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合物稠油降凝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聚合物稠油降凝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2010年5月 第25卷第3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Xi an Shiy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Mav 20l0 Vo1.25 No.3 

文章编号:1673-064X(2010)03-0066-03 

聚合物稠油降凝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陈刚,汤颖,于洪江,徐家业 

(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西安陕西710065) 

摘要:合成了丙烯酸高碳醇酯和马来酸高碳醇酯,并对聚丙烯酸高碳醇酯和聚马来酸高碳醇酯合成 

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红外光谱对合成的单体及其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对泌安4001、安 4003、安4004、325、泌304等稠油的降凝作用.结果表明:用量为500 mg/L时聚丙烯酸十二酯、聚马 

来酸十六酯等对油样安4003、泌304的降凝作用较好,最大降凝幅度可达20 oC;用量为250 mg/L 时聚丙烯酸十二酯对安4003降凝幅度为17℃,聚马来酸十六酯对泌304降凝幅度为16℃. 

关键词:降凝剂;聚丙烯酸高碳醇酯;聚马来酸高碳醇酯;降凝作用 中图分类号:rI’E39 文献标识码:A 

稠油由于流动性差,用常规的石油开采技术难 以有效开采….高凝油与普通原油相比,其主要特 

点是含蜡量高,当原油冷却时,蜡分子易与液态油的 

分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连接并滞留油的蜡 晶网格,使原油稠化和胶凝 J.随着世界能源供应 

El趋紧张,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地增加,易开采的轻质 油的储量不断减少,储量丰富的稠油成为未来石油 

资源的重要接替部分.稠油的开采需要添加各类降 

凝或者降黏剂以辅助解决其在开采、集输、炼制等过 

程中的流动性问题,其中化学剂降凝法是主要的手 

段之一.化学剂降凝法采用添加高分子聚合物降凝 剂,改变蜡晶的尺寸和形状,阻止蜡晶形成三维空问 

网络结构.化学剂降凝法具有操作简单、设备投资少 的优点,而且不需要后处理,便于对输油过程进行自 

动化管理,也便于在海上采油和集输过程中采用,因 

此对于化学降黏剂的研究比较活跃 引.本文拟采 

用两步法合成聚丙烯酸高碳醇酯和聚马来酸高碳醇 

酯,通过红外光谱对单体和聚合物进行表征;将其作 为降凝剂,研究对泌325、泌304、安4001、安4003、 

安4004等原油的降凝作用,探讨高碳醇碳链长度对 

降凝效果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主要仪器:RE一5299型旋转蒸发仪、电热套、机 械搅拌器、CHB510凝点测定仪、Nieolet 170 SX FT 

—IR红外光谱仪.主要试剂:丙烯酸、马来酸酐、十 二醇、十四醇、十六醇、十八醇,所用试剂均为AR 

级,反应前未经进一步提纯.稠油样品为南阳油田的 稠油泌321、泌315、泌325、泌304、安4001、安4003、 

安4004. 1.2实验方法 

1.2.1 聚丙烯酸高碳醇酯合成实验在烧瓶中加 入高碳醇,加热使之完全融化,再加入1.2倍物质的 

量的丙烯酸、质量分数为1%的催化剂和0.6%的阻 聚剂,加热至110 oC,反应6 h.反应结束之后,冷却, 

加人乙酸乙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至弱碱性,再 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至中性,分出有机层,加入无水 

氯化钙干燥,过滤,蒸去溶剂,得到丙烯酸高碳醇酯. 将丙烯酸高碳醇酯加入烧瓶中,加甲苯溶解,再 

加入质量分数为0.1%的引发剂,搅拌下回流反应3 h,冷却至室温,蒸去溶剂,得到聚丙烯酸高碳醇酯. 

