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信用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述评

商业信用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述评

商业信用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述评

摘要:融资难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而商业信用的出现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方向。对商业信用的研究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热点,迄今为止已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本文回顾了商业信用的影响因素以及经济后果研究,从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我国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商业信用的消极作用、商业信用与创新及企业价值等的关系进行研究。

关键词:商业信用 影响因素 经济后果

一、引言

商业信用相当于供应商对买方提供的短期贷款,以帮助其应对资金流动性问题,它在企业财务政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Rajan 和 Zingales(1995)在文章中指出,1991年美国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占总资产的17.8%,英国为22%,还有一些国家超过了25%,如意大利、法国和德国。屈耀辉和黄连琴(2012)指出,统计分析显示,1990年至2009 年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所提供的商业信用(即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之和)占总资产的比率平均为19.28%。尽管很多人认为商业信用作为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的一种补充工具具有积极作用,但它也为不少企业带来忧患。正如张杰等(2008)对温州市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由货款拖欠带来的信用成本使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于是,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实务界,关于商业信用都出现了很多争论,研究商业信用成为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对商业信用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论。

二、商业信用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商业信用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Petersen 和 Rajan(1997)以及Danielson 和 Scott (2002)研究显示,那些很可能受到银行信贷约束的企业更倾向于依赖商业信用,这表明融资约束影响着商业信用的使用,并且很多文献都发现,融资约束是商业信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内外文献分别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商业信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 一 )内部因素对商业信用的影响 Summers B. 和

Wilson N. (2000)指出,商业信用使用的影响因素包括公司财务状况。Nancy Huyghebaert(2006)研究结果表明,内部现金少的初创企业依赖更多的商业债务。对于关联企业而言,Deloof 和 Jegers (1996)的结论显示,流动资金的短缺降低了集团内公司间交易的延期付款。Petersen 和 Rajan

(1997) 以及Danielson 和 Scott (2002)研究显示,那些很可能受到银行信贷约束的企业更倾向于依赖商业信用。一些研究的经验证据证明了公司增长率与商业信用使用之间的关系(Cun(~)at,2007;Tsuruta,2008)。一般来讲,高速成长公司的交易程度越来越复杂,所需资金也越来越多,这样就会更多地使用商业信用。Cun(~)at(2007)发现,在流动性冲击的情况下,相对于其他的资金来源,具有高成长性的公司更愿意增加商业信用的使用,这可以解释为快速增长型企业需要外部融资。这与Howorth 和 Reber(2003)发现的,快速增长的企业倾向于习惯性逾期付款的商业信用相吻合。与公司增长率相似,公司的市场地位也影响着商业信用的使用。Summers 和 Wilson (1999)认为当企业的市场地位较高,且其供应商的市场地位较低时,企业就会要求使用更多的商业信用。Fisman 和 Raturi (2004)发现竞争使商业信用的使用增加,这是因为竞争使企业的市场地位各不相同,市场地位高的企业就能威胁市场地位低的企业,促进其提供更多的商业信用。Giannetti et al.( 2010)的研究结果显示市场地位对商业信用影响重大,即市场地位越高的企业能够获得越多的商业信用。公司年龄和公司规模也是影响商业信用使用的重要因素。Howorth和 Reber(2003)以及Summers和 Wilson(2000)都认为商业信用受公司规模的影响。Annalisa Ferrando 和 Klaas Mulier(2012)认为历史越悠久规模越大越能够获得供应商的信赖从而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屈耀辉和黄连琴(2012)验证了影响上市公司商业信用供给的稳健显著因素,包括公司年龄和公司规模。然而,也有很多学者如Petersen 和 Rajan(1997)以及Giannetti et al.(2010)研究发现商业信用与公司年龄和公司规模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无形资产是影响商业信用的要素之一。企业的无形资产越多,就越缺少抵押品,银行考虑到风险就不愿提供信贷,因而企业使用商业信用就越多。Nancy Huyghebaert(2006)研究显示在大量投资于无形资产的行业中,投入品的质量可能很重要,初创企业从供应商处赊购更多。Tsuruta(2008)研究指出,具有较高无形资产水平的公司比具有较低无形资产水平的公司更容易使用商业信用。有趣的是,Van Horen (2007) 以及Fabbri 和 Klapper

(2008)认为商业信用与市场资源相关,如产品和分工。谁能控制市场谁就能销售更多的产品,即使上游供应商融资受限,只要下游销售商的市场资源丰富,本企业也会同意给下游销售商提供更多的商业信用。根据Van Horen (2007)的理论,销售商市场资源的多少与上游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的多少紧密相关,尤其是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Werner

B?nte 和 Sebastian Nielen(2011)将商业信用与创新联系在一起,这在商业信用研究中还是少见的。他们研究发现升级产品线同时推出新产品线的中小企业更可能使用商业信用作为短期融资的来源,而仅仅推出新产品线的中小企业使用商业信用的概率并没有提高。此外,产品创新和商业信用之间的统计学重大关系只存在于面临信贷约束的中小型企业中,而对于不存在债务融资问题的企业则是不重要的。

( 二 )外部因素对商业信用的影响 商业信用的使用与银行信贷状况存在一定的联系,银行信贷条件越严格,提供的信贷越少,企业转而向供应商处需求的商业信用就越多。实证研究证明了由Atanasova 和 Wilson(2003)提出的信贷配给公司商业信用需求增加的假设。Jaffee 和 Russell

