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2005年4月Apr. 2005第16卷第2期VOL.16 NO.2一.引 言2002年12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近23000字的《2002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简称《国防》),《北京周报》分别于2003年1月2日和1月9日全文刊登了新华社提供的中英对照文本。
白皮书是政府公开发表的有关政治、外交、国防等重大问题的官方文件,其外译目的是为了宣传有关政策和主张,陈述有关事实等。
我们从对外宣传翻译策略角度对《国防》双语文本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译文的问题在于:1) 亦步亦趋,大部分译文逐句对译;2)累赘繁复、语句冗长;3)中式英语特征明显;4) 有不少概念与句法逻辑错误。
究其原因有三:1)译者对对《2002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英译文评析 ——兼论对外宣传翻译“经济简明”原则曾利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510420)内容提要:本文将应用翻译理论研究与翻译批评研究结合起来,一方面提出原则范畴连续统的概念,另一方面提出“整体性批评”模式。
文章认为,在特定理论框架下,批评者对双语文本典型信息性质的表现形态特征的分布层次进行全面分析考察,并在作出相应的频率统计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从本质上进行深入明晰的论证。
本文认为,翻译批评的理论价值与所要论证的典型信息性质在译本中表现形式特征的“量度”成正比例关系。
关键词:对外宣传;翻译原则;连续统;翻译批评;认知思维;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05)02-0005-06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bridge translation criticism with theoretic studies of pragmatic translation. Itproposes, on one hand, the concept of category continuum of translating principles, and brings forward the HolisticCriticism model on the other. It argues, within the theoretic framework, that the task of a critic is to demonstrate therelevant issues generalized and categorized from a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istribution oftypical information attributes of the bi-lingual texts, together with the statistical occurrences in the version. Itconcludes that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 values of criticism are seen in a positive proportion to the “q uantitativeoccurrences” of the identified typical information attributes in the version.Key words: overseas-oriented publicity; translating principle; continuum; translation criticism; cognitivethinking;strategy中文文本自身语言特征认识不足;2) 对英语民族语言文化和认知思维特征及其信息接受心理缺乏认识;3) 未能深入把握词语概念的认知语义特征。
针对相关问题,本文从认知思维与信息接受心理特征出发,探讨“经济简明”原则在对外宣传文本翻译过程中的运用。
二.对外宣传文本翻译原则的理论特征1. 对外宣传翻译的原则原则是“由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性决定的,反映着客观事物的意义和作用,是人们对自己活动目的和手段要从总的方向、前提和条件上加以规约的一种倾向性陈述”,其形成过程是“以人们公认的来稿日期:2005-01-12;修回日期:2005-03-10 * 本文系广东省人文社科项目“对外宣传翻译原则范畴化与应用理论研究”部分成果。
项目号 :03SJA740003作者简介:曾利沙,男,(1953.7—),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教授;“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翻译学、翻译批评、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
总第16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道理为依据进行推论的一种抽象过程”[1]。
本文认为,对外宣传翻译目的决定了其原则规约的目的性内容——获取最佳社会效应。
如《国防》的英译目的是让西方读者了解中国国防政策与军队建设情况,以大量客观事实将中国威胁论的谬论影响消除到最低点,以期读者给予正面反应。
