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贝类增养殖考试资料

(完整版)贝类增养殖考试资料

贝类增养殖考试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胚壳:两壳背面的交接处通常具有一个突出物, 称为“壳顶”,是贝壳最初形成的部分。

2. 次生壳 :由外套膜分泌形成的钙质壳。

3. 齿舌: 位于口腔底部舌突起的表面, 由许多小齿和基膜构成。 齿舌上小齿的形状数目和 排列方式是鉴定种类的重要特征之一。

4. 颚片: 口腔中外皮厚化而形成的几丁质消化器官辅助物, 位于口腔前部, 为摄取食物之 用,大多数腹足类颚片在口腔的两侧,左右成对,头足类的颚片则背腹成对。

5. 晶杆: 是一个几丁质的棒状物, 它的末端伸入到胃腔中, 能依靠幽门盲囊表面的纤毛以 一定的方向做旋转和挺进运动,对食物进行搅拌; 另外,晶杆内含有糖原酶,在胃液作 用下可以使晶杆溶解并将糖原酶释放出来,能够消化食物。

6. 胃楯:胃的前端呈半球形,胃内壁的一侧具有几丁质板,称胃楯。

7. 足丝: 从半鳃类足部略近中央的足丝孔伸出的, 以壳基质为主要成分的硬蛋白的强韧性 纤维束。用于贝类附着固定。

8. 足丝腺:是足部内可分泌足丝的单细胞腺体。

9. 嗉囊:食道通常很长,壁上有褶皱,食道常有一膨大部分,称为嗉囊。

10. 泄殖孔: 也即泄殖腔, 为肠的末端略微膨大处。 输尿管和生殖管均开口于此腔, 成为粪、 尿与生殖细胞共同排出的地方,以单一的泄殖腔孔开口于体外。

11. 原肠作用: 囊胚继续发育, 形成一个双层或三层的胚胎即原肠胚, 这一过程叫原肠作用。

12. 生壳突起:分泌贝壳。

13. 感觉突起:对外界刺激感觉灵敏, 司感觉作用,牡蛎具有触手和感觉细胞, 扇贝和鸟蛤 还有外套眼分布。

14. 缘膜突起:肌肉纤维较多,靠肌肉的伸展和收缩,能控制水流进出。

15. 囊胚期: 桑葚胚进一步发育, 胚胎呈囊状,表面密布短纤毛,由纤毛摆动使胚胎在卵膜 内不停转动,这一阶段的胚胎发育时期叫囊胚期。

16. 担轮幼虫: 原肠胚逐渐拉长呈倒梨形, 原口前移到腹面, 在原口的前端形成一圈口前纤 毛环,纤毛环中央长出一束顶纤毛束,中间有 1~2 根长的主鞭毛在胚体的后端有一束 较小的端纤毛。 原口相对应的背侧, 外胚层细胞转化为壳腺, 壳腺能分泌几丁质的胚壳, 这时的胚胎称担轮幼虫。

17. 面盘幼虫:担轮幼虫进一步发育, 壳腺形成幼虫壳,并将口前纤毛环推向身体前端, 形 成面盘,称为面盘幼虫。

18. 围口壳幼虫: 后期面盘幼虫中的第二个阶段,幼虫壳的前缘增厚,出现围口壳, 故称围 口壳幼虫。

19. 细胞内消化: 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摄入的食物在细胞内被各种水解酶分解, 称为细胞内 消化。

20. 细胞外消化:多细胞动物的食物由消化管的端口摄入在消化管中消化叫做细胞外消化。

二、其他

1. 如何进行资源保护?(采捕规格、采捕季节、采捕强度)

① 禁止滥捕:在海区污染不重情况下,滥捕是破坏贝类资源的主要原因(另外原因: 环境变化,敌害生物)

② 限制采捕规格:有1〜2次繁殖机会 充分利用旺盛生长期 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

③ 限制采捕季节:繁殖季节和快速生长期应设为禁捕期

④ 限制采捕强度:应与年增长量相适应,保证不降低群体补充量前提下的最大量

2. 贝类人工育苗意义有哪些?

① 可以弥补天然苗种的不足 ② 稳定而有计划地生产

③ 可以提早或延迟育苗时间,提高效率和效益

④ 应用人工育苗技术,有目的地选种和育种

3. 水质污染的影响有哪些?

