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一、危险因素
1.癫痫持续状态的类型 相对于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更容易发展成
为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如在VACS的报道中.明显和隐性癫痫持续状态中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
发生率分别为38%和82%。在Mayer( 2002)等的研究中,全身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和非惊厥性癫
痫持续状态中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病率分别为26%和88%,多因素分析还表明非惊厥性癫痫
持续状态和部分运动性癫痫持续状态起病是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
2癫痫持续状态持续时间 对照研究表明,相比于反复发作性癫痫持续状态(recur-rent SE)
而言,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更易发生于长时间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中。
3.病因 病因在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难治性癫痫
持续状态的常见病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卒中和代谢障碍。此外还有大脑发育琦形、腊斯默
森脑炎,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Kufs病、线粒体脑肌病、周期性卒中、肿溜和副肿瘤
综合征、基因和遗传因家如线粒体DNA突变等。多因素分析显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代谢性脑病
和缺氧是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4.开始治疗的时间对儿童的研究表明,在癫痫发作30分钟后开始治疗,癫痫的控制率将明
显下降;在成人起病后30分钟内和2小时后开始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0%和40%。
Agan(.2009 )等对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预侧因素进行研究,单变量分析显示年龄、女性、
癫痫持续状态的类型、癫痫持续状态的持续时和急性病因所引起的癫痫持续状态都与难治性癫
痫持续状态有关,但脑电图形式除外。多因素分析时,只有女性和急性病因是难治性癫痫持续
状态独立的预侧因索。Lambrechtsen ( 2008 )等进行单变最分析显示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危
险因素包括家族史、高的癫痫发作频率的评分、抗癫痫药物维持治疗的数量、非惊厥性癫痫持
续状态以及部分惊厥或电惊厥(electrical seirure )状态。
二、发病机制
临床上癫痫发作通常是短暂和自限性的,与体内存在的发作终止神经元抑制机制有关,包
括GABA的抑制效应、(本文转自www.dxb333.com)钙离子依赖的钾离子电流、镁离子对NMDA通道
的阻断等。当这种内源性发作终止机制损害或功能障碍时,即形成癫痫持续状态。此外,癫痫
活动的传播需要通过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作用的NMDA受体的活化。
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GABA受体结构的改变和苯二氮草类有效
性的丢失,过量的谷氮酸兴奋,以及耐药基因的激活,此外还有GABA类抑制受体介导的神经递
质的缺乏和NMDA类兴奋性受体介导的递质过最参与。动物模型提示对苯二氮草类和巴比妥类耐
药者与长时间的癫痫活动改变了GAGA,型受体的结构和功能有关。另外,谷氨酸的过量释放与激
活突触后NMDA受体和受体介导的钙离子内流.从而导致级联反应和细胞死亡也有关系。另外,既
往认为癫痫持续状态诱导的药物运载体如P-糖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耐药有关,但是.最近有
实验证明P-糖蛋白在耐药性癫痫持续状态中并没有发挥重要作用。
抑制性/兴奋性通路的改变对癫痫持续状态的药物治疗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推荐使用的一线
药物如苯二氮革类是通过GABA型受体起作用,对长时间癫痫持续状态的效果下降.而对难治性嫩
痛持续状态起效的药物如丙泊酚是通过不同子苯二氮草类和巴比妥类的结合位点起效,异氛烷
是增强对突触后GABA,受体介导的离子内流的抑制有关,并对丘脑皮层通路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