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中小学舞蹈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完整版)中小学舞蹈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小学舞蹈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一、舞蹈教育现状
1.舞蹈教学成为深化美育的有效手段。平凉地处陕、甘、
宁三省(区)交汇处,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与文明的发祥
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之重镇,作为秦陇文
化代表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教育内涵丰富。秧歌、舞狮、
花儿等民间艺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舞蹈作为健身、娱乐和
美育的载体已扎根校园多年,小到班级主题活动,大到参加
国家、省级展演,舞蹈都是教师、学生喜闻乐见,实践最多
的艺术形式之一。
2.舞蹈师资器材力量有所加强。随着“两基”国检,我
市艺术师资和器材配备得到补充,舞蹈专业毕业并从教的教
师不断增加,加之部分幼师毕业具备舞蹈特长、有舞蹈选修
经历的教师兼任舞蹈教师。各学校高度重视舞蹈器材、场地
配备、部分学校固定舞蹈教室,落实基本的把杆、镜子和地
毯,为舞蹈教学正常开展创造了基础条件。
3.以课外活动形式开设舞蹈课程。各学校均以兴趣小组、
社团和选修课等形式开设每周1―2节舞蹈课程。由于舞蹈
课教学尚未采用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教材组织仍然依靠
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与学生的条件在课前安排,教学计划、教
学内容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学深度难以推进。
4.全面普及与特长生培养相辅相成。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原则决定了舞蹈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一些文艺活动和校园
集体舞的普及带动更多学生去了解舞蹈,接触舞蹈。同时,
更多的学校偏重舞蹈特长生的培养,实践中,特长生教育是
舞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补充,它不仅满足了舞蹈普及教育中
一部分学生的强烈兴趣要求,并带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对加快校园舞蹈文化建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缺乏认同,舞蹈教育没有课程地位。由于“舞蹈”没
被列入正式课程,在一些县区和学校,舞蹈教育实际上是一
片荒地,为了提高升学率,舞蹈是和中考、高考无关的科目
就得让路。学校将舞蹈认为是活动,对教师的课程设计、工
作量和教学效果没有足够的认同和对待。
2.舞蹈师资、器材设施亟待加强。舞蹈教师绝大多数为
兼任,其专业教学水平与专业舞蹈教师有一定差距,尤其是
舞蹈这门不以语言阐述擅长,而以身体感知、表现的艺术而
言,教师的切身体会和亲身示范与教学水平高低有直接关
系。兼职教师专业水平偏低,导致教学质量不高;部分舞蹈
教师教学及课外活动缺乏系统性和有效组织,舞蹈设施简单
落后,舞蹈教育流于形式的问题比较普遍。
3.舞蹈教育缺乏科学管理和规范运行。部分学校片面认
为舞蹈教育是为了排练几个精彩的节目获奖,或完成某种演
出任务;有的则是为了培养少数舞蹈尖子;一些学校在传统
美德教育观念影响下,习惯于把舞蹈教育依附于音乐教育,
淹没了舞蹈作为独立艺术形式的自身特点;一些学校在“舞
蹈是一种形体律动”的观念支配下,视舞蹈为广播体操一类
的肢体动作组合形式,忽视了舞蹈自身内在的美的艺术本
质。
三、解决当前舞蹈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1.更新观念,确立舞蹈教学在学校中的学科地位。要学
习借鉴舞蹈教育先进经验,深刻把握素质教育内涵,做好中
小学校舞蹈学科建设和舞蹈教学工作。在现有选修课的形式
下,落实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和师资、及时检验教学效果。
各学校要大胆普及舞蹈教学,探究建立包括舞蹈鉴赏与舞蹈
实践课程,促进学生在审美体验中的丰富情感和完善人格,
使舞蹈教育真正发挥育人作用。
2.拓宽渠道,提高舞蹈教育师资水平。解决舞蹈专业师
资是促进舞蹈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因此,拓宽渠道,加快
引进舞蹈师资,结合各级培训,对现有中小学有一定舞蹈基
础的艺术教师进行在职进修培训,不断提高舞蹈师资,培养
他们知识广博,一专多能的本领,提高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
能力。
3.加强保障,改善舞蹈教育教学条件。要在学校公用经
费中抽取一定比例用于改善舞蹈教育设备设施、举办校园艺
术活动等经费。学校要根据舞蹈教学的需要提供条件,支持、
鼓励、引导舞蹈教师用好教学光盘、农村远程教育网资源等
多媒体设备,不断丰富网络舞蹈教育资源。同时可以依托社
会文化场所免费或优惠开放的条件,充分开发利用地方和社
区的舞蹈教育资源,丰富学校舞蹈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总之,舞蹈教育全面走进中小学课堂,是基础教育面临
的一个崭新课题,需要社会、学校及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各
级教育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关心支持舞蹈教育工作,循序渐
进的开展和开拓中小学舞蹈教育。创造和发展我市中小学校
舞蹈教育的新天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