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井人工裂缝数值模拟

单井人工裂缝数值模拟

作者简介:杨君,1963年生;1983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现一直从事油气田开发方面的工作。地址:(610100)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星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电话:(028)84859098。E‐mail:longxing@126.com

考虑人工裂缝的单井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杨君1 罗勇2 曾焱2 漆卫东2(1.成都龙星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 2.中国石化西南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杨君等.考虑人工裂缝的单井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天然气工业,2006,26(2):114‐116摘 要 常规数值模拟网格技术在描述经过压裂增产的油气井时存在不足,很少考虑裂缝的几何形态以及裂缝导流能力对油气井生产动态的影响。考虑人工裂缝的单井数值模拟网格技术(PEBI)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价压裂增产油气井单井控制储量、单井控制泄流半径,预测油井的生产动态以及对裂缝效果进行敏感性分析。文章结合试井分析,确定了裂缝几何尺寸和裂缝导流能力,对低渗油田某井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在较高的历史拟合精度上,对油井进行了动态预测,同时分析了裂缝半长和裂缝导流能力对油井生产动态指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该井单井控制泄流半径约为400m,单井控制原油储量41.9×104t。增加裂缝半长会增加累积产油量,但是随着裂缝半

长的增加,累积产油量的增加幅度就越来越小。增加裂缝渗透率能较大地提高原油的稳产年限和累积产油量,当裂缝渗透率达到5μm2后,增加裂缝渗透率对油井生产动态指标的改善不明显。主题词 裂缝(岩石) 渗透率 裂缝导流能力 数值模拟 油藏模拟 试井 分析

一、引 言 在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中,大多进行了压裂增产,所以在对这类经过压裂改造后的油气井进行数值模拟时,需要考虑裂缝的半长、裂缝宽度、裂缝导流能力。网格技术在油藏数值模拟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考虑垂直裂缝的数值模拟网格技术发展迅速。笔者运用考虑人工裂缝的单井数值模拟技术对低渗油田X井进行了研究,表明这一技术对经过水力压裂改造的川西致密砂岩气藏的数值模拟研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二、单井模型 1.地质几何模型X井在射孔后进行了水力加砂压裂并进行了压力恢复测试。 建立单井几何模型前需要结合压恢测试的解释成果,以此得到裂缝半长、裂缝宽度和裂缝导流能力。本次X井网格模型的建立采用了Schlumberger公司的Eclipse/Flogrid模块。考虑到PEBI网格在描述水力压裂垂直裂缝井方面的灵活性,所以对X井数值模拟网格类型选择为PEBI网格。试井解释双对数曲线如图1。结合试井解释成果,设置裂缝半长为42.9m,裂缝宽度为0.009m,裂缝渗透率1.4×102μm2。网格孔隙度取0.18,渗透率除裂缝网格外取2.3×10-3μm2。根据射孔完井数据,该井纵向上划分了8个层,其中的3、4、6层测试结果显示为干层,其余各层的有效厚度自上而下分别是1.7m、1.0m、1.8m、2.2m和2.2m。在确定单井控制泄流半径的时候,笔者采用了试凑法,即先选择几条不同长度的半径进行模拟计算,通过观察井底流压拟合情况,选择拟合情况最好的半径作为该井的控制泄流半径。井底流压拟合情况认为单井控制泄流半径取400m较为合适。算出单井的控制原油地质储量是41.9×104t。最后建立数值模拟网格系统为:

104×18×8,图2是这个网格系统的平面图。

图1 X井试井解释比对数曲线 2.PVT数据X井流体高压物性显示其所属油藏具有挥发性

・1・

第26卷第2期 天 然 气 工 业 开发及开采油藏特性,所以本次模拟模型选用了组分模型。根据实验结果,把原油的加组分进行了劈分,并且划分了拟组分,最后得到了8个拟组分。拟合等组分膨胀(CCE)实验和微分分离(DL)实验后得到了各个拟组分的流体特征参数值。

图2 平面网格图 3.相渗数据在使用相渗数据前对实验室岩心渗透率实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三、历史拟合及动态预测 在历史拟合过程中主要调整了单井控制泄流半径、油水界面、地层渗透率等参数,拟合效果较好。 X井的开采方式属于弹性+溶解气驱。从2004年10月开始以产油13.11t配产,直到井底流压降到5MPa,然后定井底流压生产至2048年12月31日。本次预测假设裂缝一直保持当前状况,并不会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或者支撑剂破碎而闭合。表1给出了X井2003~2013年间的动态预测结果。

