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语言陌生化及其对文学价值实现的影响

浅析语言陌生化及其对文学价值实现的影响

浅析语言陌生化及其对文学价值
实现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语言陌生化 读者文学价值
论文摘要:陌生化是创作主体进行创作的艺术手法和艺术追求, 同
时,陌生化又并非仅仅是艺术手法的异化, 它与文学价值的实现有 着密切
的联系,在文学价值的实现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言的陌 生化增加了
创作主体、读者和作品间的距离,造成表面的暂时的阅读 障碍,而文学的创
作主体正是通过语言的陌生化的方式吸引读者的注 意力,使读者重新审视周
围的事物,走出 语言的牢笼”进而深层次的 挖掘作家的深层用意,促进对
审美对象的理解。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创作主体利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周围的客观 事物
的感知和理解,他们总是尽可能的用准确的词语来形容和描述他 们所感知的
一切事物和感情,并将其转化为文学文本,以达到与读者 交流的目的。陌生
化的语言更易于在读者的期待视野中形成新的聚集 点。文学文本的产生是文
学价值存在的基础, 文学价值的实现是文学 创作主体和读者共同努力的结
果,是综合互动的过程。

一、语言的陌生化
语言自它的产生之日起就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 它是在一个历 史的
积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这样才可以保证语言的可交流性。 例 如:人们
习惯于用 钟表”这个词来表示用铜或是铁制成的挂在墙上或 是放在桌子上
的计时的器具。所以,只要一提到 钟表”人们便可心领 神会。正因为语言
的历史积淀特征使人们在日常的交往中必须遵守语 言的规范,语言成为一种
社会的强制规范,因此人们难以甚至无法表 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独特体验,
再比如说提到 钟表”,人们交流的过 程中言传意会的就是计时的工具。难
以想象出来你所说的钟表和别人 所说的有什么不同,个人的独特的见闻和感
受难以用这个约定俗成的 词来表达。文学的创作主体正是基于这样的困惑而
有意识的进行语言 的陌生化,比如说用奇特的修辞手法,具体描写创作主体
自己所见到 的钟表的形状、大小、颜色、与众不同的特征,标新立异,独树
一帜, 以期突破 语言的牢笼”,展示自己的独特体验。

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是陌生化特征。所谓陌生化就是 为了恢复
对生活的感觉,为了感觉到事物,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存在着一种 名为艺
术的东西,艺术的目的是提供作为视觉的感觉而不是作为识别 事物的感觉,
艺术的手法就是使事物陌生化的手法,使事物变得模糊, 增加感觉的难度,
延长感觉的时间”。陌生化是追求感觉的更新,从 新的角度感觉对象。文学
语言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自然语 言的基础上形成,自然要遵守
自然语言的语法规范,同时,文学语言 又有自己的独特性,它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打破自然语言的语法规范, 改变约定俗成的语义和规则。文学语言通过
文学的修辞手法改变文学 语言的语义。常见的文学修辞手法有:比喻、象
征、夸张、拟人、排
比、对偶等。这些修辞手法的应用使文学语言从自然语言的规范中脱 离出
来,使文学语言的语义发生偏离和改变,产生了陌生化的效果。 陌生化就是
要打破语言的固定表达模式。 因此也可以说, 文学语言是 自我指称的、独
立自足的。 创作主体总是设法从自然语言的常规用法 和常规秩序中逃离出
来, 不断的进行着改革和创新, 用自己独特的语 言书写着自己独特的生命
体验。

二、语言的陌生化对文学价值的实现的影响
语言陌生化制约着读者对文本的理解, 反过来又吸引着读者对文 本进
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促进了文本的文学价值的实现。 语言陌生 化带来的
异变与多种阐释可能性是文本的文学价值得以实现的充分 条件。由语言的陌
生化带来的艺术魅力促进了文本的文学价值实现。 文学文本是文学价值实现
的客体, 读者是文学价值实现的主体, 文学 价值的实现是在主客体双方的
互动中得以实现的。 文学文本是一个有 多维度的潜在价值所构成的 “有意
义的结构 ”,语言陌生化制约着读者 对文本的理解,反过来又吸引着读者
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促进了文本的文学价值的实现。 文本的文
学价值的实现受到多方面因 素的制约,例如:文学作品本身的思想价值和内
容影响着文学价值的 实现;在消费语境下,作家的影响和知名度也影响着文
学价值的实现; 作品产生的时代和政治环境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文学价值
的实现; 文学价值实现的主体 -读者对文本的文学价值实现起到最大的制约
作 用。
语言陌生化带来的异变与多种阐释可能性是文本的文学价值得 以实现
的充分条件。作者的语言陌生化的创作追求给文学文本的解读 带来了难度,
使读者在阅读作品,试图还原作家心目中的形象、情感 体验和思想见解时出
现异变,导致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出现偏差, 甚至 是误解。当作者的情感体
验经由文学语言表达出来时已经发生了某种 程度的变异,也就是说作者使用
陌生化语言是为了更加清楚的描述自 己的独特体验,然而正恰恰是这种语言
使作家自己和作品相分离。 读
者通过文学语言和作品进行沟通、对话、交流的过程又一次发生异变, 因
此,读者看到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情感体验和思想观念已经和作 者所要
表达的东西相去甚远,毕竟,读者不是作者本人,每个人都有 自己独特的生
活经历、社会阅历,何况即使作者本人再看到自己的作 品也是存在上述变异
的。异变是文本存在多种阐释可能性的基础, 多 种阐释的可能性是全面评
价作品,实现文本价值的基础。异变在阐释 上可能与作者的本意有所抵牾,
但是作品本身确客观上显示了读者理 解的内涵,是对文本的再创造。从读者
自身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全方位 的解读,在客观上促进了文学文本的价值生成
和实现。所以说,语言 的陌生化制约着对文本的理解,反过来又促进了文本
的文学价值的实 现。
由语言的陌生化带来的艺术魅力促进了文本的文学价值实现。 语 言陌
生化的目的是 增加感觉的困难,延长感觉的时间”使读者的阅读 期待受
挫。一方面,文本在不时的唤起读者的 经验期待视野”中的预 定积累,同
时又在不断的用阻拒性的陌生化的文学语言打破读者的期 待习惯。在这样的
阅读中, 读者可能因为暂时的受挫而不适,很快又 为豁然开朗的艺术境界
而振奋满足, 在这种交替出现的精神活动中体 验着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语言的陌生化增加了读者阅读的难度和时 间,但是也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想象
力和再创造的能力。 读者在阅读由 陌生化的语言组成的文本时, 依据自身
的想象力在脑海中形象再现作 者创作的人物形象、 情感体验, 作品的持久
的艺术魅力使得文本得到 读者的广泛认可,使得文本的文学和艺术价值得以
充分的显现。

参考文献:
[1]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高名凯译. 北京: 商务印书 馆 ,
1980.
[2] 什克洛夫斯基 . ,关于散文理论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1999.
[3] 韦勒克 ,沃伦 . 文学理论 . 刘象愚译 . 南京 :
江苏教育出

版 社
,2005.
[4] 黑格尔 . 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 , 198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