① 毒害作用:破坏组织器官或干扰生理机能,造成贝类死亡或阻碍繁殖与生长

② 机械作用:微细悬浮颗粒淤积鳃表面、油类粘附鳃上,造成窒息死亡。大量沉积会 破坏底质,破坏饵料生物繁殖

③ 生化作用:有机物分解大量耗氧, 造成水中缺氧; 有机物的无氧分解产生低级的氨 基酸、胺类、硫化氢、氨、硫醇、吲哚、粪臭素等有毒物质

4. 赤潮及其危害 赤潮是由浮游生物异常大量繁殖所形成, 使水色呈该生物的颜色。 重者能造成鱼虾贝类 大批死亡。

危害:自身或代谢物有毒,贝类中毒死亡 将鳃淤塞造成呼吸障碍,窒息死亡 短时大量繁生、死亡,使水质恶化 毒素在贝类体内负集形成贝毒

5. 育苗场地的选择

① 水质好,无污染,达到海水水质标准。盐度、 pH 值适宜且稳定

② 水清透明度大,无悬浮物, 浮泥少

③ 风浪小,育苗季节不受风浪影响

④ 有淡水,方便锅炉用水和生活用水

⑤ 交通便利,方便物资和苗种的运输

6. 双壳类面盘初期质量判断标准

① 直线铰合部平直不弯曲

② 壳缘平滑无缺刻

③ 壳表面光滑无凹凸

④ 面盘健壮游泳活跃

7. 饵料标准

① 个体小易吞食

② 繁殖快易培养

③ 营养价值高不分泌毒素

④ 无细胞壁或壁薄易消化吸收

⑤ 生活方式与贝类幼虫一致

8. 采苗器的选择(附着习性)

① 根据贝类幼虫的习性选择

② 附着型:棕绳、聚乙烯网、旧鱼网等

③ 固着型:扇贝壳、牡蛎壳等

④ 埋栖型:细砂、软泥等

⑤ 匍匐型:波纹板等

9. 出苗前的准备工作 出池前准备: 调整水温 调整光照 流水锻炼 露空锻炼(滩涂贝类) 出池操作要防止机械损伤 运输:防风干、雨淋、露空时间过长

三、填空 皱纹盘鲍种类 皱纹盘鲍、盘鲍、大鲍、西氏鲍、杂色鲍和副杂色鲍 贻贝的分苗方法

① 包苗:用网片将贻贝苗包裹在养成绳上,待贝苗附牢后,拆掉网片。 一般2〜3天后拆网,

遇大风浪时延迟拆网

② 并绳分苗:根据养成密度,细苗绳可缠到养成绳上;粗苗绳可与养成绳并行扎在一起,待 贝苗移到养成绳后,拆开分养 ③ 夹苗分苗:把成簇的贝苗夹到橡皮绳或棕绳上,操作简单、省力,但附苗不匀

④ 流水附苗:将贝苗放在水池或船舱,一层苗一层养成绳,按养成密度要求铺 4〜6层,流

水让贝苗再附着, 2〜 6 小时即可附牢,移到海上养殖

⑤ 网箱分苗: 在浅水处, 用长方形网箱, 按密度, 一层苗一层养成绳, 装满箱后用木板压牢,

18C, 12小时即可附牢,移到养成筏养殖

皱纹盘鲍有效积温概念及应用 概念:即某生物生育时期内日有效温度的总和,日平均生物学零度的差值即有效积温。

有效积温的应用:有效积温 y=刀(Ti -0 )

y:有效积温(C・d) Ti :每天的平均温度0:生物学零度(皱纹盘鲍为 76C)

未成熟期:0〜500 C・d;成熟期:500〜1500 C・d;繁殖期:1500 C・d以上

300 C・d时,雌雄可辨,将雌雄亲鲍分养;一般 1000 C・d以上即可选择成熟好的采卵。 工厂化育苗关键技术

①利用有效积温规律升温促熟; ②找到了有效的诱导产卵的方法; ③透明波纹板培养底栖硅 藻采苗

诱导产卵方法及机理 紫外线照射海水法、 H2O2 海水法、活性炭过滤海水法 机制:光分解产生活性氧,激活亲鲍前列腺自然酶合成,促使前列腺素( PG)分泌,PG控

制繁殖活动(生殖腺肌肉的收缩和弛缓)

贝藻混养意义

提高浮筏利用率,增产增收

贝藻互利,促进生长,同时促进 CO2循环以及和02的转换

贝类产生的粪便提供给藻类利用, 出去北里自身污染, 且能够促进藻类生长, 提高生产效益 贻贝生殖发育分期及各期特点

性腺分期:

I期:性腺开始形成,外套组织中出现滤泡

n期:精卵母细胞增多,卵母细胞附于泡壁

川期:卵子游离于滤泡腔,精子呈束状

"期:部分滤泡空,残留少量精、卵

滩涂贝类土池育苗要做哪些前期工作

育苗前 2 个月将水排干,翻耕平整池底,清除淤泥、杂贝、鱼、虾、蟹等敌害生物和浒苔等 藻类,拣去石块及其他杂物,然后阳光暴晒至采苗前 15d 左右,对残留的一部分积水区用

100 g/m3漂白粉进行消毒除害。 育苗开始前15d,开始纳潮浸泡池底,1-2d后排干再进水浸

泡,反复 4-5 次后进水施肥培养基础饵料。水位控制在 50cm 左右,每两天施尿素 0.2 g/m3, 磷酸二氢钙 0.02 g/m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