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技术第32卷第5期2012年5月
广西甘蔗病虫害防治现状及措施
田春玲
(案左市江州区农业局植保站,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532200)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及广西地区甘蔗病虫害发生的现状,并针对现状所反映出的问题,对广西地区甘蔗病虫害提出了有效的防治 方法及途径,以期为我国甘蔗病虫害防治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甘蔗;病虫害;发生现状;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895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甘蔗是一种多年生作物,并利用蔗茎进行无性繁殖,所以
由于我国甘蔗产区长期连作种植,轮作区域较少,这就致使甘
蔗病虫害日积月累,不断加重其危害程度。再加上甘蔗在春、
夏、秋、冬四季均能种植,这就为病虫害的快速传播创造了有 利的条件。所以,我国的甘蔗病害具有以下特点:(1)病害
生理小种复杂;(2)病虫害世代重叠;(3)病虫害危害严重。
一方面,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黑穗病及花叶病在我国主要产 蔗区的发病率在25%以上,大片蔗田因地下害虫的危害而不
能宿根。由于甘蔗病虫害对甘蔗产量、甘蔗宿根年限及甘蔗的
品质均有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甘蔗病虫害已经成为制约我
国蔗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严重地限制了蔗糖优势
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民为防治病虫害而大量使用化学农 药导致甘蔗病虫的天敌大量死亡,打破了自然界昆虫间相互制
约的平衡关系,并致使危害甘蔗的害虫产生了抗药性,使得甘
蔗害虫的防治工作更加困难、被动。更使得甘蔗生长环境及人
类健康因化学农药的残留而受到污染、危害。因此,如何有效 地防治甘蔗病虫害,提高甘蔗病虫害防治水平,确保甘蔗产业
的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当今植保工作的首要任务。 2广西地区甘蔗病、虫害发生现状
2.1广西地区甘蔗病害现状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甘蔗的病害高达50余
种,其中在我国广西甘蔗种植地区存在较为严重且普遍发生的
甘蔗病害有黑穗病、褐条病、赤腐病、花叶病、嵌纹病、宿根
矮化病、凤梨病、虎斑病、梢腐病、线虫病、锈病等几种。由 于广西甘蔗种植地区夏季和秋季为每年降雨较为集中的季节,
但该季节正是甘蔗生长旺盛的时期,此时甘蔗叶十分茂密,透
光性及通风效果较差,田间的湿度及温度均较高,这种环境非 常适于甘蔗梢腐病的发作。而广西甘蔗种植地区的冬季及早春
季节具有温暖少雨的气候特点,在这种环境下,甘蔗的宿根矮
化病及黑穗病极易发生,使得甘蔗的品种特性随着种植年限的
增加而严重退化。因此广西甘蔗种植地区甘蔗的三大病害为: 黑穗病、宿根矮化病、梢腐病。据调查,在2011年广西甘蔗
种植地区甘蔗梢腐病的平均感染率为13.5%;甘蔗宿根矮化病
平均感染率为5 l%;甘蔗黑穗病平均感染率为19%,这些病害
导致甘蔗减产14%左右,而甘蔗糖分的降低程度超过0.5%。 且各种病害的发生率随着甘蔗宿根年限的增加、病菌孢子的日
积月累呈现出逐年加重的迹象。
76 AGRICULTUREANDLTECHNOL0GY 2.2广西地区甘蔗虫害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危害甘蔗的害虫高达100多种。在广
西甘蔗种植地区常见的害虫有甘蔗螟虫、甘蔗绵蚜、金龟子、
蔗根土天牛、蓟马、白蚁、蝗虫、介壳虫、黏虫、蝽蟓、叶
蝉、金针虫、蔗飞虱等,其中对甘蔗危害较为严重的害虫主要 是以下三种:甘蔗螟虫、金龟子、绵蚜虫。其中最具危害、最
为普遍的一类害虫就是甘蔗螟虫,它的危害周期为整个甘蔗生
长期,其危害形式包括以下几点:(1)甘蔗螟虫钻蛀蔗苗使
其枯萎,减少甘蔗的有效蔗茎;(2)甘蔗螟虫钻蛀蔗茎,破 坏甘蔗蔗茎组织并抑制甘蔗生长;(3)甘蔗螟虫会降低甘蔗
糖分及甘蔗产量,极易引起甘蔗风折现象和易感染赤腐病等。
甘蔗螟虫种类繁多且发生期各不相同,各种甘蔗螟虫交替危害
甘蔗的生长,对其防治难度较大。绵蚜虫的繁殖周期为20代/
年,其主要发生在甘蔗生长的中后期。绵蚜虫对甘蔗的危害主 要是吸食甘蔗叶的汁液并排泄蜜露于蔗叶上,使甘蔗叶片枯萎
并诱发霉烟病,绵蚜虫的发生会严重影响甘蔗的生长并降低甘
