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
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王德生南京市江宁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新型城镇化建设热潮兴起于党的十八大召
开后,新型城镇化建设或称为小城镇建设。当前
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 题,如不能及时妥善地予以解决将可能成为城镇 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存在的问题 1.对城镇化的理解不够透彻 在城镇化建设中。许多人认识上存在偏差, 认为城镇化就是要建设越来越多新的小城镇,或
把原来的小城镇进行扩大或进行旧城改造,将更 多的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试图通过小城镇建设
消除农民的身份。大部分地方推出小城镇建设的 量化指标,即通过把大量的农民户口转化为城镇
居民户口,以此提高城镇化率。因此,不顾现状与 条件,盲目大拆大建的现象到处可见。
2.对“国际化”的认识存在偏差 笔者在各地小城镇建设的调研中发现,有的
人谈到“国际化”建设标准的时候,都会表现出一 种不自信的言谈举止,认为“国际化”离本地区的
城镇化建设太遥远,甚至还存在“本地哪有外国 人来”的观念.这种不正确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小
城镇的建设质量。所谓“国际化”标准,并不是仅 仅为了满足现在或将来外国人生活的需求,而是
一种高标准、严要求,如规划设计标准、基础设施 标准、绿化标准、节能减排标准等应该达到国际 通行标准,以确保建设的质量。小城镇化建设不
能仅做表面文章,现在不少地方为了遮盖已被破 坏的山体,用非植物绿色薄膜进行覆盖,道路两
侧用绿色塑料地皮取代植物绿化等,这些行为都 显示 其没有真 认识到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3./J、城镇建设思路不明
主要表现在规划滞后、建设思路不明确,这
是当前小城镇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追求短期 效应,盲目拆除房屋,建设农民集中区或强制农 民购买商品房.这在很多地方的城镇化建设中屡
见不鲜 部分地区往往是边拆边规划、拆后规划 或是边规划边建设,违背建设基本规律,导致重
复建设。 4.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不配套 城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往往是通过融
资的方式进行,前期投人多,如果不充分考虑到
产业布局及发展方向,仅仅依靠房地产收益很难 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过程 是资源集聚、彰显特色的良好契机,也是充分挖
掘地方资源优势、吸引外部投资的良好机会,但 在当前的城镇化建设中.这种基于未来的可持续
发展思路往往被忽视。 二、思考及建议 小城镇建设是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突 破口,但需要有计划、有思路,稳步推进,不能盲
目跟进,只讲速度,不讲效益。城镇化的过程也应 是广大群众得到实惠的过程.更不能使广大农民 失地、失业、失居。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深思熟
虑,站位高远,打破制约瓶颈,打破固有思维,不 能急功近利,要统筹考虑、稳扎稳打。在城镇化建
设中,至少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要因地制宜,科学定位 在城镇化建设中。规划往往被认为是首要任
务,其实不然。对于小城镇建设,首先要解决的是
定位问题。小城镇的定位即是一种建设思路、建 设方向.定位决定小城镇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
向.甚至决定小城镇的生命期。定位应先于规划, 定位也是小城镇建设进行决策的依据。例如,法
兰克福是欧洲的中心和交通枢纽,但与中国的大
城市相比,规模相当小。二战中法兰克福80%的 建筑被摧毁。可以说法兰克福是从废墟中建立起
来的城市。在建设中,始终围绕世界金融中心的
定位进行,城市中心区林立的高楼折射出法兰克 福市依托金融服务业打造独特经济竞争力的努
力。法兰克福在很短的时间内重新成为欧洲乃至 全球金融服务机构云集之地,有200多家德国和
国际知名银行在法兰克福罗湖安家。 小城镇建设发展定位的基本思路是结合城 镇的现有资源环境、历史条件和区位优势,理清
其发展脉络,拟定具体的发展路径,针对地区特 点,寻找发展的着眼点,规划、设计、建设、招商等
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既定的定位开展。如南 京江宁上坊小城镇建设.江宁2000年拆县设区后
周边地区快速发展.唯有上坊基本没有变化。上坊 南靠江宁开发区、高新园,北靠麒麟科创园、仙林
大学城,紧临古运粮河、青龙山,是东山主城区的 东大门,18余平方公里范围内有长三角最大的物 流市场.有南京最大的汽车4S园.有刚刚兴起的
东山国际企业研发园,内有梁武帝陈霸先陵墓故 址,有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祈泽池深”。可以说
是产学研氛围浓厚.是小城镇建设的绝佳宝地,经
过论证,最后将其定位为“智慧品质新城,国际生 活社区”,定位明确后才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
2.要注重规划,细化设计 在明确小城镇定位的基础上,要在规划和设 城镇化建设
计上下功夫。在全面的规划完成后,才能分期推进
拆迁改造工作,规划必须全盘考虑,规划一旦定下 后,就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不能因个人意志而改
变,必须有延续性和长久性。后期的设计、建设应 在规划的框架内进行,设计要精雕细刻,要在充分 考虑到经济收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
本”,注重人与自然、生态发展之间的有机联系,统
筹好地上空问与地下空间的布局,如共同管廊、雨 污水管网建设等都要考虑在内。小城镇建设的规
划至少应做到“50年不落后.100年不后悔”,经得 起时间的检验。规划设计注重生活的便利性,处处
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工作生活的多元化需求 无论是规划,还是设计.都要注重整体效应。 不能孤立进行。南京江宁上坊在旧城改造中,原
本将临近的青龙山纳入规划设计范围,将打造成 生态型山水小镇。但由于种种原因将青龙山划归
基本成型的麒麟科创园进行开发利用,这可以说 是小城镇建设在规划上的一大败笔,得山得水的
宝地因缺少山体而使得原本为“智慧品质新城.
国际生活社区”的定位大打折扣,因此定位一旦 确立,规划就得紧紧围绕定位进行。 3.要挖掘文化,彰显特色
小城镇的建设如何避免“千城一面”。重点在 于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文化是一座城市
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城市、没有故事的城市,其生 命力就必然不强。特色的彰显虽然是建立在规划
设计的基础上。但更在于对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的 充分挖掘。骆新在《反省城市规划》中说,“一个城
市的建筑特色.主要就是它的居民。北京的特征 是四合院和胡同,上海的特征是里弄和石库门。 山东有齐鲁文化的底蕴,江浙有吴越文化的风
格。但中国现在六百个大中城市,在一片疯狂、粗 鄙的商业房产开发中,不但个性几乎丧失殆尽,
而且连楼盘的符号,都全盘西化了” 所以,在小城镇建设中,只有充分挖掘文化内
涵才能彰显特色,呈现精彩! 李求军/责任编辑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