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研究

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研究

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研究目录摘要 (4)引言 (5)1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现状 (5)1.1种蔗效益相对较低,种植面积持续减少 (6)1.2单产和价格均有所提高 (7)1.3双高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8)2广西甘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8)2.1蔗地水利条件较差,影响生产能力提升 (8)2.2蔗品种单一并种性严重退化,良种更新换代慢、推广困难 (8)2.3甘蔗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不稳定 (9)2.4机械化程度低 (10)2.5缺乏关税保护 (10)2.6劳动力成本上升 (10)3促进广西甘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1)3.1统一规划种植,建立双高基地,实施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 (11)3.2培育推广优良甘蔗品种 (11)3.3合理调控甘蔗收购价格,保障蔗农收益,稳定甘蔗产量 (12)参考文献: (12)摘要广西是甘蔗的优势产区,也是全国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

目前,广西的甘蔗种植面积和蔗糖产量占全国比重均超过50%。

甘蔗产业已经成为广西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广西财政税收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甘蔗产业的稳健发展对于保障我国食糖安全、促进广西农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重大的意义。

随着广西甘蔗产业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也不断凸显新的问题,制约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对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新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促进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广西甘蔗产业发展引言我国是世界三大蔗糖生产国之一。

甘蔗是我国制糖的主要原料,主要分布种植在云南,广西和广东几个省区。

广西是甘蔗的优势产区,也是全国重要的蔗糖生产基地。

广西甘蔗产业的稳定发展对于保障我国食糖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甘蔗产业是广西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广西的支柱产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对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是对广西的社会经济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所以,对甘蔗产业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

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论述了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三部分则是针对目前广西甘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广西甘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广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区各地极端最高气温为33.7-42.5℃,极端最低气温为-8.4-2.9℃,年平均气温在16.5-23.1℃之间。

全区大部地区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水丰沛,干湿分明,季节变化不明显,日照适中,冬少夏多。

广西的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甘蔗,使得广西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甘蔗种植基地。

2016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1385万亩,占全国甘蔗种植面积的59.7%。

随着新一轮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规划要求,广西目前正在抓住机遇,集中优势区域发展甘蔗种植。

广西作为甘蔗主产区将迎来新的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是未来甘蔗产业发展的趋势。

广西甘蔗种植主要分布在崇左、南宁、来宾、柳州四大产区,四大产区甘蔗产量占广西总产量的70%左右。

根据广西统计局统计,2016年广西直接种蔗农民超过850万人,涉及蔗农2000万人,甘蔗种植面积1500万亩。

2015-2016年榨季,全区产蔗糖90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2.7%。

表1-1 2000-2015年广西蔗糖产量占全国比重的发展趋势数据来源:中国和广西统计年鉴整理1.1种蔗效益相对较低,种植面积持续减少据广西统计局统计广西2014年开始连续三年甘蔗种植面积减少。

其中南宁、柳州、崇左及来宾作为广西的四大甘蔗主产区,种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南宁甘蔗种植面积减少最多,减幅达20%左右。

从调查情况看,近年来甘蔗收购价格偏低、种植成本居高不下是甘蔗种植面积持续减少的主要原因。

随着农村青壮年普遍外出打工,土地流转加快等因素影响,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不断上升,农民种蔗相对其它经济作物的比较收益已无明显优势,农民种蔗积极性不断受挫,从广西各地情况看,近年来桑蔗争地,甘蔗地改种速生桉、柑桔、木薯等情况在逐年增加,导致甘蔗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

图1-1广西甘蔗和其他农作物种植效益比较(资料来源:广西统计年鉴)如图1-1所示,目前甘蔗的经济效益明显低下,在水稻、玉米、花生、红薯、马铃薯、木薯等作物中甘蔗利润是最低的,而所需成本最大,利润仅为3 375元/hm2,严重影响蔗农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改种其他作物的意向。

1.2单产和价格均有所提高2016年广西甘蔗亩均产量为5216.62公斤,比2015年增加355.14公斤,增幅7.31%。

甘蔗产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一是由于甘蔗生长早期没有受到霜冻天气影响,蔗苗出芽率较高,且中后期雨水充沛且均衡,阳光适宜,为甘蔗生长提供了良好环境。

二是近年来各地政府及糖厂为稳定甘蔗产量,提高蔗农种蔗收入,积极引导农户种植高产优质加价品种甘蔗,同时通过大力推进“双高”基地建设等措施达到增产增收目的。

目前广西各地蔗农种植的甘蔗淘汰品种逐年减少,而种植高糖高产如桂糖29、桂柳1号等品种正逐年增加,新品种种植比例提高拉动了甘蔗单产的提高。

三是2016年广西甘蔗收购价格比上年有所提高,普通甘蔗首付收购价格为440元/吨,各地自行上下浮10元,优良品种加价30元/吨。

同时由于2016年蔗农种植桂糖29、桂柳1号及粤糖93等优质加价品种增多,收购均价比上榨季有所提高,2016年亩均甘蔗入厂价格达452.00元/吨,比上年增加48.20元/吨,增幅11.94%。

