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紫砂壶与茶文化的水乳交融

论紫砂壶与茶文化的水乳交融

第44卷第4期 30 2011年8月 江苏陶瓷 Jiangsu Ceramics Vo1.44,No.4 August,201 1 

论紫砂壶与茶文化的水乳交融 

史金妹 

(宜兴214221)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唯美而实 用的奇葩。紫砂壶不仅是中华民族非物质遗产发展 

的绚丽成果,也是华夏文化进步的综合结晶。紫砂壶 

从创始、发展到兴盛,是我国茶文化历史演变的产 物,也成了提高茶艺形式、品位、情趣的强大催产素。 

紫砂壶的工艺制作发展到今天.随着紫砂制作的艺 

术化变革。随着现代美学及现代艺术审美观念的不 断导人和演化,茶文化的思想内涵提升。并且大大丰 

富了茶精神的外延空间。 1 紫砂壶与茶文化相映生辉。共同推进 

在我国趋于传统文化的融会贯通.茶风始起就 

被绘入强烈的文化色彩。茶的种植、采摘、加工、冲 

泡、品饮的过程也逐渐渗透道德和美学意识。并赋予 

可感的标志性寓意.形成一种独具民俗礼仪特色的 象征艺术。茶器作为茶饮形式的载体.也理所当然地 

在茶文化的发展中派生成对茶文化系统本身发展和 演变具有直接影响与推动作用的次生文化。换言之, 

没有茶器,就不会有茶饮文化的品位;没有茶器事业 的发展。就不会有茶文化的丰富和提高。作为中国茶 

器具的成员紫砂壶.更在茶文化的发展中倍受人们 

的珍视与关注.引导着茶饮形式在民族文化的艺术 

殿堂中蓬勃发展,折射出华夏文化的灿烂光辉。 紫砂壶之美存在于使用过程中的动态美.将沸 

水注入壶中,壶色莹润如玉、悦目动人,泉眼细流汩 汩如曼妙的轻音乐。茶香袅袅而来,轻巧古朴的紫砂 

壶在你眼中亦真亦幻,龙飞凤舞,却又触手可及。拿 

过精致的紫砂壶轻轻地摩挲把玩。心中萌生愉悦亲 近之感,美的极致,因文化而朦胧复杂;美的传递,又 

因亲近而变得温暖实在。紫砂壶在使用当中愈发光 

彩照人.越用越美。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养壶”。同 

时.达到舒筋活血、强身健体的效果,壶靠人使用以 

养生.人则养浩然之气。 品饮清茶.也是领受茶文化精神,内心深省民族 

传统意识的历程。唐宋时代,繁复的茶器具已把中国 的茶文化发展引向顶盛,同时又不可避免地把中国 

收稿13期:2011一O4_15 茶的文化内涵推进狭窄的胡同。这样。从品茶的方式 

到茶器具的发展,也将面临一个巨大的演变。紫砂壶 

的崛起使中国茶文化精神又得到了新的飞跃 2 紫砂壶发展了茶文化之美 

中国本身追求朴拙高尚的人生态度.到了唐宋 

时期.繁琐的茶饮礼仪形式挤掉了喝茶人的精神思 想,留下的只是茶被扭曲的程式形态。喝茶是在“行 

礼”,品茗是在“玩茶”;后期,紫砂器的风行打掉了繁 复的茶饮程式。一壶在手自泡自饮。文人骚客在简单 

而朴实的品饮中可以尽心发挥思想.体味紫砂自然 

的生命气息带给人的温和、敦厚、静穆、端庄、平淡、 闲雅的精神韵律;明清以后。紫砂壶已成为茶文化的 

象征,浸泡着儒家学术、道教思想、佛教文化。品茗。 

更多的是品味传统文化的珍肴。 紫砂器的风行和推广也给壶艺带来变革。自时 

大彬起,一反旧制,制作紫砂小壶。周高起《阳羡名壶 系》说:“壶供真茶,正是新泉话火,旋瀹旋啜,以尽色 

声香味之蕴。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 盎不宜砥,汤力茗香,俾得团结氤氲。”冯可宾也在 

《茶笺》中对紫砂小壶的盛行趋势作了说明:“茶壶以 

陶器为上,又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 饮,方为得趣。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紫砂小 

壶的精巧。带给人的不光是茶的真味,而且融汇着 天、地、人、茶的统一意念。 

3 茶文化促进紫砂壶事业发展精益求精 

中国是个喝茶历史悠久的民族。汉代以前,人们 主要取其药用功效,生病才煎制服用。后来慢慢发展 

为日常饮品.由于它能清心宁神、解渴生津,倍受文 人雅士的推崇和喜爱。出身贫寒的明太祖朱元璋称 

帝之后.体恤民生疾苦,废除了选材严格、制作精良 

的团茶进贡制度,化繁为简,从此冲泡散茶的饮用方 式一直延续到今天。饮用方式的不同,也带动了茶具 

的变革.紫砂壶也就应运而生。 然而唯独紫砂壶脱颖而出受到人们非同一般的 礼遇和厚爱.这与制造壶体的材质紫砂泥有密切的 

(下转第33页)

