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谭恩美作品中的女性主义特征--以小说《喜福会》为例

论谭恩美作品中的女性主义特征--以小说《喜福会》为例

第30卷第3期 2012年9月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EDUCATION INSTITUTE OF TAIYUAN UNIVERSITY V01.30 No.3 Sep.201 2 

论谭恩美作品中的女性主义特征 

——以小说《喜福会》为例 

王 贽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谭恩美作为美国文坛一名女性少数族裔作家,在性别和种族上都处于边缘性的境地。作为女 性.在男权话语为主的文坛,她是一个“他者”;作为少数族裔作家,对美国主流文化而言,她也是一个 “他者”。但是这种复杂的双重身份却赋予她的作品一种鲜明而独特的女性主义特征。文章重点以谭恩美的 《喜福会》为文本,通过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析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女性主义特征。 [关键词]谭恩美;女性主义;(4f-福会》 

[中图分类号]13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016(2012)03—0046-03 

20世纪的60年代.正是美国国内的民权运动 

风起云涌的时代。民权运动中。美国民众开始对 

“边缘文化”产生兴趣,从而使得处在种族和性别 

双重边缘地带的美国华裔女作家逐渐受到了人们的 

关注。这种现象促使了美国华裔文学的繁荣,出现 

了一批活跃的新生代作家,谭恩美就是这批新生代 

华裔女作家的典型代表之一。她丰富的人生经历, 

使得其作品中充满了真实的感情。1989年她发表 

的第一部小说《喜福会》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部 

小说在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上占据了榜首达九个月之 

久。谭恩美擅长描写母女之间感情的纠葛。虽然也 

有很多小说家以此为写作题材,但谭恩美作为第二 

代的华裔,比他们多了一层文化上面的挣扎, 《喜 

福会》主要讲述美国出生的华裔女性的故事,具有 

典型的女性主义特征。 

一、故事梗概 

小说是以“喜福会”这个麻将俱乐部为中心场 

景的。四位华人母亲组成了这么一个聚会,她们又 

各自有一个华裔美国女儿。小说中的这四位母亲都 

有着苦不堪言的过去,经过了许多磨难才算是在美 

国站稳了脚跟。发起这个俱乐部的母亲叫做吴素 

云,她年轻的时候经历了内战,在战争中失去了一 

对双胞胎女儿,之后到了美国重新开始了新生活. 又有了现在的女儿吴精美:许安梅小时候经历了丧 

母的痛苦,母亲自杀后,她一人来到美国;龚琳达 

是个童养媳,十二岁就嫁到了婆家,备受婆婆的冷 

落和欺辱,最终骗过婆家人,来到了美国重新结婚 

成家;映映当年被丈夫遗弃,从富家小姐到贫苦百 

姓,过了十来年清贫生活后,跟一个美国人结了 

婚,来到了美国。虽然这四位母亲来自不同的地 

方,有着不同的悲惨经历,但是在“喜福会”,他 

们就像是相识了一辈子的老朋友,无话不谈。 

母亲们很爱她们的女儿,望女成风,但在现实 

生活中,女JLl"f]却很难得到真正的幸福。威芙莉尽 

管事业上有成就。经济上也独立,但是离婚后却不 

敢告诉母亲她打算再婚。露丝同样也经历着痛苦, 

她的丈夫提出了离婚,使得自己的精神几近崩溃。 

丽娜有一个凡事都要斤斤计较的丈夫,两人在经济 

上是完全的AA制。吴精美从小胆小怕事。受尽了 

威芙莉的欺凌。缺乏自立的精神。 

故事就是围绕着这四对母女展开的。小说先描 

写了华人移民母亲移民前在中国的非人待遇.然后 

和女儿在美国的现状作对比.每对母女之间都充满 

着各种各样的冲突。但女JD,l'Jq得知自己母亲的过去 

之后,精神上得到了宣泄和净化,最终她们之间的 

矛盾冲突得到了化解。 

收稿日期:2012—06一l1 作者简介:王贽(1982一),女,山西太原人,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助教。 

i46—--

——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总第104期) 

