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3年10月第7卷第5期Chin Arch Gen Surg(Electronic Edition),October 2013,Vo1.7,No.5 大肠癌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安全性 及其临床疗效的研究 林志东 毛盛名 卜巨源 邹劲林 【摘要】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中植入氟尿嘧啶(5-Fu)缓释剂的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 法158例直肠癌患者被随机分为A(植入组)、B(腹腔灌注组)和C(对照组)3组,A组采 用手术+术中腹腔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B组采用手术+腹腔热灌注化疗;C组采用传统手术+ 化疗。比较3组术后并发症和首次化疗毒性反应以及3组2、5年生存率。结果A组和B组并发 症相当,对骨髓抑制和肝脏功能损害较C组轻;无论在2年还是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A和 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2年无病生存率均较C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组在2年生存率、5年总无瘤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癌术中植 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安全可靠,能降低2年复发率,但并不能提高近期和远期生存率。 【关键词】 结直肠癌;氟尿嘧啶;药物治疗;手术 Safety and it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intra abdominal implantation of sustained releasing fluorouracil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LIN Zhi-dong.MAO Sheng-ming.BU Ju-yuan.ZOU Jin—l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San rat—sen University,zhuhai 51900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ZOUJin—lin,Email:maoshm521@sohu.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afety and it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intra abdominal implantation of sustained releasing fluorouracil.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ifty-eight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First Pathology confirmed as II/III stage colorectal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A(implantation group),B(celiac infusion group)and C(control group).Group A was given radical surgical operation+intra abdominal implantation of sustained releasing fluorouracil;Group B radical surgical operation+celiac hot infusion chemotherapy;Group C radical surgery+traditional chemotherapy.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first chemotherapy toxicity,2-year and 5-year survival rate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pectively.Results There were equivalent complications in Group A and B,their bone marrow suppression and liver function damage were lighter than Group C.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2-year or 5-year disease-free and overall survival rate of Group A and B,hut the 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s of Group A and B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C,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O.05.Three group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erence in the 2-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disease—free survival rate of 5-year and 5-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Conclusion Intra abdominal implantation of sustained releasing fluorouracil is safe;it may reduce the 2-year recurrence,but can not improve immediate and long-term survival rate. 【Key words】 Coloreetal;Fluorouracil;Drug therapy;Surgery DOI: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3.05.010 基金项目:珠海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BOdO102002) 作者单位:519000珠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普外一科(林志东、 巨源、邹劲林);暨南大学附属 第五医院普外科(毛盛名) 通讯作者:邹劲林,Email:maoshm521@sohu.COnl ・论著・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3年1O月第7卷第5期Chin Arch Gen Surg(Electronic Edition),October 2013,Vo1.7,No.5 氟尿嘧啶(tluorouracil,5一Fu)是治疗大肠癌 的一种重要药物,临床上从给药剂量、给药速度、 给药途径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尝试,希望找到更有 效的治疗方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自2003年 1月至2006年l2月对53例大肠癌患者术中植入 5一Fu缓释剂,观察其安全性及临床疗效与传统用 药相比有何差异,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对象 以158例在我院首次病理确诊且病理分期为 Ⅱ一Ⅲ期的结直肠癌为研究对象。