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脚步的袭来,做好宏观经济调控是应对
国内国际市场变化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它通过宏观政策的调整和经济指标的控制来
渗透至微观经济主体,以实现经济整体的发展和变革。在国家宏观调控不断优化的同时,审
计作为重要的经济监督手段,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如何?主要的作
用又有哪些?在未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
(一)中高层次的监督地位
审计在整个宏观调控中处于中高层次的监督地位,是国家宏观调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
分。审计是国家授权委托的,并依照《宪法》和《审计法》及其他审计和会计法规对国家部
门和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各类经济主体实施经济监督活动。审计通过专
项监督和日常监督,对国民经济所有重要部门和单位在多个关键时段所进行的经济活动进行
全面的检查和管控。通过对国民经济各个重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的监督和管控,保证中观层面
的各个经济主体都按照相关财经法规依法办事,推进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相关方针的有效贯
彻实施。不仅如此,国家和法律赋予审计以权威性,因此审计不仅有权监督地方政府以及企
事业单位,也可以对财政、税务、工商、物价部门等专门机构进行再监督。审计通过监督主
要的职能部门,从源头把控,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整顿市场秩序,以保证国家的宏观调控
政策在国家机关和政府层面的正常规范执行。
(二)独立的间接地位
审计的本质特征就是独立性,审计机构必须是单独设置的,与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经济
利益关系的专职机构。审计在人员、组织、经费和工作上都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以保证能够
客观公正地对各个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实事求是的监督和检查。由于审计的独立性,因此不
会像财政、金融等部门那样直接参与宏观经济调控,而是通过合规性审查和微观的审计分析
得出审计结论并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审计是间接参与到国家的宏观调控
中的。审计通过对宏观调控的重点方向和目标领域进行调查,并通过数据资料,分析得出一
些趋势性和异常性的现象和问题,反馈给宏观调控部门以便于其对重要领域进行政策的制定
和调整。所以,审计并不直接参与市场行为和调控政策制定,而是通过反映和分析经济现象,
为中央的宏观调控传递相关信息,处于一种独立面间接的地位。
三、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主要作用
(一)信息反馈,方便政策制定
在中央的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由于国民经济正在处于转型时期且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
不够及时完整,难免会出现政策制定方向偏差或政策执行贯彻不够彻底的情况。审计机关因
为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较高的权限,因此可以通过对国民经济的经济活动进行日常和专项的
审计,获取一手的财务信息,并真实完整地提取能够反映出宏观调控执行效率和效果的数据
资料。对于执行效果不够良好的政策,中央可以通过查阅相关审计资料,获取准确的依据,
分析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并查明原因,以在政策的具体方面进行调整或加大贯彻执行
的力度。审计不仅可以提高政策本身的执行效率,还能通过分析市场表现,找出调控政策的
优势和缺陷,进一步发挥政策优势,及时纠正和改善缺陷,以为宏观调控部门进行下一轮的
政策制定提供指引和目标,更好地推动政策制定和完善。
(二)加强经济管理,保证政策执行
国家经济的管理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
货币政策等经济政策上的调整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但这其中难免会产生政策和现实不相适应
的状况,例如政策实施效果差,执行能力不强和调整方向偏差等,则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
面影响。而审计可以在经济管理中发挥巨大的作用,一来,审计可以迅速有效地挖掘出国家
经济管理和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深入的调查找出原因,帮助政策更加接地气地落
实到实际的国民经济运行当中。二来,审计机关依照国家法律和政策,对相关部门的行为进
行监督,可以保证各个部门按照章程和方针办事,避免出现大幅影响国民收支、外汇平衡和
财政收支的违规行为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资源的有效
配置,使得政府和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能相互靠拢,经济调控政策运行更加顺畅。
(三)维护市场秩序,减少贪腐现象
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还不够成熟,社会制度也有待完善,在这个摸
着石头过河的时期,经济调节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和短视性的特点,难免会发生一定
的寻租行为以权谋私、违法乱纪、铺张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党风和经济秩序,
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经济秩序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
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来约束社会各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
国家审计可以通过监督职能的发挥,约束社会公权力,严厉查处违法乱纪行为,维护国家的
各项财产和资源,整顿风气,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公开政府开支,加强社会监督,将权力关
在笼子里。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可以约束市场中企业的行为,使得企业严
格按照法规和准则进行财务活动,减少行贿和偷税漏税的现象,把企业的注意力转移到提高
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上来,并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规章制度和绩
效考核规范,帮助企业向标准化和国际化方向转变。因此,审计可以有效的维护市场秩序,
减少寻租现象,兴利除弊,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新时期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宏观经济调控也在不断地调整和进步,要充分
发挥审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就必须要提升审计工作的思路和手段,用更加科
学和国际化的眼光来指导审计工作。要想更好地促进宏观经济调控,审计工作必须在以下几
点得到加强:
首先,要优化审计人才结构,提高审计人员职业素养。由于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工
作对审计人员的要求非常严格,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职业判断能力,还要
有很高的道德素养,为此,必须加快国家审计队伍的培养,为国家审计工作输送更多的高素
质人才。
其次,要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寻求理论指导上的突破。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利器,为此,
我国必须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参照国际先进理论观点,改良现有的审计理论,以便在新
形势下更好地解决审计工作中的现实问题。
最后,要改进和创新审计方法,使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随着科技的进步、电算化的普
及和支付手段的革新,审计必须与时俱进,摸索出更加先进可行的审计方法,以提高审计效
率,发现国民经济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或问题,分析其原因,使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更好地
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