四、裂缝敏感性分析 1.裂缝半长敏感性分析X井经过加砂压裂后,裂缝的几何尺寸(裂缝半

长,裂缝宽度)以及裂缝的导流能力对油井的产能,稳产年限和最终采收率都有影响。本次单井数值模拟对不同裂缝半长(20m,30m,42.9m,60m,90m和120m)情况进下的单井模型进行了研究。在确定产油60t/d、井底流压保持在5MPa以上的工作制度下,定量的得到在不同裂缝半长情况下的累积产油量和累积采出程度。表2给出了在不同裂缝半长情况下预测的生产动态指标。随着裂缝半长越长,油井与地层的连通性越好,油井的产能就越好,10a的累积产量和采出程度就越高。 为了定量的评价裂缝半长对油井生产效果的影响。本次研究设定目标评价函数:Y=Q(Xf)-Qxf=20Xf-20式中:Y为原油产量增长幅度;Xf为裂缝半长,m;Q(Xf)为裂缝半长是Xf条件下10a累积产油量,t。 由于没有做无垂直裂缝的模拟计算,所以本次比较分析是以裂缝半长等于20m为基准点。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容易看出随着裂缝半长的增加,10a后的原油累积产量是不断增加的,但是增长幅度是越来越小了。只要把以上数据与压裂施工规模和成本相结合就能得到最优裂缝长度。表1 X井动态指标预测结果时 间年均日产油(t)累积产油量(×104t)采出程度(%)2003-12-310.0290.0010.0032004-12-3117.210.631.502005-12-3113.111.112.642006-12-3113.111.593.792007-12-3113.112.074.932008-12-3113.312.556.092009-12-3112.463.017.172010-12-318.623.327.922011-12-316.963.578.532012-12-315.993.799.052013-12-315.684.009.55表2 不同裂缝半长下的油井生产动态指标裂缝半长(m)裂缝渗透率(×102μm2)10a后累积产油量(×104t)10a后累积采出程度(%)201.44.069.68301.44.2910.2442.91.44.5210.78601.44.8111.48901.45.1612.331201.45.3912.85 2.裂缝导流能力敏感性分析裂缝的导流能力是评价裂缝质量的指标,它对油井的生产动态指标影响也很大。在定产油13.11t、井底流压控制在5MPa以上的工作制度下,对裂缝导流能力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裂缝导流能力为:Fd=Kf・W式中:Fd为裂缝导流能力,10-3μm2・m;W为裂缝宽度,m;Kf为裂缝渗透率,10-3μm2。为了研究方便,本次模拟比较是在保持裂缝宽・2・

开发及开采 天 然 气 工 业 2006年2月度不变的条件下(w=0.009m),通过改变裂缝渗透率而改变裂缝导流能力。表4给出了在不同裂缝渗透率条件下的生产动态指标。裂缝渗透率越高,单井的产能就越好,稳产年限、累积产油量、最终采收率等开发指标就越好。但是裂缝渗透率在5~140μm2变化时,原油累积产量等动态指标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表3 裂缝半长敏感性分析Xf(m)Q(×104t)Q-Qxf=20(t)Xf-20(m)Y(t/m)204.06304.29233710233.7042.94.52461322.9201.44604.81756440189.10905.161108770158.391205.3913306100133.06表4 不同裂缝渗透率下的生产动态指标裂缝半长(m)裂缝渗透率(10-3μm2)稳产年限(a)最终累积产量(104t)最终采收率(%)42.91400005.9847.71218.4142.9100005.8567.67418.3242.980005.8197.67118.3142.950005.7677.64718.2542.930005.7507.60818.1642.910005.57.40717.68五、结 论 (1)结合完井射孔资料和试井解释成果对X井建立了地质属性模型。用PEBI网格完成该压裂井的单井的网格模型。在较好的历史拟合基础上对X井进行了动态预测。研究表明:X的单井控制半径约为400m,单井控制原油储量41.9×104t。在定产

原油13.11t/d、保持井底流压5MPa以上的工作制度下,预测出单井累积产油量7.71×104t,原油弹性

+溶解气驱采收率18.41%。 (2)裂缝半长的敏感性研究表明,增加裂缝半长会增加累积产油量,但是随着裂缝半长的增加,累积产油量的增加幅度是越来越小的。通过评价函数Y可以定量地评价动态开发指标,即10a累积产油

量对裂缝半长的敏感性。裂缝半长为20m时,10a累积产油量为4.06×104t。裂缝半长为60m时,10

a累积产油量为4.81×104t,单位裂缝半长增量下的

累积产油量增量为189t/m;裂缝半长为120m,10a累积产油量为5.39×104t,单位裂缝半长增量下的

累积产油量增量只有133t/m。 (3)裂缝导流能力增加,各项开发指标会改善。当裂缝渗透率较小时(Kf=1μ

m2),增加裂缝渗透率

能较大地提高原油的稳产年限和累积产油量。当裂缝渗透率达到5μm2后,增加裂缝渗透率对油井生产动态指标没的改善但并不十分明显。

参 考 文 献[1]张学文.低渗透率油藏压裂直井开发数值模拟研究[J].断块油气藏田,1998,5(4):20‐22.[2]刘立明,等.混合PEBI网格精细油藏数值模拟应用研究[J].石油学报,2003,24(3):65‐67.[3]王永辉,等.低渗层重复压裂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24(1):47‐49.[4]杨君,郭春华,曾焱,等.新场气田地应力特征综合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5,25(9):20‐22.

(收稿日期 2005‐10‐25 编辑 韩晓渝)

・3・

第26卷第2期 天 然 气 工 业 开发及开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