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滨海地区的盐生植物与盐生植被景观

天津滨海地区的盐生植物与盐生植被景观

天津滨海地区的盐生植物与盐生植被景观 现代园林 园林与景观生态 2008(11) 马 春1 李洪远1 王 英2 陈小奎3 (1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071;2 天津市园林学校,天津 300181;3 天津市园林管理局,天津 300091)

摘 要:天津滨海地区具有丰富的盐生植物资源,对其所构成的盐生植被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资源的保护,而且有利于滨海盐碱地改良与植被景观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在滨海自然盐生植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归纳了滨海盐生植物多样性组成,分析了典型盐生植被景观的构成及特征。结果显示:本区盐生植物约22 科,40 余种;典型盐生植被景观有盐生荒漠景观、盐生沼泽景观、盐生灌丛景观和盐生草甸景观;最后提出保护与保留典型盐生植被景观、开展盐生植被演替过程的研究以及丰富木本耐盐植物的建议。 关键词:天津滨海地区;盐生植物;盐生植被;景观特征

前言 盐生植物是盐渍化土壤上的天然植物区系,由于其具有独特的抗盐性和耐盐性,能够在盐渍化土壤上正常生长并完成其生活史。早在1965 年丹麦学者E. 瓦尔明就对盐生植物开始研究,Waisel[1]Jennings[2],Greenway[3]分别对其定义进行过研究。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开始关注盐生植物,赵可夫[4]对盐生植物的概念、分类及其对盐渍生境的适应进行了详细的探讨,有学者对不同盐生植物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5-6],还有学者从抗盐性[7-8]和耐盐性[9]等方面进行研究。但是,对盐生植物所构成自然植被景观,尤其是天津滨海地区盐生植物与盐生植被景观的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在天津广阔的沿海滩涂和滨海平原上,由于土壤富含盐分和普遍盐渍化,为盐生植物资源的形成和发育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因而盐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大多数植物种类分布集中,成片生长、蕴藏量大,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盐生植物不仅可以适应盐渍土正常生长繁殖,而且对盐渍土具有很好的改良效果,因此对滨海盐生植物景观研究,不仅可以使滨海区域主导功能得到满足,还可以对自然要素与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当地的特色与优势。 1 自然环境概况 天津滨海地区位于渤海湾西海岸,天津市区以东临海地区,包括天津港、开发区、保税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和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该区位于陆地与海洋过度地带,是陆地与地表水、地下水与海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独特生境和生物群落分布的地带。陆域面积2270 km2,海域面积3000 km2;海岸线长153 km,滩涂343 km2,原为退海地[10],地势低平,海拔与海平面持平,多滩涂、盐滩,坑、塘、洼、淀众多,九大河流横贯入海。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温11.2℃。年降水量374-611 mm,年蒸发量大于1800 mm。土壤干旱缺水,浅层地下水位1m 左右,矿化度4g/L,土壤淤泥质,由滨海盐土和盐化湿润土组成,土壤盐渍化,沿海地带全盐量平均1.0%-4.0%,土壤贫瘠,极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植被稀疏,仅有特殊的盐生植物如盐地碱蓬、柽柳等生长,某些非盐生植物和耐盐植物,只有在土壤改良脱盐后才能栽培[11]。 表1 天津滨海地区专性盐生植物

2 盐生植物多样性组成 近年来,唐廷贵等学者[11]对滨海地区及其邻近地区的盐生植物进行实地调查与重点研究,发现本区专性盐生植物约22科,42 种(含聚盐植物、泌盐植物和拒盐植物),专性盐生植物的适盐度为0.6%-3.6%,pH 值大于8。其中包括乔木5 种,占盐生植物总数的11.9%;灌木7 种,占16.7%;草本30 种,占71.4%。现将每种盐生植物的调查结果总结如下(表1),以利于保护及合理利用滨海盐生植物。这些盐生植物区系主要以禾本科、藜科、菊科、豆科等为主(表2)。 表2 天津滨海地区盐生植物主要科及种类数量统计表

3 典型盐生植被景观及其特征 3.1 盐生荒漠景观 3.1.1 景观构成 (1)盐地碱蓬群落 本群落属于专性盐生植物类型,为典型重盐碱土壤上的植物群落,构成本群落的植物90% 以上为盐地碱蓬,偶有盐角草、二色补血草、马绊草伴生其中,有时碱蓬零星分布。盐地碱蓬为吸盐植物,主要分布在塘沽、汉沽、大港近海区域,直接受海水和海潮浸泡,该地区土壤含盐量均在0.3% 以上,该群落的适盐度极高,甚至可达3.6%。其是海滨滩涂地先锋植物、改造盐土生态环境的先驱者(图1)。 图1 盐地碱蓬群落 (2)碱蓬群落 本群落生长土壤的盐碱程度略轻于盐地碱蓬群落,分布位置地势略高于盐地碱蓬的分布,此群落也多形成单优势群落。在滨海盐碱斑上多星散或群集生长,可形成纯群落。碱蓬耐盐碱、耐贫瘠、少病虫害,在滨海地区有大面积的分布。碱蓬性喜盐湿,但由于茎叶肉质,叶内贮有大量的水分,故能忍受干旱,是盐生荒漠景观的重要构成群落(图2)。

