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改革研究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改革研究

第32卷第3期 

Vnl-32 No.3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3年5月 

Mav2013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改革研究 

万丽丽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济南250200) 

【摘要1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素质教育”成为全社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受到各级院校的广泛重视。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我国中小学师 资力量的核心力量,对高素质音乐人才的塑造起到基础性作用。但由于部分高校思想重视不到位、课 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师资力量欠缺、教学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制约,师范院校音乐教学发展现状令人担 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教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较为科学合理 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师范院校;音乐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78X(2013)03—0202—02 

一、我国音乐教育体系分类 

音乐教育教学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三种类型,即普通高 

校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育和师范音乐教育。第一类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属于非专业音乐教育,不以培养专 门音乐人才和音乐教育者为目的,而是面向普通高校学生,以增强学生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教 

学目标,具有广泛性、普遍性的特点。第二类专业音乐教育以培养音乐表演人才为目的,肩负为全国各类 

艺术机构输送后备音乐人才的任务,在我国传统音乐艺术的传承、研究和开拓创新等方面担负着重要责 任。第三类师范音乐教育多由高等师范院校承担,通过开展师范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以培养从事音乐教 育,特别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师为宗旨,担负着基础音乐教育的重任。国民音乐教育的普及、发展与师 

范音乐教学休戚相关。所以,推进音乐教育体系改革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就是不断推进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改 

革,继而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国民的音乐素养。 二、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师范院校在音乐教学模式上一直沿用传统的专业音乐院校模式, “重技能、轻理论, 重舞台、轻讲台”的错误观念制约了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和形成,有悖于师范院校培养音乐教学人 

才的初衷。 

其一,课程体系定位模糊,课程内容单一。师范性是高等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其他院校的本质区 别。师范院校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理论、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更需要通过汲取教育学、心 

理学知识以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技能来提高教学科研技能。这就要求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课程体系定位 不仅要使学生具备成为一名音乐教师所必备的音乐演唱、表演、伴奏和音乐文化、乐理知识等基本职业能 

力,更应该具备音乐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的教学技能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 

把音乐知识传递给学生。而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课程体系大多借鉴专业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模 式,未能体现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师范性和学科性,不利于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同时,各大院校 

缺乏系统性、规范化、制度化的教育体系,造成课程结构失衡、课程内容单一、理论课和实践课严重脱 

节。 

其二,高素质音乐教师人才欠缺。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关键在师资,高素质的音 

[收稿日期】2012—12—21 【作者简介】万丽丽(1986一),女,山东章丘人,齐鲁师范学院助教,硕士,从事音乐教育研究。 

・202・

 乐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音乐教育的支撑和纽带。我国现有高师音乐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偏重于年轻化,缺乏 

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大多数青年教师的音乐技能和教学基础理论较为欠缺,总体素质有待提 

高。所以培养一批热爱并且能够专心从事音乐教学的师资队伍,使其具备较高的音乐文化素质和熟练的专 业技能,具备较强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是提高师范音乐教育效果和质量的关键,也是继承和发扬音乐文 

化的基本要求。 其三, 音乐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相脱节。理论教学与实践研究严重脱节是我国师范院校音乐教育 

甚至是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普遍存在的现象。高师音乐教育是为了培养今后能走向教师舞台,从事一线教学 的优秀音乐教师。完备的理论教学只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难以保证其成为优秀的音乐 

教学人才。同时,高师音乐教育实践大多来自于教师经验总结,或是较为抽象的逻辑推理,这种脱离实践 的理论教学模式使得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缺乏应有的教育环境和氛围,会严重制约我国音乐教改步伐的推 

进。故而,广大师范院校教育工作者应借助各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本国实际结 

合,在实践中结合理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学改革建议 

其一,高度重视师范音乐教育,树立全新的音乐教学理念。我国高师音乐教学要发生根本性变革,必 须首先在观念高度重视加强音乐教育。同时,要树立全新的音乐教学理念,明确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 

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合格的全方位发展的优秀音乐师资人才,而非专业的声乐表演人员。所以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既要重视音乐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系统的声音训练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科学的呼 

吸、发声方法、歌唱技能以及不同作品的演唱风格,又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观念、对声音的分析教 学和示范能力,使之具有成为一名合格音乐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养。 

其二,完善课程定位,丰富课程内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及其他中等职业学校 培养合格的音乐师资力量,因此师范性和综合性应该成为构建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定位。高等师范院 

校培养的音乐教育人才既要具备深厚全面的音乐文化素养和音乐表演艺术功底,更应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 

方法。同时,要不断完善音乐教学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重视音乐教室个人素质、音乐能力和专业素 

质的全面提升,进一步丰富和整合课程内容,增加音乐教育学科课程的门类并改善这些课程的质量,加大 

对音乐教育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力度,同时对音乐教育的实践课程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增加针对教师技能 的专门训练。 

其三,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团队。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 素养和音乐知识底蕴;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增加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学习;同时积极参加各类音乐教 学科研实践活动,从整体上提升高师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高校要设置科学合理的音乐教师考评、 

聘任制度,将师德好、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推上教学一线,加强优秀音乐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打造 

一支高素质音乐教师团队。 

其四,注重音乐教学实践,突出学生能力训练。高等师范院校应当尽快转变教学导向,充分重视音乐 教学实践环节,不断强化学生能力训练,使学生牢固掌握音乐教学的基本功和职业技能。比如可以增加学 

生参与演出的机会,通过举办或参与公益演出提升学生的舞台心理素质;在日常课程教学中增加学生主讲 环节,让学生在走出校园前就经常在讲台上得到授课锻炼和提升;将教学实践与学生的考评相结合,变四 

年一次的短期实习为分年级多时段的强化实践,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叨.音乐研究,2002(1). 【2】冯兰芳.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师素质的培养[J】_中国音乐教育,2004(1). 【3】管建华.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的中国高等音乐教育——中国高等音乐教育面临的五大问题[J].中国音乐,2004(3). 【4】王新皎.浅谈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途径与方法【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0). [5】黄铨剑.浅谈音乐新课程背景下的高师声乐教学[.I].艺术教育,2006(2). [6]倪莉.师范院校加强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 [7】王耀华,万丽君.师范性、发展性、开放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创新『J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8】刘鹏.山东省高等师范及专业音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0. [9]王鹊.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_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 

・2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