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09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1班
课题名称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模式研究
1、 本课题的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企业转型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逻辑必然追求持续成长的企业必须保持对自身生存环境的
敏感,当原有产业已难以为企业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时,适时进行产业转型便成为企业的明
智选择
2.当代中国正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加快产业升级,经济产业正在努力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
产业转变,经济结构也在慢慢转向“创新、绿色、环保”的新主题.中小型企业作为中国社会
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3.中小企业转型方企业成功发展壮大的关键.
4、适时转型成为企业的明智选择
中国的很多企业在过去20多年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得很好,因为这些企业的基因适合于
那个时代的竞争环境。但是,在目前的商业环境下,这些企业已经不适合新的环境,这个时
候就要塑造并优化新的企业基因。也就是说,转型的好坏决定了中国企业未来的成败。tushman
和o reilly认为,在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动时,企业在以往成功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惯性有可
能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可喜的是,中国有一批企业已成功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并成为行业
的领导者。例如,格兰仕曾经以羽绒制品生产为主营业务,1993年转向家用厨房电器具制造,
成功转型成为全球最大的微波炉制造商;京山轻机从一家生产农机配件的小企业,发展成为
中国包装机械行业的领导者;重
。
微观层面的产业转型研究逐步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对企业而言,产业转型是一项复杂而影响
深远的系统工程,企业必须对产业转型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做出适宜反应。
国外对转型企业的研究主要是从企业战略、资源能力提升等角度探讨企业跨产业转型的问题。
关注的核心是如何通过转型来培育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从决策层面上看,企业转型
属于战略管理的范畴。迈克尔•波特指出,竞争战略的选择主要考虑两个中心问题。一
个是由产业的长期盈利能力所决定的产业吸引力,并非所有的产业都能提供相同的持续盈利
机会;第二个是在产业内相对竞争地位的决定因素。在大多数产业中,总有一些企业比其他
企业获利更多,在萧条产业中即使处于竞争优势的地位也只能获利甚微,反之,即使在一个
很有吸引力的产业中,如果企业处于竞争劣势地位,也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在哈默和
潘汉尔德的核心竞争力分析矩阵中,在产品成熟期应当确定未来的核心能力和应萎缩的核心
能力,在衰退期应提高公司核心能力的使用机会。詹姆斯•迈认为,转型是企业为了适
应环境变化、提高自身竞争力,从一条价值链转向另一条价值链,或者是对企业进行彻底改
造和重构的战略,或者是选择一种新业务类型的过程。迈克尔在《麦肯锡报告》中指出,公
司超越渐进的组织结构演进过程,以更快的速度实现变革,告别过去加速巨变,就是转型。
斯蒂芬•陈曾撰文指出,转型是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变革,即按照核心竞争力的原则选择
业务组合和适当的组织结构、管理风格、流程制度和公司文化等。从上述学者的观点可以看
出,企业转型是一个战略过程,转型涉及到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转移,并要求企业的组织结
构、制度文化等方面随之转变。从核心能力的角度看企业转型,普拉哈拉德(prahalad)认为
企业核心能力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而一项核心能力可以在多个产业领域发挥作用。资源
能力理论认为,特定的内部资源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中取胜的基础,其中不仅包括
人力、物力及财力等有形资源,还包括技术能力、特殊的专业技能或者组织文化等无形资源。
企业竞争的成功来自于这些特定资源的不断发展和重新组建。贝蒂斯(bettis)和普拉哈拉德
(prahalad)进一步研究了“主导逻辑”转变的问题,主导逻辑是指在核心领域的长期经营过
程中所逐渐形成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当企业向新的方向转型时,迫切需要学会转变其主
导逻辑。collins和porras表明,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必须不受限于现有的产品和成功,
将核心价值与现有的产品和经验相分离,否则很容易落伍。德赫斯(de geus)以成功应对外部
环境变化并顺利生存的长寿公司为研究对象,认为企业要成功生存必须具备对环境的敏感、
认同感和凝聚力、宽容以及财务上的保守四个关键要素。miller通过实证研究指出,企业在
进入新的产业时,新产业与原有产业之间的技术关联度与企业转型的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gemba认为,在企业进入下游产业时,原有产业的核心技术有助于企业在新产业中构建核心
能力。
国内学界对企业转型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企业变革环境的分析及变革的具体过程和影响因
素等方面。企业界与管理学界在吸收国外战略变革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企业的现实状况,
对我国企业转型与组织变革问题进行了研究。林志扬(2003)从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互动的角
度对组织变革进行分析,并提出两者之间的适应程度决定组织有效发展程度。王雪莉(2003)
从战略、结构、制度和文化等几个角度来研究影响企业变革成功的因素,并进行了一些实证
分析。胡宏梁等(2003)认为影响企业变革进程的主要因素是中层管理者,并对中层管理者承
担的创意者、传达者、安慰者和协调者角色进行了分析。王吉发等(2006)重新界定了企业转
型的概念,建立了竞争优势的分析框架,指出企业转型的动因在于内生和外生动因的影响,
认为企业转型的目的在于通过变革性的企业态势变化,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企业转型问题的
研究一般遵循着“资源———能力———行业内地位提升———产业定位”的逻辑线索,即
企业根据内部资源、行业外部环境等要素,进行适当的行业搜索、寻优等过程,确立企业自
身的竞争优势所在。转型期企业面临的主要障碍是组织系统的障碍和员工的障碍,其中来自
员工内心的心智模式是阻碍转型成功的最大障碍。在企业的转型期要关注员工的观念和行为
的转变,以文化转型的力量和流程再造的方法推动企业的组织变革,提升企业的组织能力。
科尔尼管理顾问公司提出企业转型成功的原则:一是必须确定公司未来的愿景,即将来成为怎
样的公司。二是发展战略的改变,需要一个新的清晰的战略方向。三是人力资源和企业文化
的支撑。芮明杰(1999)等人提出构建未来产业、创建核心能力以及营造竞争优势的产业制胜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