(1976)表明当信贷条件严格时,信贷约束企业使用更多的商业信用。Nilsen (2002)发现在银行信贷紧张时期,小企业会向供应商赊购更多。Annalisa Ferrando 和 Klaas Mulier(2012)实证分析后得出银行信贷越多,商业信用的作用越不敏感。货币政策也被认为是商业信用使用的重要外部因素。各国的货币政策和传导机制可能不同,这会影响商业信用的供需(Mateut,2005)。De Blasio(2003)运用意大利的数据显示在货币紧缩期间,企业会用商业信用替代银行信贷。Atanasova 和 Wilson(2003)发现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银行信贷紧缩,因此商业信用的需求增加。屈耀辉和黄连琴(2012)认为逐渐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上市公司赊销战略逐年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与货币政策类似,金融市场也被认为是影响商业信用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Breig (1994)证实了在拥有发达金融市场的经济中,企业更少从供应商处融资。Fisman 和 Love (2003)指出,行业中更大程度上依赖商业信用的公司,在金融发展水平程度低的国家表现出更快的增长。Love et al.(2007)指出,经历货币冲击或危机后,商业信用的供给有所增加。Annalisa Ferrando 和 Klaas

Mulier(2012)认为运用更丰富的数据可以验证越是金融市场不发达的国家商业信用敏感性越强这一结论。研究表明,行业也会影响商业信用,因为商业信用在一些行业比较常见,而在其他行业却很少见。Ng et al.(1999)认为不同行业使用商业信用存在许多差异,但这种差异很小。Cheng N.S.

和 Pike R.(2003)以及Howorth C. 和 Reber B.(2003)都认为商业信用的使用会受行业因素影响。Nancy Huyghebaert(2006)的研究结果表明,尤其是当行业增长时,银行贷款代价高的企业会从供应商处赊购更多。 三、商业信用经济后果研究

在一些学者对商业信用的影响因素研究的同时,另一些人也在关注商业信用所带来的经济后果。研究结果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积极影响,一是消极影响。Xiaolou Yang(2011)发现商业信用会抵消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并且会缓和投资的减少。但是,Cristina Martínez-Sola et al.(2012)认为商业信用也会承受信用风险,可能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流动性带来不利影响。这些研究结果中,商业信用的正面影响居多,而负面影响较少。出发点的不同以及研究方法、数据的差异可能是结论不尽相同的原因。

( 一 )商业信用可减缓紧缩货币政策 商业信用的使用在减缓紧缩货币政策以及信贷配给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方面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Petersen 和 Rajan(1997)研究表明, 逆向选择问题提高了外部融资成本,但是商业信用的使用可以降低资金的成本,并且能减少信贷配给。Xiaolou Yang(2011)通过运用一个库存投资模型分析了银行信贷与商业信用之间的关系,从实证结果中引申了这样一个结论,即当企业能够增加商业信用时,其投资以及经营活动对货币政策的紧缩并不敏感。商业信用增加流动资产投资的水平,而且可能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Cristina

Martínez-Sola et al.(2012))。如果销售商能够通过提供商业信用索取一个高价,那么商业信用就能通过延期付款形成内在利息收入。当使用商业信用的应收账款的净现值大于没有使用商业信用的应收账款净现值时,企业就能从商业信用这一“投资”中获取收益(Ferris, 1981)。郭丽虹和马文杰(2011)验证了商业信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并进一步增加其投资支出。商业信用还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很多研究发现存在着最优的应收账款。Emery

(1984)发现当商业信用的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应收账款是最优的。Cristina Martínez-Sola et al.(2012)认为应收账款与企业价值之间呈倒U形的关系,当商业信用低时,应收账款与企业价值之间正相关;当商业信用水平高时,应收账款与企业价值负相关;当应收账款越背离最优应收账款水平,企业价值就越低。刘红晔和郭汀莹(2012)发现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与其业绩显著正相关。许多研究显示商业信用可以作为一种避免客户转移的手段(Nadiri,1969;Van

Horen,2005)。商业信用的这种功能依赖于商业信用有转移壁垒的作用,因为转移到另一家供货商可能是有代价的,客户可能失去短期融资渠道,并且可能花更多的时间去和新的供货商建立合作关系以获得他们的商业信用。Niels Hermes et

al.(2012)的研究结果显示商业信用和客户转移呈反向关系,也就是说,如果零售商依赖于商业信用作为外部融资来源,那么他们不愿意转换到另一家供货商。通过商业信用,卖方可以刺激或抑制需求,使需求平衡,达到均衡生产,避免由波动生产带来的各种成本(Emery,1984)。商业信用确实增加了销量,因为如果没有商业信用企业可能不能一次性付清购买价款(Annalisa Ferrando 和 Klaas Mulier,2012)。Bougheas et al.(2009)发现应收账款对于存货控制非常重要,企业会使用更多的应收账款以销售更多,最终使存货成本最小化。鲁其辉等(2012)认为,对于供应商来说,商业信用能使其连续生产;对于厂商来说,商业信用能使其连续供货。根据Cun(~)at (2007)的论证,授予商业信用可能稳固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此外,商业信用可被看作寻找固定客户的战略投资,商业信用作为客户的一个信号,可以使供应商找到长期互利的商业合作关系(Cheng 和 Pik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