收稿日期:2009-09-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50874092);西安石油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编号:Z08008) 作者简介:陈刚(1977一),男,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有机合成与天然资源开发研究.E—mail:gangchen@xs

yu.edu.cn 陈刚等:聚合物稠油降凝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一67— 

1.2.2聚马来酸高碳醇酯合成实验 向三口烧瓶 中加入等量的马来酸酐和高碳醇,加热,搅拌,控制 

温度120℃左右,加热6 h.反应过程中用正己烷和 

乙酸乙酯作为展开剂,随时检测反应进行程度,正己 烷与乙酸乙酯的质量比为4:1.反应结束后向其中 

加甲苯溶解,再加人0.1%的引发剂,搅拌下回流反 

应3 h,冷却至室温,蒸去溶剂,得聚马来酸高碳醇 酯. 1.2.3稠油降凝实验将1 g的降凝剂于100 mL 的容量瓶中配成10 g/L的石油醚溶液.按降凝降黏 

剂在稠油中的质量浓度为500 m L或者250 mg/L, 

\ 褂 

\ 褂 鬟 取一定体积溶液加入稠油样中.采用CHB510凝点 测定仪测定原油和添加降凝剂的原油样品的凝点, 

以空白石油醚稀释原油的凝点为基准计算凝点降低 

幅度. 

2结果与讨论 

2.1单体和聚合物的结构表征 产品用Nicolet 170 SX FT—IR红外光谱仪进行 

结构表征.以丙烯酸十六醇酯和聚丙烯酸十六醇酯 

的红外光谱表征为例(图1),丙烯酸十六醇酯的红 

, /—一 ‘、 — 、 

‘ 

I, 

2O0o 1 5O0 波数/cm’ (a)丙烯酸十六醇脂 

——、 ——、、、 .———一 ’ 寰 1 : n \ 

3 O0o 2 00O 1 500 l O00 波数/cm" (b)聚丙烯酸十六醇脂 图1丙烯酸十六醇酯和聚丙烯酸十六醇酯的红外光谱 

外光谱主要吸收峰如下:在2 924.7,2 854.1 cm 左右出现一CH ,一CH 吸收峰,在1 731.1 om 左 右出现C=0(酯)的吸收峰,在1 190.1 cm 左右 出现C—O(酯)的吸收峰,在1 637.0,1 620.0 cm 左右出现C=C不饱和双键的吸收峰;聚丙烯酸十 

六醇酯的红外光谱主要吸收峰如下:在2 921.4, 2 851.6 cm 左右出现一CH ,一CH:吸收峰,在 1 737.6 cm 左右出现C=0(酯)的吸收峰,在 1 467.2 cm一左右出现一CH 变形的吸收峰,取代 了单体中1 637.0,1 620.0 cm 左右出现的C=c 

不饱和双键的特征吸收峰,说明单体已经反应完全, 丙烯酸十六醇酯转化为聚丙烯酸十六醇酯. 2.2原油凝点的测定 

首先测定空白稠油的凝点和用石油醚稀释后 (10 mL稠油中加入0.5 mL石油醚)的稠油样品的 

凝点,测定结果如表1. 由表1可见南阳油田提供的4个稠油样品凝点 较高,在40℃左右.10 mL稠油中加入0.5 mL溶剂 

(石油醚,mp.60~90℃)可以降低l0℃左右. 

表1稠油样品的凝点 

2.3降凝实验 

向稠油样品中加入降凝剂的石油醚溶液,用量 :8∞ ∞ ∞ 鲫 加:2m 0 =8∞ ∞ 蚰 如 加:

2m 5 一68一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为500 mg/L,测定其凝点,以空白石油醚稀释原油 的凝点为基准计算凝点降低幅度,对5个稠油样的 

降凝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以上实验结果可知,聚丙烯酸酯类降凝剂对 油样安4001具有一定的降凝作用,但是效果不甚明 

显;对安4003,除聚丙烯酸十四酯外其余具有较好 的降凝作用,最大降凝幅度可达20℃(聚丙烯酸十 

二酯);对安4004的降凝作用一般,对泌304的降凝 

作用较好,最大降凝幅度可达l8 cc(聚丙烯酸十二 酯);对泌325没有好的降凝作用.聚马来酸酯对安 

4001基本没有降凝作用;对安4003有较好的降凝 作用,最大降凝幅度可达16℃(聚马来酸十六酯); 

对安4004基本没有降凝作用;聚马来酸十二酯和聚 马来酸十八酯使泌304的凝点分别降低了16℃和 

l4℃,而聚马来酸十四酯和聚马来酸十六酯的降凝 

作用很弱;对泌325的降凝作用都很弱. 

