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

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

《中国社会科学报》社科院专刊 2010年4月8日

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

徐世澄

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中社会科学发展比较早、比较发达的地区。早在19世纪初,拉美大多数国

家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殖民统治,取得了独立。独立后,拉美国家的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

进展。但是,在二战前,拉美各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是分散进行的,各自为政,缺乏社会科学的专业

学者,缺少对拉美地区的整体研究并缺少拉美地区社会科学研究的协调机构。二战后,拉美社会科

学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拉美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研究与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有密切的联系。二战后,拉美

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对拉美社会科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古巴革命的胜利(1959)、

智利社会党阿连德的执政(1970)和垮台(1973)、军人政变和军人政府的盛行(20世纪60年代中

期至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和中美洲危机(20世纪80年代)、民主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新

自由主义经济改革(20世纪90年代)、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年末至1995年初)、北美自由贸易区

的建立(1994)、拉美左派的崛起和21世纪社会主义(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国际金融危机对拉

美的影响、气候变化和洪都拉斯危机(近年)等。

三大拉美地区性

社会科学协调机构

二战后,拉美国家先后建立了一些有效的拉美地区性社会科学协调机构,这些机构在推动拉美

社会科学发展方面起重要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机构。

一是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CEPAL)。1948年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成立了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

员会(以下简称拉美经委会)。拉美经委会汇聚了一批以阿根廷著名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为首

的、来自拉美各国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几十年来,拉美经委会先后提出了“发展主义”(又称“拉

美经委会主义”)、进口替代工业化、拉美经济一体化、“公正的生产发展”等发展理论,对拉美国家

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制定起了重要作用。2006年CEPAL执行秘书何塞·路易斯·马奇尼亚曾

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二是拉丁美洲社会科学院 (FLACSO)。1957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一些拉美国家政府的倡议

下,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成立了FLACSO。这是拉美一个地区性的、自治的跨国研究和教学机构,其

主要宗旨是促进拉美地区社会科学的发展。目前,FLACSO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有14个协议成员国(阿

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斯达黎加、古巴、智利、厄瓜多尔、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尼

加拉瓜、巴拿马、多米尼加和苏里南),在其中7个国家(阿根廷、巴西、哥斯达黎加、智利、厄瓜

多尔、墨西哥和危地马拉)设立了分院。FLACSO

的秘书处起初设在圣地亚哥,后改在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

FLACSO的主要活动是促进和推动拉美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教学以及拉美各国在社会科学研究和教

学方面的交流。FLACSO的研究包括与本国、小地区和拉美地区最密切相关的问题,特别重视理论与

实际经验的结合,注重对策性研究,竭力为解决地区性的社会问题出谋划策。FLACSO目前研究的重

点首先是经济问题,其次是政治问题、国际关系问题、文化问题、妇女问题、城市和人口与拉美印

第安人问题的研究。笔者以及拉美所一些研究人员曾在智利、阿根廷和墨西哥的FLACSO分院进修和

研究。

三是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会(CLACSO)。CLACSO是拉美各国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联合组织,

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咨询关系。1967年成立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最初由拉美35个研究

机构联合而成,现由来自拉美25个国家的254个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机构组成。秘书处设在布宜诺斯

艾利斯市。该理事会的宗旨是:促进拉美各国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加强拉美地区各国以

及同世界其他地区各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研究和教学,从批判和多元

化的视角思考拉美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拉丁美洲社会科学理事会的成员分为团体(机构)成员

和个人成员。主要活动有:成立工作小组、举办各种讲座或讲习班、召开研讨会、出版刊物和著作、

宣传教育成果、建立研究网站和图书馆等。原执行秘书阿蒂利约·波隆是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

学教授,曾任该大学副校长,1997年曾访华。现任执行秘书为巴西著名左翼政治学家、巴西圣保罗

大学和里约州立大学教授埃米尔·萨德(Emir Sader)。

涌现出一些有国际影响的

思想家和思潮

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中独立较早、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也是社会政治思潮活跃的地区。目前拉

美政党和派别林立,各种思潮纷繁复杂,这是与拉美特殊的阶级结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外部影

响不可分的。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拉美左派进步力量顶住了巨大的国际压力,不仅顽强地坚

持和生存下来,而且获得了重要的发展。近20多年来,拉美新自由主义模式所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

使拉美左派政党和人士不断进行思考、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近10年来,拉美左派在十多个国

家上台执政,一些拉美左翼总统如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提出“21世纪社会主义”

的主张,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提出“社群社会主义”,巴西执政党劳工党提出“劳工社会主义”。2007

年11月21日,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在访问中国期间,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了题为《厄瓜多尔的“21

世纪社会主义”》的演讲。

拉美是各种政治力量进行激烈较量和各种思潮交汇的地区。拉美的政治思潮大体可分为民族主

义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潮两大类。拉美的经济理论主要有“中心—外围”理论、依附论结构主义、新结

构主义、拉美经济民族主义、拉美新自由主义等;拉美的社会思潮主要有:新社会学、社会自由主

义和这几年盛行的“社会凝聚论”等;拉美的文化思潮主要有:文化民族主义、拉丁美洲哲学、解放

神学、解放教育学等;拉美的外交思潮主要有:负责的实用主义、多元外交论、平等伙伴论、第三

世界主义、外围现实主义等。拉美的一些思潮和思想家在国际上曾产生过并正在产生着重要影响。

兼有西方社会科学

和第三世界社会科学的双重特点

作为一个前殖民地,拉美地区的社会科学始终受西方国家社会科学的影响,并同西方国家的社

会科学界保持密切的联系。作为第三世界的组成部分,拉美社会科学又具有第三世界社会科学的反

帝、反殖、反霸、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的传统。

目前,领导CLACSO、FLACSO和在那里从事研究与教学的学者多数都是比较进步的人士,他们对中国

的发展和进步日益感兴趣,他们十分愿意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的其他研究机构及大学的社会科

学学者进行交流。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