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塑造小学生性格特征

塑造小学生性格特征

塑造小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
我是从98年9月参加《转型期中小学生的个性、品德发展与教育》实验的,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对学生进行实验的主要内容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良
好性格的培养和人际关系的初步认识等。
我对当年的二年级三个班99名学生进行追踪实验到现在已经两年,期间我
对这99名学生进行了三次性格的倾向测试。结果如下:
时间 外向型 偏外向型 内向型 偏内向型
第一次 15人 42人 25人 17人
第二次 28人 45人 19人 14人
第三次 30人 40人 17人 12人
通过三次测试,我认为小学阶段的儿童性格不稳定,可塑性很大。
下面我针对“如何塑造小学生健康、优良的性格”进行总结。
一、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指人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习惯了的
行为方式。如诚实、勇敢、谦虚、怯懦、吝啬、虚伪等等。为人们所称道的良好
性格有许多方面,比如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认真,对荣誉的追求,对友谊和
爱情的忠诚,对他人的礼让、关怀和帮助等。
1. 什么是健康、优良的性格特征
少年儿童的性格是否健康而良好,从那些方面能反映出来呢心理学家认为从以下
几个特征上可以反映出来:
(1) 人对现实的态度
如在社会关系中是否诚实,处理事件是否正直等。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些态
度是不稳定的,三、四年级之后逐步地表现出个体明显而稳定的特点。
(2) 性格的意志特征
如能否自觉克服困难,做事是否果断、勇敢,是否有自制力和毅力等。这些
特征在小学阶段处于正在形成的状态。
(3) 性格的情感特征
如情感是否强烈、稳定和持久。小学阶段,学生情感是不稳定的,尤其是低
年级学生,不仅富于外表,而且很浮浅,四、五年级以后,情感逐步内倾并易于
控制。
(4) 性格的理智特征
如做事是否敏捷,有没有创造性等。
2. “人缘型”性格和“嫌弃型”性格的特点
社会心理学家指出,在人际交往方面可以将性格分为“人缘型”和“嫌弃型”。
根据西南师大黄希庭等的研究,发现各个班级中都有极少数这两种类型的学生。
“人缘型”的个性特征是:热心班集休活动,工作非常认真和负责;稳重、耐心、
忠厚老实;热情、开朗、喜爱交往、待人真诚;爱独立思考,乐于助人;有谦逊
的品质;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有审美的眼光和幽默感,但不尖酸、刻薄;温
文尔雅,端庄,仪表美。
“人缘型”的人一般来说都有吸引力,在社交中受人欢迎。与“人缘型”性格特
征相悖的性格特征,被称作是“歉弃型”,这类人往往被人歉弃,没有吸引力,主
要表现在:
自私自利,忌妒心强;对班集体的工作缺乏责任感,敷衍了事或浮夸不诚实,
或完全置身于集体之外;事事“拔尖”,有支配欲;虚伪、固执、爱吹毛求疵;对
人淡漠,孤僻、不合群;有敌对、猜疑和报复的心理;行为古怪,喜怒无常,粗
暴、粗鲁、神经质;狂妄自大、自命不凡;学习成绩好,但不肯帮助他人,甚至
小视他人;自我期望值很高,气量狭小,对人际关系过分敏感;无组织、无纪律、
不求上进;兴趣贫乏;生活无约束;势利眼。
性格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结构,性格特征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每个
人都可能成为具有良好性格的人,这就需要锻炼和塑造性格。小学儿童处于各种
结构特征的初步形成中,他们性格的可塑性很大,教育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重要
作用。
二、塑造优良性格的措施
1. 设定目标
总目标表现在六个方面:对集体、他人方面;对劳动、工作方面;对自己的态度
方面;意志方面;情绪方面;理智方面。为了便于低年级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我
又将以上六方面的总目标,分解成10条小目标,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培养和锻炼,
即:
(1) 关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2) 对工作认真负责
(3) 忠诚老实,从不骗人
(4) 有耐心,不急躁
(5) 公道,主持正义,热心集体的事
(6) 待人真诚,热情开朗
(7) 学习努力、刻苦,喜欢帮助别人
(8) 有独立见解,能虚心听取意见
(9) 爱好广泛,和谁都能玩到一块
(10) 脾气随和,有幽默感
2. 交给学生方法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围绕教学和培养目标,我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克服和排除
影响良好性格形成的不利因素,注重交给孩子一些娇正和预防不良心理的方法,
如教学生如何宣泄不良情绪,如何调节自己的情绪等,因为不健康的心理会严重
影响学生性格的良好发展。
每个学校总有一部分性格孤僻的学生,他们自卑感强,自信心差,与人交往
