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3卷5期 V01.23 No.5 西南农业学报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ncultural Sciences 1757
文章编号:1001—4829(2010)05—1757—04
油菜蚜虫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控技术
李德友,何永福,陆德清,叶照春,袁洁
(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
摘要:为了解油菜蚜虫种类和田间消长动态,2007-2010年,对贵州省油菜蚜虫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贵阳市小河区作 了田间消长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油菜蚜虫主要有桃蚜、萝 蚜和甘蓝蚜3种,出现明显的3峰型,发生期在1O月下旬至5月下 旬;发生高峰分别在11月下旬、1月下旬和5月上旬;针对油菜蚜虫的发生危害规律,提出了田间防治措施。 关键词:油菜;蚜虫;发生规律;危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435.659 文献标识码:A
Aphid Occurrence and Damage Regulation
and Its Control Technique in Rape Field
LJ De・you,HE Yong—fu,LU De—qing,YE Zhao—ehun,YUAN Jie‘ (Guizhou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Guizhou Guiyang 550006,China)
Abstract:The aphid occurl ̄nce and damage in rape W8¥investigated,and the growth and decline trend in rape field was observed in Xiaohe district,Guiyang from 2007 to 2010 to know aphid species and the growth and decline trend in rape fiel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rape aphids were green peach aphid,mustard aphid and cabbage aphid,the occurrence period was from the last ten—day of October to the last ten—day of May,and the occurrence peaks were in the last ten—day period of November,the last ten—day period of January and the first ten- day period of May.The paper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and damage regulation of rape aphids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Rape;Aphid;Occurrence regulation;Damage;Control technique
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贵州主要油料作物。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油菜栽培面积不
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由于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加
上连续种植,油菜蚜虫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影响了
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为掌握油菜蚜虫种类和田间消长动态,笔者对贵州
省油菜蚜虫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贵阳市
小河区作了田问消长动态观察,提出相应的防治措
施,以期为准确预报及制定相应的科学防治措施提
供参考。
收稿日期:2010一O5—10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贵州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 及防控技术研究”[黔科合带帽字(2007)5003] 作者简介:李德友(1954一),男,副研究员,从事植物保护技术 研究, 为通讯作者。 1调查研究方法
1.1调查时间与地点
2007~2010年,不定期到贵州省兴义地区的顶
效,贵阳市的小河区、花溪区、清镇市和开阳县,黔南
州的长顺县、惠水县、龙里县、荔波县和瓮安县,遵义
市的遵义县、绥阳县、湄潭县和凤冈县,铜仁地区的
德江县,安顺地区的平坝县,毕节地区的织金等县
(区)油菜栽培区,调查蚜虫的分布与种类。
1.2调查方法
每县(区)调查2—3个点,每个点随机取样10
~15块油菜地,调查地块发生率,选择3块地调查
其发生量,研究蚜虫在油菜产区的发生与危害情况。
1.3田间消长观察
田问消长观察地选在贵阳市小河区金竹片区,
海拔1100 m。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为黄壤,中等肥
力。选择代表性的油菜地3块,每块面积大于500 l758 西南农业学报 23卷
m ,不施任何农药。
从油菜出苗后的第l0天开始,每隔10 d调查1
次,每块地分别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取10株油
菜,用5cm直柄放大镜,苗期至显蕾期每株调查植
株下部2片有效叶背面中心各1个视野 ;显花期
至结籽期分别调查每株油菜下部1片有效叶背面中
心1个视野和上部的1个分枝上1个视野花梗或荚
角,记录蚜虫数。观察至油菜成熟收割为止。
2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种类分布与发生危害
2.1.1种类与分布调查结果表明,蚜虫主要种类
有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萝卜蚜(又称菜缢管
