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铃薯新品种'冀张薯3号'

马铃薯新品种'冀张薯3号'

I 一f1。 弓 隽南昌邓拷; j I 马特薯杂志,第1I卷.第3期.1997 j …*∞ 、— 马铃薯新品种“冀张薯3号” 堕互氮 郭振国 李振树 王登社 张希近高永龙孟兆军谢世君 ; .。 。冀张薯3号 是张家口市坝上农科所马 铃薯研究室通过对荷兰品种Ostara组培诱 导.鉴定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 生产潜力大,大薯率高.薯形好,表皮光 滑,芽服少而浅,顶部不突出,脐部不凹 胳,适台港澳市场和我国南方销售.适应范 围广,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北方一作区、中原 二作区、西南单双季混作区及南方冬作区均 有广泛的适应性.综合性状优良.是我省目 前育成的一个优良品种.该品种于1994年 9月30日经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审定推广,井定名。 1 选育经过 1.1育种目标 为河北省及华北马铃薯产区选育薯形 好、适应外销、较 虎头 高产、抗病、薯块 性状好的马铃薯新品种. i.2选育程序及方法 采用组培系选方法,l983年从华南农 业大学引入荷兰品种Ostara的组培诱变块 茎,进行种植观察株系,编号212;1984 ̄ 1985年系选鉴定,经抗病性、单株产量、 薯块性状选择而成,系谱号 84系2一l2 , 因一般不开花,亦称 无花 ,并进行田问抗 收稿日期:1996--12-25 病性、丰产性、稳定性、品质主要特征特性 鉴定;1986--1987年在所内连续两年进行 品系比较试验:1990 ̄1991年,进行张家 口区域试验和生产鉴定试验,1992--1994 年参加华北区域试验;1991年在黑龙江省 大兴安岭地区蔬菜所进行品系比较试验,井 在张家口坝上四县、崇礼县.承德围场县、 山东滕州市、四川万县地区、大兴安岭地区 蔬菜所、广东省早作所进行大面积生产示 范. 2产量表现 2.1品系鉴定、比较试验 1985年无性系测产鉴定,。冀张薯3号 小区薯块折合公顷产37434 kg.较对照。虎 头 增产l2.5%;1986 ̄1987年连续两年品 系比较试验中。冀张薯3号 小区薯块折合公 顷产37553 kg和26804 kg,.分别较对照 虎头 增产33.6%和14%,两年平均产量 居参试品系第一位。 2.2张家口区域试验 1990 ̄1991年,。冀张薯3号 参加了张 家口区域适应性鉴定试验,试验按张家rI坝 上地区不同生态类型设置5个参试点,以 虎头 为对照,1990年5个参试点试验折 合公顷产量为19884 ̄48000 