少,好朋友少,不愿与人交谈,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等。我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了
十几个有这种特征的学生。为帮助他们矫正这些不良心理,我帮他们分析形成孤
僻性格的原因,训练他们主动去接触同学、老师,多参加班里和学校里组织的集
体活动,并让其他老师和同学一起鼓励、帮助他们,使他们对一切充满信心和好
奇心,让他们感受成功和与人交往的愉悦,逐渐改变以往对人的冷漠和内向型的
性格。
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孩子怕见陌生人,怕课堂发言,遇见陌生人时脸红、紧
张和不爱说话,即使说话也慢声细语,低着头或目光移向别处,不敢与人对视。
这类孩子往往被成看作是“乖孩子”,因为他们听话,很少惹是生非,但他们往往
表现出人际交往上的困难,做事萎萎缩缩,主动性不强。这些都是胆怯、害羞的
表现。胆怯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消极的影响。这种性格的
人遇事所表现出的心态,通常称为怯场心理——神经质的紧张、怯懦、打退堂鼓,
如果这种性格得不到矫正,不但影响他们的学习,而且会使人变得孤僻,情绪低
落。如何矫正这种不良性格呢我借鉴了别人成功的方法交给孩子们:
(1) 要战胜自己
胆怯的人通常是自己吓唬自己,自己把自己打倒的。
(2) 做事不要犹豫
要果断,一旦习惯这么做了,也就会觉得没什么可怕的。
(3) 经常自我训练
训练自己盯住对方的鼻梁说话,说话时声音洪亮,给自己出难题,克服胆怯。
(4) 努力学习功课,增长才干
有知识有能力才有信心,才会勇敢。
(5) 要正确认识自己
充分肯定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
3. 正确引导
除了交给学生自我训练的方法以外,在矫正他们如何克服不良心理时,我也采取
了积极的措施。如在矫正他们如何克服胆怯、害羞时,我是这样做的:
(1) 不奚落嘲笑孩子的胆怯和害羞
这样只会使他们更不能表现自己,更加胆怯与害羞。
(2) 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集体活动
在与集体成员交往的过程中相互熟悉,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充分表现自己。这
样使学生逐渐习惯与他人在一起,避免逢人害羞的状态。
(3) 组织学生玩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
使孩子在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方式并
加以练习,以便迁移到实际生活中。例如,让孩子扮演班主任、老师、家长、校
长,召开一次班会、上台演讲、领奖、即兴发言等。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能逐
渐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下适当地表现自己,加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只有经常这
样训练,他们才能遇事不慌,信心十足地面对现实中的人和事,从而避免胆怯与
害羞。
(4) 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当这些学生表现出主动与人交往的行为时,我都适时地给予表扬,孩子为了
进一步得到表扬,会更多地表现出主动性。
(5) 教会一些基本行为、社交方式
使其与陌生人交往时不至于手足无措,从而避免胆怯与害羞。
(6) 鼓励孩子大胆表现
教育孩子对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事情学会说“不”。
(7) 帮助认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使他们知道与人交往的能力是每个人在适应社会时必备的基本能力,要有意
识地培养自己与人交往的习惯。
三、对塑造小学生健康、优良性格的几点体会和认识
在教学和实验中,我深深感受到:
1. 性格作为人的个性特征,它是稳定的,但它又是一个发展过程。
2. 小学阶段的可塑性是性格发展的重要特征。
低年级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不仅可塑性大,而且还带有消极性的或软弱性的特
征,如自卑、胆怯、害羞、冲动等特点。但只要教育得法,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
化。中、高年级学生的性格特征可塑性减弱,稳定性增强,改变的难度越来越大。
3. 良好的性格品质需要有效的培养措施
在性格形成上,能否顺利地向健康、优良的方向发展决定于是否选择适合学
生个性特点和心理需求的教育措施。
4. 性格锻炼非常必要
小学儿童的性格特征有健康的、优良的,也有不健康的、不良的。不良的性
格将成为社交的障碍,使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筑起一道心理屏障,把自己封闭,
它对于增长知识、完善人格是一个极大的妨碍。为了社交,也为了使自己成为健
全的人,每个孩子都要自觉地锻炼性格。
5. 性格培养需要多方参与
塑造小学生优良的、健康的性格,不是一个老师能完成的,它需要全体老师
及父母的爱心和智慧。小学老师应该根据小学儿童个性可塑性强的特点,去塑造
儿童良好的性格,健康的个性。
6. 性格培养势在必行
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心理健康,性格良好的,但塑造健康、优良的性格,应从
少年儿童抓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