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文化差异对语言交际的影响

浅析文化差异对语言交际的影响

科教论坛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U ::=::: : 浅析文化差异对语言交际的影响 荣磊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 海口 5 70228)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戴体,代代相传,它被打上了文化传统的深深的烙印。所V/-/g-" ̄"交际受制于文化差异因素。本文从学英语的角度浅 圻文化差异对语言交际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文化差异 语言交际 中图分类号:lI 21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 3—979 5(201o)o8(a)一01 29--01 人类学家泰勒说过:“文化是一个复杂 的综合,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 习俗及一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所获得的 其他一切能力、习惯”。由此可见,文化包罗 万象。作为文化传承载体之一的语言,自然 而然地具备着一系列特征,除了表层意义 上的发音、书写不同以外,深层次上语言还 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历史传统、习 俗信仰等等。这就引出了跨文化交际中的 语言的文化差异的问题。美国历史上甚至 是全球范围最成功、影响力最大的电视剧 之~《老友记》。主人公在剧中的对白引起 幕后当地观众的一片笑声,而我们作为外 国人,即使看着中英双字幕版也无法领略 其中的幽默,笑不出来。因为幽默感与民族 有着神秘莫测的关系。根本原因就是文化 差异。 英语是我们的外语。当我们用英语同 英语的本族人交际时,尽管我们的英语 说得很流利,但里面多少都会带着我们 的汉文化因素,听话人理解起来会很费 力。在另一方面,我们应当很好地领会在 他们语言中与我们不同的文化差异,正 确理解他们的用意。在这里我们从学英语 的角度提出一些对语言交际产生影响的 文化因素。 1数字 数字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数字禁忌和偏 好,对数字的崇信和禁忌是世界各民族共 有现象,各民族对某些数字的喜爱和忌讳 也各有不同。众所周知,“六”在中国人眼里 是最吉祥不过的数字,俗语“六六大顺”便 是最好的印证,象征着顺顺利利、万事如 意。由于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西方人对 “三”和“七”也推崇备至。不过“七”在汉语 中却是人们常常忌讳的数字,人们在挑选 吉日良辰时不挑七、十七。而同样在欧美西 方国家里,受宗教文化影响,“十三”和“五” 被认为是不吉祥的数字,人们对数字十三 的忌讳甚至达到了恐惧的地步。另外,中国 人特别忌讳“四”,电话号码、车牌号等都避 免有尾数“四”,因为它与不吉利的“死”谐 音。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基本没有关于“四” 的忌讳。还有,中国文化里,数字“八”与 “发”谐音,“九”与“久”谐音,因此中国人特 喜欢数字“八”和“九”,以求天长地久。 2颜色 不同的民族对颜色的偏好是不同的。 红色是我国文化中的象征着欢乐、荣耀、吉 祥、喜庆,如把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叫 “红娘”,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红福字, 把热闹、兴旺叫做“红火”等。西方文化中的 红色则是一个贬意相当强的词,它象征着 残暴、流血,表示危险等的红旗或红灯称为 “red flag,red light”,沾满血迹的手为“red hands”,血战为“a red battle”。又如, “runnina in the red in successive years”译 为“(企业)连年亏损”蓝色在汉语中的引申 意义较少,而在英语中blue是一个含义十分 丰富的颜色词。我们应该注意其中的特别 含义,英语的blue常用来喻指人的“情绪低 落”、“忧愁苦闷”,有时用来指“黄色的”、 “下流的”意思。 3日常生活用语 英语中的亲属称谓一般比较笼统、模 糊,不论辈份大小,一律按名称呼;但在汉 语中的亲属称谓却十分讲究,总要分得清 清楚楚,否则被视为没有教养,不懂礼貌。 英语中AuntS1]Uncle对应了汉语中的伯母、 婶母、舅母、姑母等。日常见面的寒暄语也 不同。美国人喜欢说:“How are you doing, my friend”,黑人则喜欢说:“Hey man, what’S up?”英国人偏好说:“How do you do,sir”,汉族人遇到熟人打招呼常说:“上 哪去?”“吃了吗?”这都是长期以来的民族 习俗所使然。 4俚语 代表文化的实体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间 地域的,它必然要反映该地域的自然面貌 特点。具体反映到语言上在用自然景观或 物体来做比喻时,语言间存在的差异是相 当明显的。“雨后春笋”这一成语的中的 “笋”是特定地域中才有的植物,在汉语中 比喻事物蓬勃涌现。翻译时必须从英语中 寻找与其相对应的语言结构。像like bam— 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shower这样的 译法虽字面上与原词对应,但英国读者看 到时未免费解。英语中有另外一个成语like mushrooms,译成汉语即像蘑菇一样,和雨 后春笋的比喻意义基本上是一致的,虽然 二者用来比喻的“蘑菇”和“春笋”是两种不 同的东西,但表达的核心意思相同。同样, “画蛇添足”的典故大家都耳熟能详,如果 直译的话,西方人肯定不会理解其中的含 义。这就要找出相对应的事物:百合花。百 合花在西方人心目中是神圣无暇的,如果 往上镀金的话(Gild the lily),就与“画蛇添 足”有异曲同工之处。 5价值观念 不同民族的语言棱镜折射出的世界是 不同的,对事物赋予的价值观也是不尽相 同。因此,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 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例如爱尔兰男 子歌唱团体西城男孩的一首<<season in the sun>}中唱到:“1 was 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Black sheep”是害群之马,败 家子的意思,与汉语的理解方式大相径庭。 “龙”在西方是贬义词,是邪恶的象征。在英 美的很多词典中,对龙的定义是:一种想象 中的像只巨大的蜥蜴的特别凶残的动物, 长着翅膀和利爪,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 的蛇尾,嘴能喷火。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龙 是褒义词。龙是传说中能降雨、惩治妖魔鬼 怪的吉祥、神奇的动物。在封建社会,龙是 皇帝的象征,如“真龙天子”等。“龙”的汉语 成语很多,如“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生 龙活虎”等一直沿用至今。英语国家都把狮 子比喻成“百兽之王”,比喻威严、权势、凶 猛等。英国自豪地以狮子作为自己国家的 标志,英国国徽的中心图案是狮子,享誉盛 名的英格兰足球队的队服上就是三只狮 子。“狮子”在汉语文化中却没有这样丰富 的文化内涵。在汉语文化中,“百兽之王”则 非“虎”莫属。 英汉民族在各自文化熏陶下衍生出不 同的思辨方式和推理模式,这种差异会导 致他们在语言中产生不同的联想,影响交 际信息的传递。交际过程中的一些失误也 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重视积累文化差异方 面的知识,才能更加自如的使用英语。 参考文献 [1]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2003. [2】方梦之.翻译新论与实践[M].青岛出版 社,2005.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1 2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