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和谐社会背景下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举措

论和谐社会背景下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举措

论和谐社会背景下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举措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确立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治理理念,建立服
务型政府,实现政府职能重心的转移,以及建立与公共服务型政府
相适应的制度。
关键词:和谐公共服务政府理念制度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4-098x(2011)06(b)-0237-01
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实现政府服务的和
谐。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建设服务型政府,要从治理理念、职能转
变和具体制度的建设三个层面着手。其中,理念的是基础,职能是关
键,制度是保障。
1 确立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治理理念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
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
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
要求,也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
1.1 以人为本
我国公共服务内涵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
求政府一切为了人民利益,自觉地把民生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将政府的服务目标落实到以考虑人民群众的需要、体现人民群众的
利益以及维护人民权利的方面上。
1.2 公仆意识
政府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加强公仆意识,必须牢记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当好人民公仆。公仆意识,就是政府执政
为民的本质体现。加强公仆意识关键是要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树
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工作的核心是要摆正自己和人
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因为人民的权力只
能用来为人民服务。
1.3 公平公正
公共服务呼唤公平公正,公平公正是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公共
服务是大众化、普惠性和均等的服务,不是为特定少数人提供的。
只有公平公正,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在程序及实体方面才能平等地对
待每一位公民,保护全体公民的公共利益,让每一位符合法定条件
的公民都享有社会发展的成果和政府平等无差别的公共服务,防止
偏私、歧视,杜绝不平等对待。
1.4 责任
服务就是履行责任,责任是公共服务内涵的重要体现。履行责任,
强调政府和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政府和公务人
员的责任包括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两种形态。从客观责任的角度来
看,责任有两层涵义:一是指法定应做的事,也就是政府和公务人员
的职责和义务;二是政府和公务人员在不履行其职责或没有履行好
其职责并因而损害人民利益时应承担后果。
1.5 廉洁
廉洁不仅是政府公务人员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人民利益关系的
行为方向,而且是公务人员行为价值指向的基本要求。政府的权力
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而不能私欲膨
胀,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来谋求个人的私利。公务人员要做到用权为
公、执政为民,时刻做到自省、自励,在金钱、名利、权力等方面不
动摇,不以一己之私利损害国家及公众的利益,坚决抵制以权谋私
的腐败行为。
1.6 奉献
所谓奉献,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人民利益、国家利益,个
人能够自觉地让渡、舍弃自身利益的一种行为。奉献是一种真诚、
自愿、自觉的付出行为,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当个人利益同
国家、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必须坚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人民利益。
2 建立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职能重心的转移
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建设服务型政府,关键在于确定政府职能,
科学界定政府职能。而实现从发展优先型政府向服务优先型政府的
转变,把政府的职能重心从经济建设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
来,这是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具体而言应做
到以下几个方面:
2.1 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逐步形成惠及全民
的公共服务体系
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基本任务。基本公共服务的属性在于
它的公共性、普惠性和社会公平。公共服务的范围比较广,根据经
济社会发展的水平高低和政府建设能力的大小而定,但基本上都包
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也包括公共道路、
公共通信等公共产品和公用设施建设,还包括解决人的生存、发展
和维护社会稳定所需要的社会就业、社会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福
利、社会秩序等公共制度建设。
2.2 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管理体系,保持社会安定有

这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
展的重要举措。在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
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
要。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
平。
2.3 政府逐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更加重视关系民生的公共产品
的提供
我国的公共支出具有浓厚的生产投资型财政的特点。我国政府投
资的主要领域仍然是竞争行业,虽然近年来增加了对社会发展方面
的投入,但在竞争性行业方面的投资仍然占了财政支出的大部分。
3 建立与公共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制度
建立和完善政府公共服务的制度,主要包括义务教育制度、社会
保障与社会福利制度、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科技补贴制度、公共基
础设施建设制度、公共收入与公共支出制度、公共服务参与制度、
社会合作制度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让
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制度安排。新阶段公共需求快速
增长的趋势,对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目
前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着水平低、不均衡、体系建设滞后等突出
问题,究其根源,都与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缺失相关。
3.1 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
在我国现阶段,突出的问题就是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的不平衡,这
是当前突出的问题,在农村基本是靠农民自己来实现公共产品的供
给,而不是公共财政去解决的。这样的体制导致居民的基本权利不
平等,发展机会也很少。从而加大了城乡结构的平衡问题,城乡差距
加大,在城市的农民工现在有将近1.2亿,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3.2 建立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评价体系
目前,必须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评价体系,重要的目的就是规范公
共服务的项目,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关注民生,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
就是保障民生,一些官员重视gdp的政绩上,而忽视了公共服务的概
念,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建立完整的公共服务评价体系,提
高政府部门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办事效率,避免在改善民生工作
方面不到位。
3.3 建立公共服务的社会参与机制
在我国,目前一些政府的工作重点都放在经济方面,与市场经济
问题相比,大多数组织都具有非盈利的特征,业务范围很多方面与
公共服务项目基本相同,再有就是这些组织可以利用影响力,发挥
形式灵活多样、具有群众自发的活动优势,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发
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公共服务制度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徐朴.构建服务型政府与政府能力的提 升[j].成都行政
学院学报.2003.
[2] 詹国彬.从管制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j].江西社会科
学.200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