蔗的糖分及产量。金龟子主要危害甘蔗的蔗根及蔗茎地下部分, 极易造成甘蔗的倒伏使其抗旱能力降低,致使甘蔗的产量严重
下降。据调查,2011年广西甘蔗种植地区甘蔗发生螟虫节虫
率高达50%;绵蚜虫可导致甘蔗减产7%左右,甘蔗糖分降低
1.5%左右;金龟子导致甘蔗减产10%。 3甘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3.1优选抗病虫的甘蔗品种
防治甘蔗病虫害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优选抗病虫的
甘蔗品种,增加甘蔗品种的多样性。选择甘蔗品种的依据之一 是:(1)甘蔗叶狭窄而直立;(2)甘蔗蔗茎较为坚硬;(3)
甘蔗含有较多的纤维;(4)甘蔗的经济性状较好等。选择甘
蔗的品种的依据之二是要根据蔗田的生态类型来进行甘蔗品种 的选择。例如,在干旱缺水地段应选择前期生长较快且抗黑穗
病的甘蔗品种;在土壤潮湿且缺乏k、P元素的地段应选择抗
褐条病的甘蔗品种等。科学合理地增加甘蔗品种的类型可以避
免因病虫害爆发而造成甘蔗大面积减产。 3.2对甘蔗品种进行严格检疫 防止病虫害蔓延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对甘蔗品种实行严格
检疫制度,在引入甘蔗种苗时须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检验,以
防止带病植株进入甘蔗种植田。一旦发现甘蔗种苗存在危害性 病虫应停止调运并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处理方法为:对甘蔗种
苗用2%的石灰水浸泡24小时。 (下转第78页)
农业与技术第32卷第5期 2012年5月
片进行防治。以百科最好,防治效果达57.2%,其次是抗枯灵,
防效为35.2%,代森锰锌为31.0%,多菌灵为29.4%。将以上
药剂}昆用防病效果更好,并可兼治花生黑斑病、褐斑病等。 4病毒病
花生病毒病是对花生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为害我国花生共
有4种病毒,分别是花生条纹、黄花叶病、花生矮化(普通花
叶)和花生芽枯病毒。北方主要为前三种病毒病,一般发病率 在5%~10%,导致减产10%~15%。
4.1症状识别 4、1.1条纹病毒病:病株先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斑,后发展 成浅绿与绿色相问的斑驳,沿叶脉形成断续绿色条纹或橡叶状
花纹,或一直呈系统性的斑驳症状。感病早的植株稍有矮化。 4.1.2黄花叶病毒病:病株先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黄斑,叶
脉变淡,叶色发黄,叶缘上卷,随后发展为黄绿相间的黄花叶
症状,病株中度矮化。该病常与花生条纹病毒病混合发生,表 现黄斑驳、绿色条纹等复合症状。
4.1.3普通花叶病毒病:病株顶端叶片出现褪绿斑,并发展成
绿色与浅绿相间的花叶,新长出的叶片通常展开时是黄色的, 但可以转变成正常绿色。病叶变窄小,叶缘有时出现波状扭曲。 病株结荚少而小,有时畸形或开裂。
4.2发病条件 发生和流行与毒源数量、介体蚜虫数量、花生品种和生育
期有密切关系。首先,在存在毒源和感病品种的条件下,蚜虫 发牛早晚和数量是影响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传播病毒的蚜 虫主要是田间活动的有翅蚜。其次,种子带毒率与种子大小成
负相关,大粒种子带毒率低,小粒种子带毒率高。最后,气温
高低与花生病毒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当气温低于24 时有利 于病毒病的发生,高于30 ̄C病害显著减轻。
4.3防治方法 4.3.1选用抗病毒、耐病毒病品种,禁止从病区调种。
4.3.2适期早播可以使花生提早发育,当蚜虫从中间寄主向花 生田迁飞为害时,花生已具有一定的抗性。
4.3.3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地膜覆盖不仅可以增温保墒,
提早播种,还能靠地膜反射光驱避蚜虫。
4.3.4及时清除田问和周围杂草,减少蚜虫来源,可减轻病害 发生。
4.3.5药剂治蚜,可用25%的辛拌磷(812)盖种,每亩用药量
O.5kg,花生出苗后,要及时检查,发现蚜虫应及时用40%乐
果乳油800倍液喷洒,以杜绝蚜虫传毒。
4.3.6发病初期用植病灵、病毒A、菌克毒克、病毒克星等药剂, 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增强植株的抗病毒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竹娟.花生主要病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治I J1.现代农业科技
2010(08):186—187.