kg,平均公顷 马铃薯新品种 冀张薯3号’——侥万福高占旺瓤振国等 产37056 kg,较对照增产58.68%,居3个 参试品系第一位;1991年在薯块膨大期问 遇到长时期严重干旱,加之对照种薯更换为 原种,使 冀张薯3号 在5点中只有尚义县 农科所较对照增产6.8%,5个参试点公顷 产量为14600 ̄27350 kg,平均公顷产量 19421 kg,两年10点次试验平均公顷产量 26201 kg,较对照增产23.5%。 2_3华北片区域试验 1993年,。冀张薯3号 参加了华北片马 铃薯区域试验,试验以 虎头 、。坝薯9号 脱毒一代薯为对照,3年平均公顷产量 30584 kg.比对照增产1 8.0%,在7个参试 品系中居第二位. 上4生产试验、示范 1990 ̄1991年连续两年在张北县大圆 圈镇、对口淖乡、北京市门头沟区、沽源元 宝山、崇礼县狮子沟乡(1990年无狮子沟 乡)生产试验4.3 hm ,除北京市门头沟区 以 坝薯9号 为对照外,其它点均以 虎头 为对照,结果1990年四点平均公顷产量 47726 kg,较对照增产58.23%,以北京市 门头沟区产量最高,公顷产量56252 kg. 比 坝薯9号 增产47,8%.1991年5点平 均公顷产27729 kg,平均增产37%。 1991年在张家口五县19点示范种植 12.2 hm ,平均公顷产2931 8 kg;在承德围 场县殴段生产对比试验5.3公顷,平均产量 33278 kg,比对照 集农958 增产32.9%;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蔬菜所引人该品种进行 对比试验,结果产量32858 kg,比。坝薯9 号 、 东农303 、 克新2号 分别增产 70.3%.78.3%、100%. 3抗病性 1系固抗病性表现 臼1984年始. 冀张薯3号 连续3年参 加了张家口市坝上农科所的系选鉴定、品系 比较试验,从调查结果来看,该品种病毒退 化类型单一,田问仅表现卷叶,3年发病株率 平均为10.4%,较对照低12.1个百分点,病 情指数平均为 4%,较对照低2 1个百分 点,且对晚疫病具有水平抗性,未见其它病 害。 32区域试验抗病性鉴定 1730 ̄1991年,张家口市区域试验结果表 明:感染病毒病类型为卷叶,两年发病株率平均 为30%,较对照。虎头 低5个百分点:病情指 数为23%,较对照 虎头 低2.1个百分点,且抗 晚疫病,田间未见其它病害。 1992 ̄1994年华北片区域试验结果表 明:退化类型主要为卷叶,3年发病株率平均 为7.9%,较对照高1个百分点,病情指数为 4.1%,较对照低0.1个百分点。同时抗晚疫 病。 33抗病性鉴定结果 经室内指示植物鉴定,该品种抗PVX; 经托叶离体接种(0、3、4混合小种)鉴定, 对晚疫病具有水平抗性.田间调查未发现其 它病害。 4品质 4.1淀粉含置测定与食昧品评 冀张薯3号 薯块淀粉吉量采用比重法 测定,对薯块食味采用蒸煮试味法品评,测 定结果淀粉含量平均为143%,食昧鉴定结果 为食用品质中等. 4.2品质化验结果 经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化验分析.在气候 正常的1994年薯块干物质总重量21.9%,淀 粉含量15.1%,粗蛋白1.55%,维生索 c 21.2 mg/100 g,还原糖0.92%。由此可见 。冀张薯3号 是既可内销.又可出口的理想 品种。

 马锋薯杂志.第l】卷,第3期.1997 一一”“一’ ;会 讯l 全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学术研讨会 在加格达奇召开 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与黑龙 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共同举办的 全 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学术研讨会 于1997年7 月25--27日在加格达奇举行.中国种子公 司和黑龙江省农牧渔业厅的领导光临并指导 大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I1个 省、区、市的55名代表,他们均来自马铃 薯种薯生产技术研究、种薯经营和种薯生产 管理的第一线: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 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东北农业大学陈伊里教 授主持,中共黑龙江省大 安岭地区党委书 记杜宇新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词.中国作物学 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农科 院研究员孙慧生在大会上做了专题报告.大 5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5.1主要特征 株型直立,主茎粗壮发达,株高 75 crn,茎深绿色,分枝中等,叶色浓绿, 复叶肥大,侧小叶4对,花冠小,白色,一 般落营不开花。块茎椭圆形,薯皮薯肉均为 黄色,薯皮光滑,芽眼少而浅,薯块大而整 齐,薯形美观,结薯集中。 5.2主要特性 中熟,生育期85--90 d;单株平均结 薯3~4个,平均薯重177 g,单株产 量620 g左右;大、中薯重比率87.7%, 大、中薯数比率85%;休眠期中等,贮藏 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的主要领导以及有关部 门的负责人自始至终地参加了这次会议,地 委副书记刘世常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大兴安岭 地区发展马铃薯种薯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规 划,充分表达了该区发展马铃薯的决心和热 情. 这次会议采取大会报告、现场考察和分 组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形成了与会代表畅 所欲言的热烈气氛,为大会获得圆满成功创 造了很好的条件。在全体会议上,9名代表 围绕我国种薯生产技术、种薯生产标准、病 毒检测及体系建设等内容做了大会报告.代 表们参观了大兴安岭地区马铃薯研究中心的 组培室、温室、网室及原种和一级种薯生产 性较差. 5.3栽培要点 选地: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增产潜力 大,喜水肥,应选择土质肥沃的沙壤地种 植. 适勰播种:张家口坝上以5月上旬、坝 下4月中旬播种为宜.播前要催芽晒种. 合理密植:应据土壤肥力确定播种量, 每公顷播种密度在52500 60000株。 抓好保种留种:应建立健全种薯繁育体 系,采用脱毒、芽栽 喷药防病灭蚜等防病 保种措施,实行选优选健留种. 及时中耕:需中耕3次,第1次要求早 而细,第2次中耕问隔时间要短 松土要 深,第3次结合中耕进行培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