表2 5oo mg/L的降凝剂对稠油样品的降凝结果 

其中聚丙烯酸十二酯、聚丙烯酸十六酯、聚马来 

酸十二酯和聚马来酸十八酯对安4003和泌304具 

有显著的降凝作用,聚马来酸十六酯对安4003具有 显著的降凝作用,因此,对这几种降凝剂的使用量做 进一步探索,质量浓度为250 mg/L时的降凝结果如 表3所示. 

表3 250 mg/L的降凝剂对稠油样品的降凝结果 

降凝剂 凝点降低幅度/℃ 安4003 泌304 

从表3可以看出,这几种降黏剂的使用量降低 

一半时对油样泌304的影响显著,凝点降低作用大 

幅度减弱,而对油样安4003除聚马来酸十二酯外其 

余均有一定的降黏作用,其中聚丙烯酸十二酯的降 凝幅度仍可达17℃,聚马来酸十六酯的降黏率没有 

发生变化,说明这两种降凝剂的使用效率较高,具有 进一步优化开发的价值. 

聚丙烯酸十二酯、聚马来酸十六酯对稠油安 

4003的降凝效果较好.它们的降凝效果较好可能有 以下原因 J:①晶核作用.降凝剂在高于原油析蜡 

温度下结晶析出,它起着晶核作用而成为蜡晶发育 的中心,使原油中的小蜡晶增多,从而不易产生大的 蜡团;②吸附作用.原油降凝剂吸附在已经析出的蜡 

晶晶核活动中心上,从而能改变蜡结晶的取向,减弱 蜡晶间黏附作用;③共晶作用.降凝剂在析蜡点下与 

蜡共同析出,由于降凝剂分子结构的空间效应从而 改变蜡的结晶行为和取向性,减弱蜡晶继续发育的 

趋势. 

3 结论 

(1)单体和聚合物经过红外光谱表征,结果显 示与目标产物结构一致. 

(2)用量为500 mg/L时聚丙烯酸十二酯、聚丙 

烯酸十六酯、聚马来酸十二酯和聚马来酸十八酯对 

安4003和泌304具有显著的降凝作用,最大降凝幅 度可达20℃(聚丙烯酸十二酯),聚马来酸十六酯 对安4003具有显著的降凝作用,降凝幅度可达16 oC;用量为250 mg/L时,聚丙烯酸十二酯对油样安 4003的降黏率略有降低,仍达到l7℃,聚马来酸十 

六酯的降黏率没有发生变化,仍为l6℃.说明这两 

种降凝剂的使用效率较高,具有进一步优化开发的 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佳,宁刘琼.论稠油在21世界能源中的地位[J].油 气田地面工程,2004,19(4):4-6. [2] 宋昭峥,葛际江,张贵才,等.高蜡原油降凝剂发展概 况[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5(6): l17.119. [3]Dunn—Norman s,Gupta A,Summers D A,et a1.Recov— ery methods for heavy oil in ultra—shallow reservoirs[C]. SPE 76710. [4]包木太,范晓宁,曹秋芳,等.稠油降黏开采技术研究 进展[J].油田化学,2006,23(3):284-287. [5] 张群正,蒲春生.马来酸酐/苯乙烯/丙烯酸高碳醇酯 共聚物的制备及对稠油的降黏性能[J].油田化学, 2004,21(2):128—130. 责任编辑:

权艳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