图2 碱蓬群落 3.1.2 景观特征 本区盐生荒漠景观以草本植物群落为主,高度一般不超过100cm。由于生境条件严酷,使得荒漠景观的植被类型单纯,种属稀少,种类组成十分贫乏,而且覆盖度小,植物生长低矮,没有明显成层现象,群落结构简单。由于碱蓬群落自身季相特点显著,因此不同季相景观变化有明显差异,随着季节更迭而呈现季相变化。塘沽、汉沽、大港和开发区等重盐碱的土地上,盐地碱蓬和碱蓬4 月份长出地面,呈现油绿,9-10 月份群落外貌变为红色后变为紫红色,地毯式草坪状分布,如一幅巨大的亮丽的紫红色地毯铺展在平阔的海滩上,黑色的滩涂、簇簇红色的碱蓬,饱和的色彩与奇妙的构图形成独特的盐生荒漠景观。 3.2 盐生沼泽景观 3.2.1 景观构成 本类型在滨海一带,从发生上均属次生盐沼植物群落,分布在低洼处,形成小洼淀或小洼塘,多是盐场废弃后留下来的长年积水的洼塘。其生境特点为常年积水,水中富含盐分,但不及海水咸,土壤潮湿沼泽状。 (1)盐沼芦苇群落 本群落所处湿地类型一般为淡水水域、半淡水、半咸水水域,水深不超过1m,在滨海新区分布面积较广,所有坑、塘、洼、淀及河流、沟渠两岸的地势较高处都有分布,常成片生长,平均可高达150cm 左右,生长势良好,生物量较高,覆盖度高达70% 以上,其下土壤盐碱程度为轻,有着最强的水土保持能力,在塘沽、汉沽、大港和东丽区有大面积分布(图3)。

图3 盐沼芦苇群落 (2)盐角草群落 盐角草是专性盐生植物,在高盐浓度的土壤中能够生长,生理上具有抗盐特性,土壤盐分可引起其生理干旱,但由于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特征,其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盐分而不受其危害。 (3)碱菀+ 盐地碱蓬群落 分布在洼淀水塘四周,土壤沼泽化,含盐量很高,以碱菀为优势,构成盐沼植物群落(图4)。

图4 碱菀+ 盐地碱蓬群落 3.2.2 景观特征 此景观类型的特点是植物种类单纯,覆盖度大。由于土壤含盐量较高,本类型以草本植物群落为主。盐沼芦苇成片生长,平均可高达150cm 左右,其下第二层常伴有狗尾草群落,临水边缘分布香蒲。荡荡芦苇,一片青葱,微风徐来,绿浪起伏,形成“芦苇海”。春夏时节,芦苇与水面同色,呈现碧绿的景象;秋冬之际,芦苇一色金黄;花开时节鹅绒般的芦花,如霜似雪,掀起层层絮潮,呈现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观。 3.3 盐生灌丛景观 3.3.1 景观构成 (1)柽柳灌丛 在本地区多生于重盐碱土上,常呈群生长。覆盖度达50%,生物量很高,生长势良好。群落下层为翅碱蓬,长势良好密度较大,为良好固坡群落(图5)。 图5 柽柳群落 (2)西伯利亚白刺灌丛 多分布于堤岸地势高处,土壤含盐量低。常集中成纯群落,但分布面积不大,群落覆盖度高达95% 以上,生物量也很高。根系发达,为良好护坡植物,为本地区特殊地段稳定的植物群落(图6)。

图6 西伯利亚白刺群落 3.3.2 景观特征 柽柳群落高1-2m,干红枝软,枝条细柔,纤细如丝,姿态婆娑,花小而密,粉红色,淡雅俏丽,自春至秋陆续开放,花色美丽花期长,可三次开花,开花时节颇为美观。白刺群落高1-2m,4 月中旬新梢生长展叶,5 月上旬开花,6 月下旬果实由绿变红、变紫直至紫黑色开始成熟,7 月果实成熟并开始脱落,11 月下旬落叶。其适应性极强,耐旱、喜盐碱、抗寒、抗风、耐高温、耐瘠薄,形成单优种群落,伴生植物较少,在土壤含盐量1.2% 以上的地方偶见盐地碱蓬、翅碱蓬、柽柳、中华补血草等混生。 3.4 盐生草甸景观 3.4.1 景观构成 (1)芦苇群落 群落总盖度70-100%,优势种为芦苇。伴生种有碱矛,鹅绒藤,藤长苗,打碗花,草木犀,莎草,稗草等(图7)。

图7 芦苇群落 (2)芦苇+ 碱蓬群落 群落总盖度70-80%,群落高度50-100cm。优势种芦苇,构成种碱蓬和狼尾草,伴生种有苣荬菜,苘麻,鹅绒藤,牵牛等(图8)。

图8 芦苇+ 盐地碱蓬群落 (3)芦苇+ 葎草群落 群落总盖度90-100%,群落高度120-180cm。优势种芦苇和葎草;构成种砂引草,萝摩,碱蓬;伴生种刺儿菜,山莴苣,艾蒿,酸模叶蓼,扁蓄,地肤,独行菜,茜草,阿尔泰狗娃花,紫花山莴苣,罗布麻,大米草,苣荬菜,藜等多种植物。 (4)獐毛草群落 分布在专性盐生植物群落的外缘,很少受海潮的影响,地势逐渐抬高,土壤逐渐脱盐。以獐毛为优势种,生活力极为旺盛,其特征是能生长在一定浓度(1.0%)的盐土生态环境中,吸取大量盐分,而不在体内积累,随蒸腾作用排除体外。 (5)马绊草群落 马绊草是盐生草甸比较典型的植被,在本区内分布较为普遍,在群落的局部环境中,有呈斑状或带状分布的盐地碱蓬、狗尾草等各群落的片段,这些片段与马绊草形成的小群落,反映了小环境的变化,该群落所在地区土壤含盐量的变化幅度为0.623-1.483%。此群落的优势种为马绊草,伴生种有盐地碱蓬和白茅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