二、男权文化统治下的母女们 

1.母亲们遭受了性别和文化上的双重压迫 

中国的传统社会中,男权体制占据统治地位。 

男性主宰着一切。女性只是被支配的附属品.没有 

自我意识,也不可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成为“第二 

性”。父权制文化标准不仅有一种强制性,迫使妇 

女处于生活的底层,没有经济地位和闲暇时间。它 

还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妇女长期生活在父权 

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将这种强制的东西内化为自身 

的价值取向,社会因之只存在一种价值标准.这便 

是男性价值标准。《喜福会》中的母亲们,由于经 

济和感情上的附属性,除了“女儿”、 “妻子”、 

“母亲”、“婆婆”等称谓之外。没有一个独立的人 

的一切权利。像小说中的龚琳达,自小就是童养 

媳,去了婆家之后,想到的不是觉醒和反抗,而是 

不要给家族丢脸,这都是古训“三从四德”的教 

诲。她每天尽责地做家务、烧菜做饭。只是为了赢 

得洪太太的点头赞许。她已完全达到了男权社会对 

女性的要求,沦为一个为男性服务的工具。 

2.母亲们遭受了文化霸权的压迫 

这四位母亲最终打败了命运。从自己不幸的生 

活中逃脱出来。来到充满希望的美国.心想能在这 

里找到自己的幸福生活。可不想,在这个新世界里 

面,她们却无法抗拒西方文化霸权的影响,美国对 

她们而言,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而却不是梦实现 

的地方。从小受到中国传统儒家家庭伦理教育的她 

们,把孝顺母亲当做是理所应当的常理。而在美国 

出生长大的她们的女儿,却是西方文化的化身。在 

女儿眼中,她们的母亲是那么的因循守旧、古怪离 

奇。东西方不同的价值观发生碰撞.产生的矛盾可 

想而知。母亲认为女儿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她们自 

身意愿的传承,是代代相传的一环。所以母亲们对 

她们的女儿总是充满了指导和约束。梦想着女儿们 

有一天可以光宗耀祖。女儿们却对此种观念不屑一 

顾,认为母亲们很愚蠢,不了解她们的心思,只是 

每天逼迫她们学一些没有用的东西。这就出现了小 

说中吴素云每天逼迫只有十岁左右的吴精美学习弹 

奏钢琴.而吴精美每天所做的只不过是骗过那个又 

聋又老的钢琴老师。 

3.女儿们被西方文化霸权“边缘化” 

这四位女儿都是生长在美国,一直受美国文化 

的影响。在她们心中,美国是她们的祖国,至于母 

亲口中无数次提到过的中国,对于她们来说是何等 的遥远、陌生。当她们的母亲尝试向她们灌输传统 

思想的时候,她们所做的却是竭尽全力去摆脱华人 的身份成为一个地道的美国人。她们会主动地疏远 

自己的母亲和自己中华文化的背景。努力地融人西 

方主流的社会。她们不愿意去听取母亲给她们的生 

活上面的教导,执意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 

去生活。但是,虽然她们远离了中华文化的背景, 

嫁给了白人老公,语言交流上没有任何的障碍。却 

在现实的生活当中碰得头破血流。因为在白人眼 

中,她们永远是“他者”,永远是被排斥的对象。 

她们被西方主流文化边缘化了。 

三、女性的觉醒——争取女性的话语权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她的《第二性》中说道: 

“对于女性来说。听天由命只能意味着退让和逃避. 

