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小说《飘》的女性主义

论小说《飘》的女性主义

目 录 摘 要 .................................................... 1 Abstract ................................................. 1 关键字 ................................................... 1 Keyword .................................................. 1 绪 论 .................................................... 2 一、小说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女性意识的构建 ............... 3 (一)、玛格丽特·米切尔生平 ............................. 3 (二)、玛格丽特·米切尔女性意识成因 ..................... 4 二、女性主义在《飘》中的体现 ............................. 5 (一)、从斯嘉丽的转变看女性主义 ......................... 5 (二)、从斯嘉丽的爱情和生活看女性主义 ................... 6 三、女性主义文学的意义 ................................... 8 (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影响 ........................... 8 (二)、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影响 .......................... 11 (三)、中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差异分析 .................... 13 结 语 ................................................... 15 致 谢 ................................................... 16 参考文献 ................................................. 1 1

论小说《飘》的女性主义 摘 要 无论是写成小说的《飘》,还是拍成电影的《乱世佳人》,这部经久不衰的作品,不仅说明斯嘉丽这个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而且还体现出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对女性主义的完美诠释。在需要女性觉醒的时代,玛格丽特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女性主义的追求和理解。本文通过从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身处的时代背景和现实经历,解析她所塑造出的斯嘉丽人物新女性形象以及对女性意识的思考,以及女性主义对中西方文学的影响。

Abstract Whether it is written in the novel 《Gone with the Wind》, or made into a movie, 《Gone with the Wind》, this enduring work, not only shows the character of Scarlett image for him, but also reflects the author Margaret Mitchell • perfect interpretation of feminism. Needs of women in the era of awakening, Margaret his own way, expressing feminist pursui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rgaret Mitchell • living in the era background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her resolve to shape a new image of women Scarlett and Reflections on the female consciousness.

关键字:玛格丽特·米切尔 《飘》 斯嘉丽 女性意识 Keyword: MargaretMitchell 《Gone with the wind》 Scarlett female consciousness 2

绪 论 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是她短暂的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却在世界文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与她的平生经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人物斯嘉丽身上,体现出的坚强、独立、积极以及正义,不仅是那个时代的女性所需要的特质,而且更为当代女性所重视。从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出玛格丽特·米切尔对女性意识的发觉和展现,这一浓厚的女性意识直接赋予了小说以强大的生命力,小说主人公以一种独立的精神和乐观积极的姿态,面对着战争时代所带来的困难,玛格丽特·米切尔将女性意识的光芒闪烁在了斯嘉丽的身上。同时玛格丽特·米切尔也在抨击美国南北方文化差异,以及对南方旧制度下遭受迫害的女性深切的同情,除此之外,身处于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玛格丽特·米切尔在小说中,强烈的表达出对和平年代的一种渴望,这一渴望表现于《飘》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飘》的横空出世在当时的文学界引起了一片喧哗。它是一个谜一样的异端,让现行批评标准无能为力。作为“所有时代的畅销书”,《飘》长久地徘徊于文 学史的视野之外,是“一本除了读者没人要的书”。它的身份问题越来越成为文学史的一种尴尬。《飘》的这种遭遇是当时整个通俗文学家族的命运写照。它们所面临的接受与研究严重脱节的现象,引发了这个世纪异常深刻的观念变革。本文试图从玛格丽特·米切尔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平生经历,来诠释女性意识在她笔下的人物斯嘉丽身上的体现,以及女性主义在中西方文学领域产生的深刻影响。 3

一、小说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女性意识的构建 据悉女性主义文学真正开始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蓬勃发展。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纵观女性主义理论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静如水有些主张决死抗争,有些认可退让妥协,但是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波伏娃所说的“第二性”。女性主义的出现离不开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直到19世纪30-50年代,美国开始了第一次女权运动高潮,而玛格丽特·米切尔《飘》就是出现于这个时期。

(一)、玛格丽特·米切尔生平 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1900年11月8日,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玛格丽特曾就读于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后因母亲病逝,家中需要她来主持家务,中途退学。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之后,玛格丽特于1925年与佐治亚热力公司的广告部主任约翰·马施结婚。1926年,由于腿部负伤,玛格丽特不得不辞去报社的工作。在丈夫的鼓励下,她开始致力于创作。十年后完成了《飘》。书原名叫《明天是个新日子》,斯嘉丽也不叫斯嘉丽,叫潘茜。出版时,米切尔才把书名改成《飘》——这是英国诗人道森长诗《辛拉娜》中的一句,用在这部小说中意喻南方的奢华全被北军洗劫殆尽,一切都化为乌有,随风飘去,充满了女性的伤感。这种对南方的同情,引起了评论界广泛争议。 4

1949年8月11日晚,在去看电影的路上,一场车祸夺去了玛格丽特年轻的生命,她没有留下一个儿女,但却留下了一部感人的佳作,玛格利特·米切尔毕生的经历就如她毕生唯一的一本书一样,胜似传奇。

(二)、玛格丽特·米切尔女性意识成因 探讨女性意识在玛格丽特·米切尔思想中形成的原因,首先得从玛格丽特·米切尔所生活的时代说起,18世纪末,是西方国家开始女权运动的时期,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女权运动就是在这个步入正轨,与此同时1791发表了《女权宣言》,其主张男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应该平等、互助,共同实现社会的进步。而美国则是在19世纪30年代开始成立“全国妇女反对奴隶制联合会”,是由美国妇女们展开的女性主义运动。正是此运动对影响了美国南方传统文化,女性主义运动影响的不仅仅是南方的文化,与此同时玛格丽特·米切尔也在开始思考女性意识,再加上她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于是她在她的笔下,女性意识便在斯嘉丽身上完美展现。《飘》问世后,这一成就使玛格丽特·米切尔在世界文坛上备受瞩目。 其次,在经历过两次婚姻后的玛格丽特·米切尔仍然向往爱情的美好,她对爱情的理解,用《飘》中的一句话来诠释,最恰当不过:“我从来不是那样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地碎片,把它们凑合在一起,然后对自己说这个修补好了的东西跟新的完全一样。一样的东西破碎了,我宁愿记住它最好的模样,而不是把它修补好。然后终生看着那些碎了的地方。”这何尝不是女性主义在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爱情观中的体现,第一次婚姻的失败,就不代表对爱情婚姻失去追求,反而在失败中,玛格丽特·米切尔更懂得婚姻,拥有时便珍惜,失去时莫强求。这一爱情观同样也出现在小说主人公斯佳丽的身上,正如刘勰的《文心雕龙·情采篇》中的主张:“为情而造文”。又如巴金也说:“......我写小说,......我只想反映我所熟悉的生活,倾吐我真挚的感情。”所以在欣赏《飘》时,我们同样能在斯嘉丽身上看到玛格利特·米切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