 万亚建:浮华褪尽的紫砂壶光货 艺术鉴赏 33 

它的完成需要灌溉很多的心血才能达到理想的效 

果。 

一件光货的制作对泥料的要求极高。紫砂泥是 宜兴地区得天独厚的陶土资源.它具有优良的可塑 

性。可以任意制成各种形状,又不易变形,尤其是经 

过氧化焰烧成后。其色泽丰富多彩。具有理想的致密 度和良好的透气性。成品表面光滑致密。故宜兴紫砂 

光货是泥料材质、造型工艺和功能实用三者的有机 

结合。多年的制壶经验让我领会到了:只有优良的紫 砂泥材质。才能表达特定的造型语言:只有优雅得体 

的造型艺术。才能令人啧喷称赞而爱不释手;只有给 人日久天长的使用.才能发现紫砂壶能与人们的感 

情进行双向交流。“汉楚壶”采用紫砂中最珍稀的红 

泥,红泥由于石英、云母含量较丰,收缩比稍大,干湿 度控制较难,烧制难度大;温度稍高,则收缩大、变 

形、塌陷、铁质熔点较易产生;只有控制好准确的烧 成温度。它才能呈现出光洁、明亮,红中略见橙色的 

美妙。由于壶身热淋变色率较大,所以能愈用愈红, 

泡养一段时日。红泥制成的紫砂壶判若二物。呈现 “包浆”之美,令人刮目相看。红泥紫砂壶之所以特别 

受藏壶者的青睐.不仅仅是由于红泥作为紫砂泥中 

的精品,其矿藏量少之又少。更重要的是它红润娟 秀、精致细腻的气质更贴近茶人对精致的追求。 

紫砂光货素器裸胎艺术归根到底美就美在光身 

素器,一丝不挂;美在古典大方、朴实无华;美在自然 素淡,原始雅致;美在实用把玩、简洁明了。只有在心 

与眼的发现、领会、体验中,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各 

种各样的无穷艺术乐趣 

(上接第30页) 

关系。紫砂泥又叫五色土。绚丽多彩。在烧制过程中 还会随着窑内的不同温度而变色。成壶后。使用时间 

越久,壶面看起来越新,越光滑温润如玉。不仅于此, 用紫砂壶泡出的茶。色香味俱佳。最妙的是用紫砂壶 

泡的茶,冬天能保暖,夏天不易馊。这是为什么呢?原 

来。这紫砂泥本是一种罕见的矿石。经过长年累月的 

风化碾碎后才变成泥土。把它捏成茶壶烧制过后.颗 粒间排列紧密而又有序。形成了透而不漏的特点。这 才有了与其它茶壶相比而得天独厚的种种优势 随 着历朝历代大师在壶艺上的精益求精.紫砂壶的文 

化含量也越来越高.很多传统的文化理念在小小的 

紫砂壶上得到了形象而又直观的展现。正是因为紫 

砂壶卓越的实用功能和丰富的文化韵味.它才受到 了各界人士的喜受和追捧。 

作为一名紫砂壶的制造者.很多的创作都要把 

个体的生命和艺术的生命融为一体。有时。多一点思 考。石火电光中.伟大的发明创作可能就在这一时之 间悟到了 

(上接第31页) 

倡人、开拓者,杰出的茶诗人,也是茶文化的传播者, 

以他作为刻绘的人物最为合适。艺术的灵感就像一 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促发丰富的 

创造力。艺术的创造力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 高低,而在于风雨之后内敛的灵秀。在构思壶器上雕 

刻的画面时,又联想到雄伯伊《四季读书歌》里有一 句“荷花池畔风光好。芭蕉树下气候凉”,便在古朴的 

民居边,陆羽悠然自得的基础上纳入了清凉的芭蕉 

树,使画面的意境更为广阔和深刻。壶身的另一面刻 绘着“茶香而有味”(见图2)一语道出了除了茶香之 

外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也不是高深莫测的.因 

为艺术始终是来源于生活的。艺术的灵魂只有做事 有心人才会被挖掘出来。 如今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世界。陶艺的创作也 

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特别是在多元文化框架下的 图2刻绘“系番而有味” 宜兴紫砂,百花竞艳。创新固然是艺术的生命.但创 

新要以生活作为基石,创新的作品才有其独特的艺 

术灵魂。一方面,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独一无二 的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另一方面要更注重生活。把 

自己的创新理念融人到传统的紫砂艺术中.为她注 

入新的活力,

让作品真正闪耀个人独特的气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