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叶 玉 露 摘要:“山寨 文化”是技术时代 发展的产物。它一 方面打上了技术 时代的烙印.另一 方面也深深凸显 了“草根”追求时 尚、彰显个性的大 众消费理念。本文 首先分析了“山寨 文化”的含义和特 征.然后以美学的 视角对“山寨文 化”进行审美解 读.进而反思“山 寨文化”的现象. 并提出笔者的看 法。 关键词:山寨 山寨文化 草根 创新大众文化 “山寨文化” 是近来大家热议 的一个话题。中央 电视台《新闻联 播》曾经对“山寨 现象”进行了报 道.并指出“从 2003年开始出现山寨手机到各种山寨产 品.‘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 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本文试对“山寨文 化”从美学的视角进行解读。 “山寨文化”的含义及其特征 “山寨”的本义是指筑有栅栏等防守 工事的山庄,其引申意义又指穷地方、穷 寨子、穷人住的地方或者旧时绿林好汉占 据的山中营寨。我们当下说的“山寨”一词 源于广东话,代表那些“占山为王”,有着 不被官方管辖的意味.是对作为一种由民 间IT力量发起的模仿、研发知名品牌的产 业现象的戏称。它是通过小作坊起步为主 要的表现形式.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 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 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这个 产品,由此将IT‘‘山寨文化”的内涵演绎得 淋漓尽致,而且还拓展到了其他领域,如 相继出现的“山寨春晚”、“山寨电视剧”、 “山寨《百家讲坛》”、“山寨《纽约时报》”等 文化现象。 众所周知.对文化的定义古今中外不 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而作为社会文化 XLN'M/'E...N".,'1IHAOZHE 2010・3(下半月) 的一部分或是一个分支的大众文化,概括 说来,“就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所产生的、 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①。 “山寨文化”是一种代表草根阶层的非主 流文化,是一种来自民间的模仿力量,从 它的产生起便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 众智慧的烙印.是一种当之无愧的中国式 的山寨式的大众文化。作为一种大众文 化.“山寨文化”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一些表 现: 模仿性。“山寨文化”具有高度的模仿 性,模仿现实生活中流行的文化现象或人 物。例如,“山寨版春晚”是央视春晚的摹 本。“山寨版的周杰伦”模仿的正是现实中 的超级明星周杰伦。 平民化。“山寨文化”是纯真的民间产 物。作为一种民间的、草根式的文化现象 本身就是市民文化。任何一种文化只要得 到大众的参与和支持,就会有广阔的发展 空间和巨大的生存前景。而“山寨文化”的 参与者正是社会中的平民大众。 娱乐性。“山寨文化”多以日常生活行 为和感觉为主要内容,是以追求感官的娱 乐效果为最终目的。诸如“山寨版的春晚” 和“山寨版的圣火传递”等就是老百姓自 娱自乐的一种形式。 反叛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大众文化 其实就是对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一种反 叛。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追求的是审美的 永恒的价值,追求伦理的逻辑性、严肃性、 创造性,为体制所认可.具有很强的话语 权力。而“山寨文化”就是对这种权威和正 统的反叛和解构。 实效性。大众文化突出的特点是实效 性。大众文化既要符合时宜又要能产生轰 动一时的效果,“山寨文化”的实效性更为 突出。正是由于有了收视率极高的“春 晚”、“《百家讲坛》”,才会产生“山寨版的 春晚”和“山寨版的《百家讲坛》”,等等。 “山寨文化”不断模仿当下的文化潮流,制 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新奇和轰动的效果。 “山寨文化”的美学阐释 大众审美观回归的尝试。一直以来. 所谓的知识分子文化其主要表现形态就 是精英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 重要的地位。在社会生活中,精英文化承 担着教化社会民众.