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

浅析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 浅析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

姓 名: 吕敏华

学 号: 200909601962

学习中心: 大钟寺学习中心

专 业: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杨华

二〇一一 年 八 月

2 毕业论文承诺书

提示:根据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论文写作的规定,如发现论文有抄袭、网上下载、请人代写等情况,毕业论文一律不及格。同时取消学士学位申请资格。毕业论文不及格者,可申请重写一次,并按重修缴纳费用。

本人承诺:本人已经了解北京语言大学的毕业论文写作的有关规定;本人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整篇论文除了文中已注明出处或引用的内容外,绝没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

签 名:_____吕敏华 _______ 日 期:____2011/08/15__________

目录

引 言 ........................................................... 2

一、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 2

(一)文学类课程为主 ................................ 2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弊端 .......................... 3

二、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 .................................... 3

(一)早期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 3

(二)任务型教学方法 ................................ 4

(三)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特点 ........................ 5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设置 ....................................... 6

(一)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电影课程设置 ................... 6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图片课程设置 .................. 6

四、教学设置中的文化渗入 ......................................... 7

(一)汉语文化教学的内容 ............................ 8

(三)汉语文化教学的手段 ............................ 8

(四)汉英文化的对比 ................................ 9

结论 ............................................................ 10

主要参考文献 ........................................ 1

摘 要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跟一些传统学科,如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生理学、社会学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对外汉语教学的成型和发展,离不开作为横断科学、工具学科的数学;此外,它跟一些新兴学科,如计算机科学、通讯工程科学、跨文化交际学等、也有着密切关联。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目前外国学生来华学习的目的已不限于为入中国大学作语言准备;有许多学生来华前就已学过汉语,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在学制、课程设置以及教材上都应考虑各种不同的要求。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能力是首要的。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并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有各种衡量语言知识和能力的手段。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历史背景,以及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 对外汉语 教学现状 教育模式

- - 2

浅析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

引 言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从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来看,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文学类课程作为学科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相比,其课时数受到很大的挤压,往往是在前者课时的基础上减半进行,有的甚至更少。如武汉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的总课时量为180,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则为432课时;湖南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文学类课程时数不仅较汉语言专业少了近一半,而且将文学类课程放入三十几门限选课中,只要修满28分学分即可,而文学类课程的总学分为19,共271个课时。 1

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一)文学类课程为主

文学课程作为我国高等院校设置最早最主要的语言文学类专业基础课程,是让外国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提高写作水平与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但由于目前的文学课程采用的手段和方法相对有限,以及文学学科自身固有的特点(如历史跨度大,知识点多,内容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等等),文学经典渐渐失去学生的关注。文学类课程教学面临不小的挑战。

1 谢群《对外汉语专业的文学类课程教学模式探讨》《文教资料》2010年第30期

- - 3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弊端

文学类课程为主的教学特点导致教学内容庞杂,学生接受流于表面。这一课程贯穿上下五千年,横贯中西,时间空间跨度大且涉及到了文献学、文化学、哲学、美学、史学等多种学科。教师既要把这些内容融汇在几节课中向学生输出,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因此授课内容和课程设计较为简单,重点作品的阅读与分析量上也明显欠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直觉感知能力。尤其是对外汉语专业,课时量比汉语言文学专业要少,课堂教学内容一多,学生就很吃力,如果减少的话,教学任务又完不成。教师在检查教学效果时往往发现,学生对很多的文学知识和经典一知半解。 2

偏于“教”而少于“学”,启发讨论环节不够,尤其是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是以古代汉语为语言载体的文学形式,现代大学生对此并不熟悉,独立学院的本专业学生古汉语阅读水平尤其有限。即使是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对古代汉语也熟悉不够。因此在对文本缺乏足够阅读和掌握的情况下,谈不上师生的对话和主题的探讨。大量的课堂时间放在翻译字句上,教学只能侧重于教导而疏于启学。我在课堂讨论的几次实践中,就发生过学生沉默不语的冷场局面,原因就在于学生对作品不熟悉,对研究方法不了解。3

