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与防治(优质严制)

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与防治(优质严制)

甲类研制#
1
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断与防治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副嗜血杆菌所引起鸡的一
种急性呼吸道病。以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育成鸡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淘汰率高、极易反复为
特点。主要症状为鼻腔与眶下窦发炎,流鼻涕,脸部
肿胀和打喷嚏。

病原特性
鸡传染性鼻炎的病原是一种副鸡嗜血杆菌,本菌
为形态较规则的细小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大小约1.0~
3.0μm×0.4~0.8μm两极浓染,不形成芽胞,无荚膜,
无鞭毛,不能运动。本菌为兼性厌氧,在含10%的大
气条件下生长较好。副鸡嗜血杆菌包括3种类型,分
别为A、B、C型,其中B型的致病力最强,据有关
资料显示目前鼻炎流行的优势毒株主要是B型毒株,
而各种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性却十分微弱,或者是
根本不存在交叉保护性,鲜血琼脂或巧克力琼脂可满
足本菌的营养需求。经24h培养后,在琼脂表面形成
细小、柔嫩、透明的针尖状小菌落,不溶血。但该菌
的抵抗力很弱,培养基上的细菌在4℃条件下能存活2
甲类研制#
2

周。在自然环境中很快死亡,对热与消毒药也很敏感。
1 流行病学
各种年龄的鸡都易感,但以青年鸡和产蛋鸡发病
最多。在秋冬寒冷潮湿季节,气温突然改变、鸡舍过
分拥挤以及通风不良等,都是造成本病流行的诱发因
素。饲料营养不足,或者长期饲喂被霉菌毒素污染的
饲料等,都可促使鸡群严重发病。本病传播迅速,3~
5天可波及全群,病鸡精神萎靡,羽毛逆立,头部插
入翅下,多数一侧眼眶周围浮肿,拉黄白和绿色稀粪。
在较老的鸡中,潜伏期较短,而病程长,治愈后容易
复发,病鸡及隐性带菌鸡是传染源,可经饮水、饲料、
飞沫、尘埃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表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打喷嚏,咳嗽,
流眼泪,随后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初期流稀薄
鼻液,病程稍长就转变成粘液性或脓性,并且鼻孔周
围粘有饲料。眼眶周围肿胀,眼睛被挤成长条形,个
别鸡延深到肉髯。肉髯发红、增厚和肿大,产蛋鸡发
病后产蛋率下降20~30%,如果是正在上高峰的时期
感染本病,治愈后影响高峰期蛋成2~3%个点。并且
出现沙皮蛋,畸形蛋,无壳蛋,病鸡排黄白绿色稀粪,
甲类研制#
3

如无继发感染很少有死亡鸡。
2 病理变化
剖检病鸡可见鼻腔、眶下窦及眼结膜充血、出血,
表面覆有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严重的病鸡剖检时
鼻窦腔内有大量的豆腐渣样渗出物。卵泡松软、血肿、
坏死或萎缩,有的形成菜花样,腹膜炎,公鸡睾丸萎
缩。如无继发感染,其它器官无明显病理变化。
3 诊断
3.1 传染性鼻炎与禽流感的区别
鼻炎造成脸部肿大多数呈单侧性浮肿,眼眶周围
肿胀,不发紫。蛋壳质量变化不大,死亡率低,减料
不是很明显,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禽流感 是肿头肿
脸,鸡冠发紫。死亡快,死亡率高,病鸡高烧,减料
明显,降蛋幅度大,畸形蛋、软蛋明显增多。
3.2 传染性鼻炎与支原体的鉴别
支原体一般引起气囊混浊,有轻微呼吸道症状,
表现为打喷嚏,眼结膜发炎,传播速度慢。大群不减
料,不会影响产蛋率,粪便正常。鼻炎传播速度快,
鼻孔粘料,减料减蛋,黄绿稀便,治愈后蛋成也恢复
不到原来的水平。
4 治疗
甲类研制#
4

4.1 早发现早治疗
当发现有疑似鼻炎病鸡时,要及早挑出进行个体
治疗或淘汰,降低病原在个体间的扩散几率;2%硼酸
水冲洗眼眶,同时用抗生素眼药水点眼。严重无法采
食饮水鸡只注射青霉素10万单位+链霉素5万单位。
同是群体投喂药物治疗。
4.2 传染性鼻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接种鼻炎A、
B、C三价铝胶灭活疫苗,目前流行的毒株主要是B
型,但为了稳妥起见,还是接种鼻炎三价苗。同时往
疫苗里按照每千克体重加2~4万单位的链霉素,可起
到事伴功倍的效果。做完疫苗的第二天投喂磺胺类药
物,首次用量加倍,连喂7天,即可治愈。如果是产
蛋期间的鸡尽量不选用磺胺类药物,可用多西环素、
泰乐菌素等,以免对鸡群产蛋造成影响。本病虽易控
制,部分鸡康复后成为隐形带菌鸡,可不断排毒,易
复发。所以投喂药物治疗的同时做好鼻炎疫苗,是有
效控制复发的方法。有的养殖户认为做疫苗麻烦,就
想投药治疗,那么在投药第一个疗程7天,停药3天,
再喂7天,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防治措施
5 免疫接?N是有效控制传染性鼻炎的有效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