发挥着弓I导价值规范 的功能,是经典和正统文化的解释者和传 播者。而“山寨文化”则是对于精英文化的 反叛.打破精英文化的垄断和把持.以自 己个性的眼光去审视世界,以平民的审美 观进行观照.结束这一精英文化高高在 上、不容挑战的文化时代。在现在这个网 络和短信的时代。大众的口味说了算。北 漂老孟提出“向央视春晚叫板,给全国人 民拜年”后.短短10多天,就拉到百万元的 赞助,征集到700多个作品。公众之所以对 “山寨春晚”寄予厚望,不在于“山寨春晚” 多么出类拔萃.而是因为一种对于精英文 化的反叛和抵触心理。“山寨春晚”多了些 平民的东西,把“春晚”从天堂拉回了人 间。事实上.人们的思维方式也越来越习 惯反叛和解构正面的东西.以此来寻找乐 趣。可见,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关注的已经 不是英雄,而是小人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 状态。 生活的审美化的表现。当今社会进入 了消费时代,相当一部分人进入了高消费 时代。在消费社会尤其是高消费社会中艺 术和生活的界限逐步模糊乃至消失,或者 说生活的审美化是其突出特点。生活的审 美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指 生活进入艺术。艺术是生活的反映,但是 艺术不同于生活本身,它必然通过某些艺 术手段和规则来进行恰当的表现。随着艺 术自身的那种神圣的光环的消失。随着艺 术不再被当做贵族的享受品,生活进入艺 术的许多界限消失了。第二,艺术也向生 活广泛地渗透。审美和艺术的法则也不再 是那些天才的艺术家的专利,成为普通生 活的一种点缀和装饰。 ‘山寨文化”就是 生活审美化的一种形式。在“山寨文化” 中,艺术的神圣性被消解,艺术不再是精 英们的特权和专利,越来越多的大众参与 其中,把艺术和审美文化请到日常生活中 来。例如在“山寨版的春晚”中,演员都是 普通的大众。其中的一个演员只是一名装 卸工。 追求狂欢的审美体验。改革开放以 来.人们的形而上的、充满激情的理想主 义和未来主义.被一种形而下的实用主义 原则和现世主义所取代。 们的思维方 式也越来越习惯对正面的东西进行解构, 解构的目的就是获得狂欢。逗乐找乐成为 一种流行的时尚,而这种行为本身是超功 利的。“山寨文化”具有强烈的狂欢的色 彩,其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娱乐。最近出 现的各个领域的“山寨诺贝尔奖”.是中国 的网民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为依据评出 的.而且还用调侃的语言说出了获奖原 因。如“山寨版”的诺贝尔历史学奖得主纪 连海。获奖的原因:纪连海考证大禹治水 144彭固藏 者 一山泰又仙一的美 评诀 ——…………一~ E^厂.,4IH.,40,7J-IE 2010・3(下半月) ‘‘ 妻’’字形 义演变与古代婚姻家庭 口陶贞安 摘要:根据“妻”字字形在不同时期的演变,以及对“妻”字的诸形体所赋予内涵的诠释中,探求“妻”字 形、义的演变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妻子角色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身份与地 位。 关键词:妻婚娶及笄 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汉字和 中华民族文化一样源远流长,负载着最悠 久的历史文明。从汉字角度可探究中国古 代的婚姻家庭关系,仅以“妻”字形体释 源.就可得出多种解释,主要有以下三种 观点:一是“妻”字反映了我国远古掠夺婚 姻的习俗,二是“妻”字反映了与夫齐等、 主持妇事及妻尊妾卑的传统观念,三是 “妻”字反映了我国古代女子“十有五年而 笄”的风俗。下面就此进行具体阐释: “妻”字与我国远古掠夺婚姻的习俗 妻,甲骨文写作 ,徐中舒主编的《甲 骨文字典》在解“妻”字时说:“从女从又,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真正原因是婚外情。这 种评选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评选人和参 与者是以游戏的心态娱人、娱己,给现代 人的单调生活增加情趣,增添色彩。也给 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人找到了一个发泄 自己情绪的端口,在这种审美体验中人们 获得了快乐,缓解了压力,释放了情绪。 “山寨文化”的理・陛审视 对于“山寨文化”应该如何评价?有赞 成的.有反对的,分歧甚大。笔者认为: 第一.“山寨文化”的出现有它的必然 性,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黑格尔有一句名 言:“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中国“山寨 文化”的发展充分说明了这句话。