然而,目的是通过读者群体实现的,目的论原则必定受到特定读者群体的语言文化差异、认知思维、接受心理等诸种因素制约,要最大效度实现特定目的还必须具有让受众乐于接受的策略原则,而要使策略原则具有可证性和可操作性,就必须将诸种外在制约因素与文本自身特征及其内在规定性结合起来,通过分析、归纳、概括、综合,形成若干基于公理和认知逻辑推论之上的准则。
在系统理论研究中,原则不以单个抽象概念存在,应以原则范畴的形式予以表征,即由目的论原则 +策略论原则+可操作性准则的连续统构成,体现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印证的宏、中、微观不同层次[2]。
2. “经济简明”原则在对外宣传翻译中,译者应遵循信息“准确无误”的目的效度原则和“经济简明”原则。
“经济简明”原则具有双重意义:一是译者以尽可能少的文字准确传达相应多的信息值;二是让受众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指信息处理时间和精力)获取最明快流畅(相对于冗长累赘)的信息量。
“经济简明”体现了一种清新明快的美感和张力,一种给予读者认知能力发挥的空间。
它以人类共同的认知思维特征为理论依据,不仅有其内在的文本规定性(语符与概念间的认知语义关系),也有其外在规定性(不同民族语言文化差异)。
不同民族读者的接受心理有其共性:都不喜欢冗长繁复累赘的文字表达,故“经济简明”具有基于公理推论之上的规约性。
但“经济简明”不是自足的,还需若干辅助性原则,包括:1)信息传递应符合受众的民族思维习惯;2)信息传递应考虑受众的文化心理; 3)信息传递应考虑受众的期待心理或特殊需求;4)信息传递应考虑受众的认知能力;5)信息传递应考虑文本自身的特征(如篇幅长短、风格特征与文本自身的不足等)。
3. 可操作性准则从系统理论看,策略原则及其辅助性原则还要求有一系列可操作性准则予以印证。
本文运用语义逻辑和认知语言学若干概念,并从美国学者琼・平卡姆(2000)所述的操作规则中归纳出10条对《国防》的译文进行评析[3]:1) 删略对基本信息不提供实质内容的文字;2)删略或简化不必要的解释性文字或读者已知的信息(即共享知识);3) 删略一般读者易于从文字中推出的信息内容;4)删略复合型词组的语义重复性文字;5)若一名词或短语本身蕴含有其修饰性文字的语义内容,删略该修饰性文字;6)当范畴或属性词出现在具体或种概念词语之后,删略该范畴或属性词;7)当某下义词与上义词并列使用时,酌情删略其中之一;8)能用小一级语言单位传达的信息内容就不要用大一级的语言单位;9)当有多项描述或评价性文字出现说明某特定对象时,删略或简化其中内容比较虚的文字;10)当同一或相邻语段内出现两处以上的相同或相似的文字信息,酌情给予必要的信息压缩。
在下文中,我们将所引实例存在的问题划线标记,并以p.i-2-I/II的形式分别表示所在的页-段-部分,然后结合相关可操作性准则进行评析。
三.评析方法的概念框架本文在评析方法上引入语义逻辑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框架,如概念、定义、前提、预设、蕴涵、外延、内涵、种属、命题、范畴、属性、话语含意等。
其方法论意义在于:当以特定概念或观念去解释或规范现实时,该概念或观念也就转化为方法。
“方法的实质就是从一定角度、模型或框架(概念)出发进行的分析与综合,一切方法都只是这种分析与综合的特殊表现或特殊运用”[4]。
在具体方法上,本文采用抽样统计、定性概括和量化综合等。
1.语词、概念、定义与语义特征a) 语词与概念的关系:语词是概念的表达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如语词duty的概念是legalresponsibility or obligations;b) 概念外延与内涵: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所组成的类,如任何一个male parent都属于father的指称范围;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区别性本质属性,如fa-ther的内涵就是the male parent of sb;c) 定义: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定义对概念特征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上作出规定。
常见定义类型有内涵定义,包括属+种差定义、发生定义、语词定义等。
明确语词、概念及其定义的特点,在翻译中就可以做到尽量使用简明的语词,避免使用语词的冗长定义而造成句子臃肿;d) 语义特征:概念的区别性语义成分,如legal responsibility中的legal 为概念duty的区别性语义成分。
明确上述概念的意义在于:不同民族的人通过对词语或概念语义特征的掌握,对共同熟悉的事物都有相应的认知图式,能在由概念构成的认知结构中自动进行认知补缺,对相关信息进行组合、充实、完形[5]。
2. 预设、蕴含与话语含意a)预设(亦称前提),可分为存在预设、事实预2005年第2期对《2002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英译文评析设、词汇预设、结构预设等[6],[7]。
预设思维是从某一特定已知信息出发,经过认知逻辑思维推论,达到另一先在地客观存在或主观认为存在着的信息的过程,其基本形式为:‘X presupposes Y’means thatif X is true, Y has to be true;b)蕴含:一种逻辑或语义关系,其逻辑表达式为p q,即概念X蕴含着概念Y的语义内容。
据其形态可分为认知蕴含、词汇蕴含、结构蕴含等。
在中译英时,熟悉词语的概念及其蕴含的语义特征,可避免在翻译中造成语句累赘繁复;c) 话语含意:是听/读者根据所说/写出的话或措辞暗含意思的一种推论,如“(解放军)积极努力参与”的相应译文make active efforts inparticipating… 产生的话语含意是:难道还有不积极的努力?从认知蕴含看,efforts(付出努力)蕴含a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