树保护。日本研究出树木强化器,埋于树下完成树木的通气、灌水及供肥等工作。美国研究出肥料气钉,解决古树表层土供肥问题。德国在土壤中采用埋管、埋陶粒和气筒打气等方法解决通气问题,用土钻打孔灌液态肥料,用修补和支撑等外科手术保护古树。 美国、德国、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在古树名木保护中已使用无损检测技术,测定树术内虫蛀、白蚁危害、空洞、腐烂程度等;如Resistograph阻抗图波仪,既能测定树木内部的腐烂程度,又能检测树龄及虫害,但价格昂贵。德国一直很重视古树的保护,在土壤中采用埋管、埋陶粒和气筒打气等方法解决通气问题,用土钻打孔灌液态肥料,用修补和支撑等外科手术保护古树;英国则重点探讨土壤坚实、空气污染等因素对古树生长的影响,而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本文参考文献 古树名木衰败原因和复壮技术探讨.严崇惠.福建林业科技.2006.1;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与复壮养护探讨. 李中香、苏小娟、徐德平.现代农业科技.2209.23; 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技术的研究现状. 朱用明. 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古树生长环境和复壮技术.禹广和.湖南林业.2008.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