随着世 界IT业的发展.中国IT业迅速崛起。老百 姓由于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制约,对IT产 品的享受受到了种种限制。中国广东的老 百姓不甘心这种限制,便以小作坊起步, 快速模仿成名品牌,并逐步发展壮大,在 全国蔓延开来,以至于形成今天人们公认 的“山寨文化”。 第二.“山寨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体现 了社会的进步。它是对于精英文化、主流 文化的反叛和解构,也是文化民主化的体 现 很多民众通过“山寨文化”表现自己的 女像妇女长发形,又或F ,同。上古有掳 掠妇女以为配偶之俗,是为掠夺婚姻,甲 骨文妻字即此掠夺婚姻之反映。后世以为 女性配偶之称。”① 对于甲骨文“妻”字反映了上古掠夺 婚姻之习俗一说,我们可以从历史民俗、 汉语言文字两大领域中找到关于中国古 有掠夺婚姻习俗之说的进一步佐证。 发动战争从别部族抢劫妇女做妻妾 的事在《荷马史诗》里反映得很具体。在奴 隶社会的中国,抢劫妇女做妻妾的现象也 是普遍的。夏朝时候,后羿讨伐伯封及寒 浞与后羿之间的争夺战中,都包含夺取玄 个性,提出自己的诉求.实现了平民文化 的权利,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第三.在“山寨文化”中人们在审美体 验中获得狂欢,宣泄了情感,释放了情绪, 也给人们单调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但是.“山寨文化”也有其自身的缺 点。首先,有些“山寨文化”中有很多庸俗 的内容,它们对生活和事物不加选择地认 同.透着一种世俗之气,很难达到一个较 高的境界:其次,“山寨文化”缺少真正意 义上的创新精神。有些“山寨文化”就是对 主流文化简单的模仿和复制.没有真正属 于自己的东西;再次,“山寨文化”的内容 粗糙,不够精致高雅,对人们高级审美情 趣的培养和形成产生了某种程度的不良 影响。 对于“山寨文化”的去向.有些学者认 为山寨文化就是一种模仿,其实就是一种 盗版文化.再加之“山寨文化”内容低俗, 不应该让山寨产品披上“山寨文化”的外 衣招摇过市,应该坚决地予以制止、予以 取缔。也有些学者认为“山寨文化”的草根 性、大众性、民间性、参与性.使其一诞生 就受到百姓的欢迎和吹捧,“山寨文化”的 产生是一种“自然的现象”,它是民问孕育 妻这个美女的因素。郭沫若说,在奴隶社 会时期,对待俘虏不再杀死.而采用“男为 人臣,女为人妾”的办法,让其成为奴役者。② 抢劫婚姻是奴隶制度的重要产物之一。殷 商时期甲骨文的“妻”字正是对这~现象 的真实反映。 关于这一问题,“婚、娶”二字或许可 以作为更有说服力的证据。《说文・女部》: “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 从女从昏,昏亦声”。 慎似乎说了两个 理由:一是周礼规定“娶妇以昏时”。二是 “妇人阴也”。显然第二个理由完全是臆 说,不足为据。何谓“昏时”?甲骨文“昏”字 力量的一次集中的爆发,也是一种民意的 表达,它的产生是必然现象,只不过是时 间的早晚,因此,应注意引导和鼓励其向 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为其发展壮大创造 良好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 笔者认为,作为大众文化的“山寨文 化”.一方面我们应该承认它的积极性.它 的产生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使民众实现 了文化的权利,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色 彩,另一方面,“山寨文化”并不是~种理 想的文化范式,它仍需要自我提升和主流 文化的正确引导,这样才能发扬光大。也 就是要去粗取精,使其在多元文化并存的 今天找准自己的位置,让其在中国文化的 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作出自己的贡 献,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 的有生力量。 注释: ①邹广文:《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及其生成 的背景》,《清华大学学报》,2001(2)。 ( ③周宪:《中国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北 京:北京大学.1997年版,第3O页。 (作者为郑州大学文学院美学专业硕 士生) 编校:赵 亮
粥 减 者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