作者简介:赵伟锋(1980一),男,吉林省四平市人,四平市农业局 助理农艺师;张宇航,男,副研究员。
(上接第76页)
3.3应选留无病虫的甘蔗蔗梢作种 由于甘蔗的多种病虫害均为随种苗而进行传播扩散,因此,
应选用健康无病害的蔗梢作种,可以有效地降低病虫害随种传
播的几率,这样不但可以节约种费、增加甘蔗产量,以此提高 效益,而且以种植细胞活动旺盛的蔗梢作种可以使蔗苗更加壮
实、免疫力更强。
3.4应加强浸种消毒及种前施药措施
针对甘蔗种植地区的病虫害发生情况实施浸种消毒及种前 施药措施,例如普遍发生地下害虫的地区应在植蔗沟中施用杀
虫剂;在种苗种植前应用4%的石灰水或0.1%的多菌灵浸泡
种苗以杀死害虫及孢子;针对黑穗病、凤梨病、赤腐病等病菌
可用52%温水浸泡种苗20分钟等。 3.5实行科学合理的轮作及套种措施
对同一块连年种蔗的土壤实行水旱轮作或者与非禾本科作
物轮作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寄生与传播,以此抑制病虫害的 发生。实行蔗行间套种不但可以提高蔗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收
入,还可以增加病虫害的天敌数量以创造不利于病虫滋生的环
境,以此提高甘蔗的抗病虫能力。
3.6及时剥除烧毁甘蔗染病蔗叶及病株 在甘蔗快速生长期间应及时剥除蔗株下部枯老叶片,这样 不但可以提高蔗行的通风性及透光性,还可以有效地防止病虫
害的发生。增加透光性还可以使甘蔗的茎秆更加结实,可有效
78 AGRjCULTUREANDLTECHNOL0GY 抵御病虫害的侵入及抗倒伏。应及时将染病叶片及病株剥除带 出田间并进行烧毁,可有效控制病虫的扩散传播。
3.7应不断更新提高栽培技术,提高甘蔗种植的管理水平
3.7.1对甘蔗播种期的选择应避开病虫发生的高峰期; 3.7.2对种植土壤进行深翻可以将病虫曝晒于紫外线之下;
3.7.3针对N、P、K营养元素配施比例进行合理施肥;
3.7.4通过科学排灌、及时除草及适时培土来改善甘蔗生长环
境,增加甘蔗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国辉,许东林,沈万宽甘蔗重要病害研究及防治策略[J].甘蔗糖业,
2005,(01):1 1-16. 【21李志芳,彭仕蓉,黎青,等望谟县蔗区甘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
题及综合防治措施[J].农技服务,2009,26(09):47—69.
[3】冯奕玺略谈湛江蔗区甘蔗病虫综合防治f7题[J1.甘蔗糖业,2003
f02):27—29. [4]张伟雄湛江农垦甘蔗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初报【J1.热带农业工程,
2004 f02):29—34.
作者简介:田春玲,女,汉族,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农业局植保站
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植物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