除了谋求自身的解放,没有其他办法。”从她的言 

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想要获得和男性平等的权 

利和地位,方法只有一种——主动争取自己的话语 

权。文中的四位母亲最终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勇敢 

地站了起来,和命运做起了抗争。 

吴素云是几个母亲中最年长的一个.当年在中 

国时嫁给了一位国民党军官,生活得也算是不错。 

不过战乱最终还是殃及了她的生活,在去寻找丈夫 

的路上,由于自身病重,无人照顾,她不得不放弃 

了她出生不久的双胞胎女儿。最终她逃脱了苦海, 

千辛万苦来到美国。重新成立了自己的家庭,并又 

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许安梅的母亲自安梅小的时候就做了他人的小 

妾。不甘沉沦的安梅母亲,策划了自杀并用闹鬼来 

惊吓吴家的方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换来安梅在 

家中的地位和舒适的生活。这位伟大母亲的这种悲 

壮行为本身就是对男权体制的反抗,这种公然抗争 

也激发了安梅的反抗精神,从那天开始,安梅学会 

了大声说“不”。来到美国后,安梅也帮助了女儿 

露丝解决了她的婚姻问题。面对不敢站起来维护自 

己的女儿。安梅决定把自己的故事告诉女儿,女人 

们不应该这样忍气吞声地活着,要透过表面识人 

心.要对不忠的丈夫说“不”。这样,安梅指导着 

女儿打破了沉默,走出了婚姻危机的阴影,获得了 

新生。同样,龚琳达在中国时也受到了婆家的欺 

辱。龚琳达第一个丈夫不谙男女之事,婆婆却因为 

她没有给黄家生下儿子而百般的挑剔和责难。不愿 

意屈服于命运的琳达,无时无刻不想着逃脱这个家 

庭。在清明的一天,她利用黄家封建迷信的特点, 

47— 2012年 王 赞:论谭恩关作品中的女性主义特征 第3期 

编了一个梦告诉婆婆。说黄家的祖先想看天宇和她 

的婚礼,遵照祖先的意愿,天宇和她再一次举行了 

婚礼,但是象征着婚姻长久的蜡烛被吹灭了,祖先 

们很生气,要求取消这门婚事,如果执意结婚的 

话,天宇就会死去。黄家怕梦境变现实,只好让琳 

达离开。琳达的聪明睿智,最终使她摆脱了这段不 

幸的婚姻,重新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映映的过去同样不幸,得知丈夫从来没有对她 

忠诚过之后,她抛弃了封建男权文化对女性的规 

范,毅然打掉了腹中的胎儿。摆脱了封建的男权社 

会,她来到了美国。为了避免面对痛苦的过去,她 

长期处于沉默状态。当她看到自己的女儿也面临婚 

姻的不幸的时候,她毅然打破了沉默,开始指导女 

儿如何生活,如何解决自己婚姻中的问题。同样, 

她也把自己不幸的经历讲给女儿听。希望女儿不要 

犯同样的错误,希望女儿可以从她痛苦的经历中吸 

取教训,改变现在的一切。 

四位母亲都经历了不幸的过去,但可贵的是她 

们都敢于反抗压迫,不向命运屈服。这不仅使得她 

们得到了自己的幸福,还给自己的女儿们提供了指 引,教会了她们如何生活。 

综上所述,谭恩美在小说中排除男性形象,着 

力描写以母女关系为代表的女性关系,刻画了一个 

母性的世界.张扬着女性主体和女性意识。谭恩美 

不仅从内容上构建了女性主义价值观,而且构建了 

女性主义写作主体。这体现在其独特的“讲故事” 

的叙事策略,既打破了母女间的沉默,教育了女 

儿,又直面颠覆了男性话语权,从而在意识形态的 

层面上构建了女性主义写作主体,张扬了美国华裔 

族群的文化意识。把处于“边缘地位”的族裔文学 

推向了美国主流文学的舞台。 

参考文献: …1郎芳.《喜福会》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Ⅱ】.湖北师范学院 

学报,2009,(O4). 【2J谭恩美.喜福会【Mj.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王琨.论《喜福会》中母亲的女性主义形象Ⅲ.当代文学, 

2009,(5). 【4】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 ̄-[MI.北京:西苑出版社,2009. 【5】张岩冰.女权主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On Feminism in Amy Tan’s Works 

——A Cas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WANG Yun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Taiyuan University,Taiyan 030001,China) 

Abstract:Amy Tan is a minority writer who is located in the verge of sex and race in American literature wodd.As a woman, she is a“the other”in the male-dominated literary circle;as a minority writer。she is a“the other”as well to the American dominant culture.However,the dual personality characterizes her works by feminism.This thesis analyzes one of Amy Tan’s main works,The Joy Luck CZ曲,to interpret the feminism reflected in it. Key Words:Amy Tan;feminism;The Joy Luck Club 

4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