男93例,女65例, 年龄24~79岁,平均年龄(50-4-1.8)岁。其中腺 癌150例,未分化癌8例。Ⅱ期73例,Ⅲ期85例。 人组标准:(1)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结肠镜及腹腔CT 检查;f2)术前活检及术后病理诊断结直肠癌;(3) 根据胸片、盆腹腔CT和直肠腔内B超检查判断肿 瘤局部浸润和远处情况,从而进行临床分期;(4) KPS(Karnofsky)评分在60分以上;(5)患者及其 家属同意并且签署同意书。将上述158例符合条 件病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随机分为植入组(A组, 53例)、腹腔灌注组(B组,53例)和对照组(c组, 52例)。A组采用手术+术中腹腔植入氟尿嘧啶 缓释剂;B组采用手术+腹腔热灌注化疗;C组采 用传统手术+化疗。3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二、材料 氟尿嘧啶缓释剂,由安徽中人科技有限公司 研制。 三、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进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A组:关 腹前用43 cC蒸馏水2000 ml浸泡腹腔5 min后吸干 净,将5一Fu缓释剂以原来肿瘤位置为中心可能发生 淋巴结转移区域或肿瘤种植的区域分层植入,对于 无法植入区域,将植入物用生物蛋白胶黏附在其表 ・3 3・ 面上。一般每个植入点为80 150 mg,总量不超过 1200 mg,植入物距离吻合口不少于2 cm。B组:切 除大网膜,关腹前,将43%蒸馏水2000 ml+5一Fu 2 g 保留在腹腔内,以后每次化疗时进行腹腔穿刺5一Fu 腹腔灌注化疗。c组:术中不予任何化疗药,术后1 周开始常规化疗。上述3组术后均给予FOLFOX4化 疗6疗程,草酸铂90 mg/(m2.d),静脉滴注2 h,第1天; CF 200 mg/(m2"d)静脉滴注2 h;A和B组在术后第1 天即静脉滴注cF,术后第7天开始静脉滴注草酸铂。 以后疗程B组5一Fu给予腹腔灌注,A和c组于CF 滴完后静注10rain的5一Fu400mg/m ,第1、2天5一Fu 600 mg/(m2.d),持续泵人48 h,每4周重复。 四、随访 所有患者术后计划72个月,第1年每2个月 进行1次随访,第2年每3个月1次,第3年后 每半年1次,内容包括症状、体检、血CEA检测、 胸片、B超、怀疑复发时行CT扫描和MRI等检查。 每6个月复查肠镜。 五、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率的 比较采用 检验,检验水准ol=0.05。 结 果 一、术后病理分期与术前临床分期符合 3组术后病理分期和术前临床分期均有一定 误差,主要是对区域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存在差异, 但是这种差异性较小,各组符合率均在80%以上,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二、安全性评估 3组病例化疗过程均有并发症发生,常见为白 细胞降低、恶心、呕吐、腹痛(超过3 d)、腹胀 (超过3 d)、腹泻、肠梗阻、吻合口漏、切口感 染、全身乏力以及食欲下降、转氨酶升高等反应, 一般对症治疗后3 5 d内消失。A组和B组均比c 组术后恶心/呕吐和腹痛发生率高(尸<0.05); 表1
3组术后病理分期和术前临床分期符合情况 ・34・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3年10月第7卷第5期Chin Arch Gen Surg(Electronic Edition),October 2013,Vo1.7,No.5 表2 3组术后并发症和第一疗程毒性不良反应观察【n(%)】
注:A组与B组比较, <O.05,b尸>0.05;A组与c组比较, <O.05. >O.05 B组腹胀发生率比A组和C组均高(尸<0.05); C组白细胞减少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比A组和B 组明显高(尸<0.05)。(表2) 三、近期和远期疗效比较 本组病例随访72个月,无失访病例。A组和B 组无论2年还是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2年无瘤生存率均较c组高,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2年生存率、 5年无瘤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3) 表3 3组患者2年和5年生存情况比较[凡(%)] 注:A组和B组比较: >O.05;A组或B组与C组比较: <0.05, >0.05 讨 论 肿瘤复发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 一l】l。原发肿瘤病灶切除后脱落或残余的肿瘤细胞 分裂增殖速度加快,对化疗药物很敏感,及时给予 化疗药物有利于抑制或杀灭残留癌灶。研究表明腹 腔灌注化疗,特别是温热灌注化疗能降低消化道肿 瘤术后腹膜种植转移的发生,提高生存率[2-4]o温 热灌注具有以下优点:使组织缺氧,影响肿瘤增 殖,导致癌细胞变性坏死;增加灌注液中抗癌药 物渗透力;低渗能使增殖活跃的癌细胞肿胀变性, 增加化疗药物的通透性,还能使部分癌细胞裂解 死亡。 局部植入5一Fu缓释剂,采用高分子骨架及 膜层技术来控制5一Fu,其局部药物浓度可以达到 静脉用药的10倍以上,渗透扩散半径为3~5 cm。 在这一区域内形成的有效药物浓度可维持360 h, 外周血中也能保持较长时间的药物浓度,从而达 到防止癌细胞向远处转移的目的。术中根据淋巴 转移及可能侵犯的部位以肿瘤原发灶为核心间断 植人5一Fu缓释剂,形成多层阻断链,既可对残留 腹腔的肿瘤团块进行集中攻击,又可杀灭全身血 液循环及淋巴系统中残存的肿瘤细胞。直肠癌患 者术中植入5一Fu缓释剂可减少术后肿瘤复发和转 移[5-7]o局部组织植入5一Fu与传统腹腔化疗相比 能够明显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f8】。 本研究中3组术后病理分期和术前临床分期 均有一定误差,主要是对区域淋巴结是否有转移 存在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性较小,各组符合率均 在80%以上,不影响研究结果。本研究显示在安 全性方面,A组和B组均比C组术后恶心/呕吐和 腹痛发生率高(尸<0.05);B组腹胀发生率比A 组和C组均高(尸<0.05);C组白细胞减少和肝 功能异常发生率比A组和B组明显高(尸<0.05)。 在临床疗效方面,A组和B组2年无瘤生存率均 较C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尸<0.05); 3组在2年生存率、5年无瘤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 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术中腹腔植入5一Fu缓 释剂其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与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相 当,但是与传统术后化疗相比,能降低化疗对骨髓 抑制和肝功能损害,且能提高2年无瘤生存率。尽 管如此,三者在2年和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与文献【8】报道结果不同。出现上述结果的 原因可能是:5一Fu缓释剂虽然能较长时间维持局 部和全身血药浓度,但毕竟只是一次性植入,腹腔 灌注化疗由于液体能渗透到腹腔各个部位,再加上 术中切除大网膜,从而能延长腹腔内5一Fu保留时 间,局部维持较高药物浓度。而本研究中术后可以
多次操作,从而弥补了5一Fu缓释剂在腹腔保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