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政策调整解读

人口政策调整解读

视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将 有限的时间和财力都向子 女倾斜,即“代际倾斜”
⑤ 妇女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冲突
护理老人
关爱孩子 抚育下一代
三重 责任
工作建设 主力军
常回家看看入法
法律良善,督促子女孝道之心
提醒大家关怀老人
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回家而不得
2、家庭结构变化与子女教育
低生育率意味着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数量 增多,家庭规模变小,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独 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四二一”家庭结构成为 社会主流。
家长出于安全等考虑,可能会过多地限制其与家
庭之外同龄人的交往,形成失群的孤独心理
几个家庭往往围绕一个孩子打转,使得孩
子缺少忍让的品质,当他们踏入社会生活后,
得到的社会关注度远低于其在家庭生活中得到
的关注度,因而不惜采用任何方式寻求社会关 注变成他们的一种追求。
3、失独家庭需要社会的关注
失独家庭是指独生子女意外死亡的家庭,他们夫妻 大多50岁以上,已失去生育能力。遭遇“老来丧子”厄运 的痛苦家庭已超过250万。据人口学家预计,我国失独家
家长的突出表现:紧张心理 “唯一”心理
“全部希望”心理
家庭结构迅速“单一化”给子女教育提出挑战
父辈对子女的期望过高,造成子女的心理压 力过大,不利于其成长。
祖辈、父辈为传递亲情, 极大满足独生子女的各 种需要,强化其自我中
心意识,易形成骄横、
自私的心理特征。
缺乏与兄弟姐妹同代人之间的平等交往,易形成 依赖心理,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同情心。
高出生 高死亡 低增长
人口再生产类型
高出生
低死亡
高增长
三年大跃进——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 1957年马寅初《新人口论》:主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1957年反右斗争中,受到批判,节制生育的政策主张被扼 杀,人口方针踟蹰不前
1959—1962第一次生育低潮(1960年人口负增长)
节制生育 控制人口
② 高龄老人越来越多
老龄化 高龄化 空巢化
③ 传统家庭养老面临空间挑战
现阶段
父辈住房
子辈住房
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空间上 拉开了父辈与子辈的距离
传统家庭养老
居家养老
子女养老
④ 传统家庭养老面临时间挑战
一方面,迫于岗位和日趋
激烈的社会竞争,不少子 女陷入“事业人士”与“ 孝顺子女”角色冲突中;
另一方面,重幼轻老,重
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阶段(1984—1991) 计划生育工作成为“天下第一难”,产生很多负面效应。
多样化的生育政策时期(1991—)
一个国家 三种政策 80年代初
双独二胎 2011年
单独二胎 2014年
主要内容
一 二 三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政策调整
家庭功能弱化,影响和谐社会建设
调整政策,抵御风险,构建和谐
庭将达到一千万。
对家庭的打击是毁灭性 的,没有欢乐,没有希望, 没有未来,只有痛苦与回忆 相随
汶川地震后,国家和四川省迅速
启动“再生育全程服务行动项目”
“5.12”汶川地震后, 6000余个汉族失独家庭陷 入天塌般苦难。
一位失独母亲的自我拯救
独子养老时代悄然来临
◆家庭观念渐渐淡薄 ◆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所下降
……
主要内容
一 二 三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政策调整
家庭功能弱化,影响和谐社会建设
调整政策,抵御风险,构建和谐
一、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政策调整
上古至先秦,孔子 “增殖人口观”
建 国 前
养儿 防老
子孙满堂 多子多孙 多福气
儿孙绕膝 其乐陶陶
建国后人口政策演变
鼓励生育阶段(1949—1953) 禁止非法打胎、限制节育和人工流产,禁止进口避孕 用具和药物——多生多育 政策转变及反复阶段(1954—1959)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远远高于预期人口数。开始 提倡有计划地生育子女。 1953—1958年出现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
接力模式
功能弱化
未来方向
1、家庭结构变化与中国养老
中国传统家庭养老受到严峻挑战
结构性挑战
高龄老人增多
空间挑战
时间挑战
妇女就业增多
① 家庭小型化趋势明显
核心 家庭
四 世 同 堂
失独 家庭 现代 家庭 模式
空巢 家庭
单人 家庭
丁克 家庭
家︻ 庭八 成四 为二 主一 流︼
单亲 家庭
家庭小型化、结构核心化、关系简单化、成员 流动化成为我国家庭的普遍特征
提出计划生育号召,部分市、县试行(1960—1969)
大跃进失败的反思和三年困难时期,人口增长的压力凸显, 控制人口思想复苏。“文化大革命”使社会环境处于无政府状
态,人口处于盲目发展状态。(第二次生育高峰)
“晚、稀、少”政策逐步形成和全面推进(1970—1980)
1969年全国人口突破8亿大关,人口与经济矛盾更加尖锐。 1973年,“晚、稀、少”政策在全国推广 1978年,提倡一对夫妇“最好一个,
抵御风险 构建和谐革若干 重大问题的决定》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 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 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 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
中国传统家庭模式
主干家庭
四世同堂大家庭
联合家庭
中国现代家庭模式
二、家庭功能弱化,影响和谐社会建设
随着家庭小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家
庭规模越来越小,家庭数量越来越多,而传
统家庭所承担的生产、教育、养老等传统功
能有所弱化,抵御风险的能力下降。
大群老人如何养老,如何选择
中 国 西方国家
家庭养老

退休金
社会养老 现代 养老 体系
孝悌 文化
崇老 文化
社会 保险
反馈模式
最多两个”的新要求
出现第二次人口生育低潮
全面推进一胎化的紧缩政策阶段(1980—1984)
1980年9月25日,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 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出人口问题的严重性。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把实行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人口政策
丁 克 家 庭 核 心 家 庭
空 巢 家 庭
单 人 家 庭
失 独 家 庭
同性恋家 同性恋家庭 庭
单 亲 家 庭
随着人口转变和经济社会转型,受婚育观念变化、人口流动性增 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传统家庭观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挑战,出现了一些
新情况和新问题:
◆家庭规模小型化 ◆家庭结构多样化
◆家庭的生产、教育、生育、养老等传统功能有所弱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