在量价齐涨情况下,亩均甘蔗产值为2382.98元,比上榨季增加394.42元,增幅19.83%。

1.3双高基地建设稳步推进2015年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联合印发的《糖料蔗主产区生产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建设“双高”糖料蔗基地,“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广西规划用5年时间重点打造500万亩高糖、高产“双高”糖料蔗基地,用规模化经营和全程机械化破解甘蔗产业困局。

近年来广西大力实施甘蔗“双高”基地建设,累计建设发展面积250多万亩,基本实现规模化、机械化、水利化和良种化。

广西甘蔗亩产和蔗糖分都有较大幅度提高,2015-2016年榨季已实施的“双高”糖基地平均亩产达到7.165吨、平均含糖量达到14.25%。

农民收入比其他甘蔗地每亩增加1430元。

这一数据直观地展示了“双高”基地建设的优势。

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呈现了稳中向好、蔗农幸福指数持续升高、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2广西甘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1蔗地水利条件较差,影响生产能力提升广西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曾做过调研,全区80%糖料蔗集中种植在桂中旱片、左江旱片等干旱贫瘠的坡地上,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干旱是影响甘蔗生产的头号因素,尤其是2008年以来的连年干旱严重制约着甘蔗生产能力的提高,糖料总产的增加只能以扩大面积为主。

虽然近年来,通过糖料基地建设,使蔗区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但广西有灌溉条件的甘蔗面积依然很低。

百色市右江区糖办主任说,区内甘蔗绝大部分都种在坡地上,由于缺乏水利设施,农民种下去之后基本就不管了,一旦受旱全军覆没。

每年的5、6、7月份是甘蔗最好的生长季节,也是容易遭受旱灾影响的时候。

2011年因为干旱影响,来宾等地受灾严重,产量近乎减半。

2.2蔗品种单一并种性严重退化,良种更新换代慢、推广困难新台糖系列品种在桂西南地区已有10多年种植历史,占区域甘蔗种植面积90%以上,受到病原物的反复侵染,存在花叶病、宿根矮化病等病害,甘蔗节间缩短,蔗茎变小等问题突出。

其次,农民的种植栽培水平不高,粗放管理,广种薄收。

2.3甘蔗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不稳定广西甘蔗价格存在价格波动,市场不稳定的问题。

一方面因素是目前种植较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容易导致需求和供给不平衡;另一方面是储备机制不完善构成糖价稳定的潜在威胁。

蔗农、制糖企业都希望食糖价格不要大涨大跌,而稳定价格要借助政府部门的储备调控机制。

据区农业部门反映,目前国家及地方食糖储备政策有两个问题:一是食糖收储年年做计划,存在随意性,没有形成稳定的机制,不利于引导市场预期;二是收储价格与生产实际挂钩不够紧密,在市场不景气时定价太低、任由价格下跌,挫伤农民积极性。

表2-1 2010-2017年各榨季广西甘蔗收购价格2010-2017年各榨季广西甘蔗收购价格(单位:元/吨)榨季2010-2011榨季2011-2012榨季2012-2013榨季2013-2014榨季2014-2015榨季2015-2016榨季2016-2017榨季价格350 500 475 440 400 440 480 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年鉴图2-1 2010-2017年各榨季广西甘蔗收购价格变动趋势(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年鉴)由表2-1和图2-1可以看到,2010-2017年间,甘蔗价格先是较大幅度上升,然后又持续下降,到2015年开始又有所回升,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

2.4机械化程度低在技术和成本上,广西制糖企业的设备、技术等与国外先进制糖企业相比没有优势。

虽然近年来广西糖厂的单产等指标有所提高,但生产设备和生产方式,基本都还是10多年前的老样子。

而国外一些设备先进的糖厂,都已经配备了成熟的自动化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

在自动化高的糖厂,一条生产线只需要10多名工人,而国内设备老旧的糖厂往往需要上百人,成本和产糖质量因此都没有竞争力。

2.5缺乏关税保护蔗糖生产则主要集中于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甘蔗主产国,巴西、印度、中国、泰国、澳大利亚、美国、哥伦比亚、巴基斯坦、古巴等10多个国家,产量约占世界蔗糖产量的90%左右,其中巴西、印度、中国是世界3大蔗糖生产国。

近年来,巴西,印度甘蔗产业发展较快,我国蔗糖产业受国际市场冲击也较大。

在关税上,我国是WTO各国食糖进口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

WTO成员国食糖进口关税平均为97%,而我国仅为15%,低于巴西的36%,印度的110%和美国的86%。

广西蔗糖生产成本为3306元/吨,是巴西的1.6倍,印度的1.1倍,澳大利亚的2倍。

由于缺乏关税保护和技术成本优势,在国际食糖贸易中,我国蔗糖产业容易受到外部冲击。

2.6劳动力成本上升在劳动力上,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蔗农老龄化比较严重,榨季雇人砍甘蔗已成为普遍现象。

据广西农业厅提供的数据,收割环节的成本占整个甘蔗原料生产成本的40%以上,已成为制约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3促进广西甘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3.1统一规划种植,建立双高基地,实施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目前,广西甘蔗种植地区存在种植面积分散,小块种植,品种繁多杂乱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