蚜)(Lipaphis erysimi Kaltenbaeh)和甘蓝蚜(Brevicor-
vne brassicae Linnaeus),3种蚜虫常}昆合发生,俗称
蜜虫、腻虫和油虫等。调查的16个县(区)均有油
菜蚜虫分布。
2.1.2发生危害经不定期的实地调查显示,在调
查的100块地块发生率为0%~47%;有虫地块有
蚜株率为2%一73%;叶片背面、主秆、枝梢100个
视野虫量为3~612头,严重时达1000—2000头,特
重时达3000~4000头。以显花期至嫩荚期虫口最
高,危害最重。
2.2发生危害规律
2。2.1 田间消长动态从油菜蚜虫田问消长动态
曲线(图示)看出,2007年10月下旬至2008年5月
下旬,出现3个明显峰型。2007年10月下旬至12
月,即油菜生育前期,100个视野蚜虫数为18—154
头,百株蚜株率5%一23%,以11月下旬为虫口高
峰。2008年1~5月,100个视野有蚜虫3—454头,
百株蚜株率为2%一3l%。其中,1月至2月中旬,
100个视野有蚜虫27—67头,百株蚜株率10%~
, 水 一 吾{ 蜜 是 <_ 泣 19%,1月23日虫口较高,1月下旬至2月中旬特
大冰凝后调查,仍有一定数量;2月下旬至4月中
旬,即油菜生育中期正处于抽薹、始花阶段,100个
视野蚜虫为3二12头,百株蚜株率2%一7%,为蚜
虫虫口最低阶段,特大冰凝压低蚜虫虫口基数,影响
生长繁殖;4月下旬至5月下旬,即油菜生育后期,
处于结荚、产籽阶段,100个视野有蚜虫112~454
头,百株蚜株率21%一3l%,以5月上旬为蚜虫虫
口高峰,是危害最重的时期。定点定期田间油菜蚜
虫发生情况与当年到各个县份同个阶段调查情况相
吻合。消长动态曲线表明,油菜在整个生长期间均
有蚜虫危害,田间发生世代重叠。
2.2.2危害特性油菜蚜虫以成虫、若虫群集于油
菜的幼苗、嫩叶、近地面的叶片背面和嫩茎及花荚上
取食危害,吸食汁液,取食量大,使油菜受害部位组
织被破坏,大量失水,营养不良,阻碍油菜植株生长。
受害严重时植株矮化、叶片向内卷缩,皱卷成圆筒
形,最后导致干缩、枯死。嫩茎和花荚受害,多呈畸
形,影响抽薹、开花和结实。
油菜蚜虫也是病毒病的传播者,周年栽培十字
花科蔬菜的地区,病毒病的毒源丰富,田间有效传毒
主要是有翅蚜在病株上吸食感染病毒后,又迁飞到
健株上取食危害传播病毒。病毒病的发生与气候关
系密切,油菜苗期如遇高温干旱天气,影响正常生
长,降低抗病能力,同时有利于蚜虫的大量发生和活
动,引起病毒病的发生和流行。严重影响油菜产量
和品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2.3发生特点油菜蚜虫在气候寒冷,低温冰凝
条件下不适宜其生长繁殖,虫口基数较低,不易大发
生造成危害。气候温暖,较干旱条件易发生而造成
危害。冬季前期相对气温较高,蚜虫虫口也较高;春
季至夏初气候温暖,尤其是干旱季节,最适于蚜虫的
芏r、-4".善蔓葛 竺篙  ̄ Xl 置圈  ̄-q r-I
.兰 .亍. . 蕊 毽 鼍 苞拳 鼍鼍鼍 蕊鼍 蕊蚕鼍鼍萎 蓍鼍蚕‘蠢鼍薹鼍鼍薹 羹鼍
图1油菜蚜虫田间消长动态曲线 Fig.1 The cur e of growth and decline trend of aphid in rape field / 莳
蜜
壁 C l盆 ∞ ∞∞∞5 4
45期 李德友等:油菜蚜虫发生危害规律及防控技术
生长繁殖,易导致大发生。以2008年1月下旬至2
月上旬特大冰凝后发生率和虫口数最低,危害轻;
2010年气候温暖,春季严重干旱,发生率和虫口数
最高,特重时100块地块发生率为47%,叶片背面、
主秆、枝梢100个视野虫量达4000头,造成严重损
失。油菜蚜虫在环境条件好时产生无翅蚜,就地危
害,环境变劣产生有翅蚜,迁飞扩散到其他的地方危
害,同时传播病毒病。
3小结与讨论
3.1防治适期
调查表明,在贵州的油菜产区,均有蚜虫分布,
主要种类有3种。在贵阳市小河区金竹镇油菜蚜虫
田间消长动态呈现3个明显的峰型,防治适期应分
别在11月中旬、1月下旬和5月上旬,各次防后可
视蚜虫虫情,决定是否再次进行防治。春季干旱气
温较高年份,利于蚜虫生长繁殖,易导致大发生危
害,应注意检查油菜田间蚜虫发展动态,适时防治。
3.2防治措施
3.2.1 农业防治 根据蚜虫在高温干旱时节容易
发生的特点 J,注意搞好喷水抗旱;在油菜地及周
围作好冬季除草,清洁田园,压低蚜虫虫口基数,减
少春季发生量。
3.2.2诱杀与驱避防治蚜虫对黄色、橙色有强烈
趋性,其次为绿色。对银灰色有负趋性。在晴天,用
黄色粘虫板插立田间粘捕飞动的蚜虫,防止传播。
对苗床地可采用银灰色薄膜避蚜。
3.2.3 蚜虫天敌 油菜蚜虫天敌有鞘翅目的七星 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膜翅目的蚜茧蜂,双翅目
的食蚜蝇,脉翅目的草蛉等。在油菜主产区的秋季、
春末夏初,具有一定蚜虫数量的油菜田,可观察到瓢
虫等天敌跟踪捕食蚜虫现象。另在贵阳市小河区金
竹镇油菜田观察时发现,一种体型较大的甲虫捕食
蚜虫,在田间采用透明塑袋套油菜蚜虫枝和室内采
用透明大玻璃杯放人油菜蚜虫枝进行观察,10 min
内可捕食蚜虫250~350头,是捕食量较大的油菜蚜
虫天敌。应重视对天敌的保护作用,增强自然控制
力,抑制田间蚜虫繁殖危害 J,减少药剂施用,节省
劳动力和药费成本。
3.2.4药剂防治根据油菜蚜虫的发生特点,制定
适宜的防治措施,尽早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可选
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防治,并采用最小有效用
药剂用量。在发生期,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
剂2500倍液,或啶虫咪乳油1000~1200倍液,或灭
蚜松(灭蚜灵)1000~1500倍液喷雾。可采用不同
药剂交替使用,既可有效防治其危害,又可延缓抗药
性产生和防止农药残留量超标。
参考文献:
[1]吕佩珂,苏慧兰,李明远,等.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鉴[M].北京: 学苑出版社,2004. [2]孙善教,刘荣兵,陈永田.2004年秋季油菜蚜虫重发原因及防治 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4):124. [3]白慧,梁平,杨胜忠,等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 趋势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5):47—4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植物病虫草害绿色防控100问[M].北 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