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改善儿童孤独症异常行为的临床效果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改善儿童孤独症异常行为的临床效果

2019年3月DOI:10.19347/ki.2096-1413.201908042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No.2017ZDXM-SF-006)。

作者简介:张宁勃(1982-),男,汉族,陕西凤翔人,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小儿脑病。

*通讯作者:焦文涛,E-mail:43384513@.中医中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会交往、交流障碍及刻板重复的兴趣行为为特征。

该类患儿大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具体表现为易激惹、脾气暴躁及不易管教的情绪问题;精力旺盛、夜不成寐的睡眠障碍;品种单一、结构局限的饮食问题;迷恋物品、兴趣狭隘的刻板行为问题。

近年来,全球该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14年发布的最新结果示:儿童患病率为1/68(147/104)[1];国内该病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报告显示,该病患病率为2.8~13.4/104,且呈不断增加的趋势[2]。

由于该病病因复杂,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整体以康复教育训练为主。

本研究对4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确诊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患儿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

治疗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5~6岁,平均年龄(3.5±1.4)岁。

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2.5~6岁,平均年龄(3.8±1.6)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方案经患儿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且同时符合国家中医儿科临床指南制订的“孤独症谱系障碍中医诊疗方案”诊断标准及证候学诊断标准(心肝火旺证、肾精不足证、痰蒙心窍证、心脾两虚证);家长依从性好,可坚持治疗满3个月。

排除标准:不符合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者;年龄<2.5岁或>6岁者;对本试验药物已知成分过敏或过敏体质者;合并有癫痫者;患儿及家属依存性差,不能完整执行遗嘱。

1.3方法治疗组采取以下措施。

①针刺。

主穴:人中,大陵,定神针,智三针,四神针。

语言1、2、3区,百会,内关,三阴交。

辨证选穴:心肝火旺证,加风池、太冲;肾精不足证,加悬钟,太溪;痰蒙心窍证,加丰隆,阴陵泉;心脾两虚证,加心俞、脾俞。

针刺方法:局部进行常规消毒,用26~28号、30~45mm长的不锈钢毫针,首针人中,次针大陵,继之内关,三阴交;次针智三针、四神针、语言区;后灵活取配穴组穴位。

头部穴位留针1h,期间给予捻针2~3次,以加强针感。

面部及背俞穴、四肢部穴位点刺不留针,多用平补平泻法(注:人中、大陵穴隔日一次)。

②穴位注射。

药物选用奥拉西坦注射液0.5g[厂家:朗天药业(湖北)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74066;规格:20mL∶4.0g]、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25g(厂家: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改善儿童孤独症异常行为的临床效果张宁勃,焦文涛*,赵宁侠,高峰(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陕西西安,710032)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改善儿童孤独症异常行为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确诊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40,针刺结合穴位注射)和对照组(n=40,康复训练)。

比较两组的疗效。

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P<0.05)。

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儿童孤独症异常行为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关键词:孤独症;异常行为;穴位注射中图分类号:R7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1413(2019)08-0109-02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oint injection in the improvement ofabnormal behavior in children with autismZHANG Ning-bo,JIAO Wen-tao*,ZHAO Ning-xia,GAO Feng(Xi'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cephalopath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Xi'an71003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oint injection in the improvementof abnormal behavior in children with autism.Methods A total of80cases of children diagnosed as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n=40,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oint injection)and control group(n=40,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e curative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82.5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5.00%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oint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bnormal behavior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is effective and worthy of promotion.KEYWORDS:autism;abnormal behavior;acupoint injection109--2019年3月文号:国药准字H19999350;规格:2mL∶0.25g)。

穴位选用风池、心俞、肝肾、肾腧、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方法: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回抽无回血,每个穴位注射1mL。

一般每次选用2个腧穴,取穴定位准确,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③康复训练。

根据患儿病情,常规选用言语训练(PRT、ABA)、引导式教育训练、行为矫正治疗。

对照组单纯应用言语训练(PRT、ABA)、引导式教育训练、行为矫正治疗,与治疗组无明显差异。

针刺、康复训练1次/d,每周休息1d,连续90d为一疗程;穴位注射奥拉西坦注射液、胞磷胆碱钠注射液二者交替使用,1次/d,20次/月,连续60d为一疗程(各30次)。

连续治疗90d后判定疗效。

1.4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儿童孤独症ABC量表》评分标准对患儿治疗前、后得分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合以下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情绪易激惹及躁动、睡眠障碍、饮食品种单一局限、兴迷恋物品及刻板行为。

显效:ABC量表评分下降10分以上(含10分),上述4方面症状有2项及以上明显改善;有效:ABC量表评分下降5~9分,上述4方面症状有1项及以上明显改善;无效:ABC 量表评分下降5分以下,上述4方面症状均无明显改善。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组间总有效率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用x軃±s 表示,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讨论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是目前世界上增长最迅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全球有6700万人受到该病的困扰,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

由于该病的病因复杂,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而该类患儿的异常行为严重阻碍了患儿的生长发育,给患儿自身、家庭及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困扰,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国内针刺、中药治疗孤独症的报道日益增多,表明其对患儿功能的改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本研究中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孤独症中医当属“语迟、胎弱、童昏”等范畴。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由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神失所养,心窍不通或肝失条达,升发不利,脑窍失养、神机不明所致。

本病病位在脑,与心、肝、肾密切相关[3]。

其临床症状庞杂,与“神不守舍”密不可分,而鬼穴为古代治疗精神异常的经验要穴,其最早见于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凡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

《千金要方》中指出“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心无不应”,故本研究首先针其鬼宫“人中”穴,次针鬼心“大陵”穴以通督调神,再予以内关、三阴交刺之以共奏醒神开窍之功[4]。

结合中医的辩证论治理论,灵活选用风池、太冲清泻肝火;悬钟、太溪补肾填精益髓;丰隆、阴陵泉健脾化痰;心俞、脾俞健脾养心;诸穴共奏调和脏腑,平衡阴阳之功,以达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中医理论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任督二脉又总领阴阳,头部穴位既可调整五脏六腑之经气以通络,又可协调机体之阴阳平衡,治疗脑源性疾病有特效[5]。

本研究中通过针刺治疗组选用头针之智三针、四神针、颞三针及脑户穴,可达到安神定志、醒脑开窍之效,对改善异常情绪、睡眠及行为有显著疗效[6]。

加之语言1、2、3区定位分别相当于人类镜像神经元系统的额下回、顶下叶及颞上沟,其也是镜像神经元系统的中枢所在。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社会交往、模仿、语言理解、共情等方面的障碍,均与该区域的镜像神经元功能缺陷有关[7]。

通过对该区域的针刺治疗,可增强该脑血流量,激活镜像神经元细胞的功能,使神经细胞间建立新的联系,从而改善大脑皮层网络,改善社交、情感等障碍,从而减轻异常行为。

孤独症谱系障碍已研究证实属于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故治疗的核心是促进神经发育,遵循“大脑可塑性”原理,早期治疗尤为重要,本研究中治疗组纳入病例均为6岁以内患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