二、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

(一)早期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

中国早先的教育方法的弊病较为明显,所教授的内容与过程由教师全程掌控,学生是被动的学习,学习热情有限,学习效果难以及时呈现。学生学习的很枯燥,教师教的也累。学生只是学习了部分的语法以及相对应的格式化的表达方式,一旦真正的要进行交流时就会手足无措,其语言真正的运用能力非常有限。

2 谢群《对外汉语专业的文学类课程教学模式探讨》《文教资料》2010年第30期

3 薛毅,王丽。《文学教育的悲哀》《。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 - 4 (二)任务型教学方法

知名的教育工作者Willis早在上个世纪末就指出了任务教学的三个步骤:

(1)任务前阶段。

(2)任务中阶段。

(3)任务实施后的阶段。4

第一个阶段是为今后打基础的过程,第二个阶段是相互交流实践的过程,第三个阶段是在第二阶段完成后的查漏补缺,为今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这三个过程互为犄角,缺一不可。第二阶段是整个教学的重心所在。第一阶段是构建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第三个阶段是对前两个步骤的总结与归纳,是让学生真正掌握语言并运用语言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学主要还是依靠学生自己的主观努力,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辛勤的教育工作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只有学生这个内因能够真正的活跃起来才能够让他们学到真才实学。我们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就可以看出端倪,那些积极主动的回答教师的问题,对教学工作配合度较高的学生通常言语表达能力很强,其原因有下列几条:

第一,任务型教学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是以此为起点来建构教学,学生的所作所为均有明确的规范,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的调动,大脑思维非常活跃,不但能够学习到书本上的语言知识,还能够锻炼自己运用语言。

第二,由于设计的任务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任务与任务之间的衔接有连贯性,学生是被自然而然地引导到下一个任务中去的。

第三,小组合作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口头操练的机会,而且是一个集思广益和互相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戴炜栋。任庆梅。《语法教学的新视角:外显意识增强式任务模式》[J]。《外语界》,2006,(1)。

- - 5 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其智力水平。

第四,注重任务完成的结果,它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并使其产生成就感,可转化为后续学习的动力。

(三)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特点

别出心裁的教学用具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每节课的教具都能花样翻新也无疑是不切实际的。所以,除了根据课文内容尽量地创造各种各样生动形象的教具外,我们应该充分而有效地利用那些最为通常而平实的教具,如:生字卡、多媒体、板书等。

多管齐下的教学形式。每一篇的课文都需要我们去苦心经营,通过小四的课堂实践,我意识到了课堂情境化教学的重要性。就其中几篇课文来简略谈谈。第一篇课文:《我们的学校》,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实际学校情况自己动手画出课文所描述的校园;第二篇课文《我们班来了新同学》,结合小四新学期来了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第三篇课文《跟老师学中文》,结合他们每天上中文课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第四篇课文《你为什么不试试》,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话剧表演。每一篇文章经过不通的方式去处理,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当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能够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时,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应该认真地结合课文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尽量创造“情境化”的教学模式,把他们的生活拉进课文,用汉语演绎他们的生活,让汉语播撒在他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里。

汉语语法的枯燥难懂使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淡化了语法教学。但是从一些词汇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语法本身有她的趣味性。如:类似“开关”、“忘记”、“国家”等偏义词,“开”是“OPEN”,“关”是“CLOSE”,“开关”是什么意思呢?我反复地按着教室里日关灯的按钮以提醒学生,终于他们意识到了是“SWITCH”,“开”和“关”都是动词,而组成“开关”时却转化为名词“SWITCH”。“IT IS VERY INSTERESTING!”学生惊呼道。于是顺水推舟,把刚学习的新词“忘”扩展到“记”再用类似的方法解释了“忘记”。学生凝神谛听,意识到仿佛每个汉字里都暗藏着无限玄机。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把词语解剖分析到具体的每一个语素,汉字的活力便一次次的彰显并感召着学生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