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选题名称 专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研究生学号 研究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攻读学位级别 论文起止年限 申请开题日期 开题报告填写事项 一、填写必须实事求是,字迹要端正、清楚。填写内容字体为:楷体小四号,行距为“固定值18”;签字必须用蓝、黑墨水笔,如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二、本报告的第一至第六部分由研究生本人填写(字数不少于2000字),其余部分由指导教师、开题报告评议小组、教研室(研究所)主任、学院(部)院长(主任)填写。 三、研究生开题报告日期规定为:研究生进校后第三学期完成。 四、开题报告评议小组由学院(部)统一集中组织,对开题报告不通过的要在1至2个月内补做,重新审核合格后,才允许正式进入论文阶段。 本课题涉及的内容(包括实验数据、计算机程序、导师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及心得等),除在毕业论文中所发表的之外,本人保证:未经导师正式同意,五年内不以任何形式向第三方公开。
研究生(签字) 导 师(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一、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创新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促进城市的创新能力也就成为提高城市整体竞争实力、促进城市繁荣的最关键因素。建立专利评价指标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才是高水准的竞争优势环境。在当前上海实施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优化发展环境的形势下,牢固树立专利战略意识,将专利指标列入统计指标,尤其应将自主知识产权指标纳入经济、科技工作的考核指标体系中,使其成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的重要条件,并且积极研究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使其真正起到作用。专利指标体系的建立将对城市经济、科技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政策导向作用。 当前在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发达国家是我们的最大竞争对手。科学地比较发达国家与上海的竞争力差距,同时对国内发达城市之间体现创新能力的专利进行比较研究,做到心中有数,是提高上海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当务之急。建立该评价体系正是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 首先,建立专利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反映并提高地区和企业的整体创新意识,这种创新意识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 第二,专利评价指标体系将所有与创新活动有关的参数具体化,使创新的过程一目了然。这些参数过去都不曾有公认的定义,即使有些参数有了定义,也没有得到一致的认可。现在,最大限度地将这些指标具体化,并给予一致的定义,具体的专利有一套量化的计算程序和方法,使得创新过程有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有了这样科学的专利评价指标体系,政策制定者将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科学的创新信息,对一个地区、一个领域的创新有整体的科学的认识,由此将为创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提供有效的手段。 第四,有了这个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不但可以比较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的创新环境差异,更重要的是可以比较创新的参数和过程,知道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
二、简述该领域目前的国内外先进水平 1999年3月底,日本特许厅公布了《知识产权管理评估指标》。该指标是日本特许厅总务课根据“知识产权管理评估指标制定委员会”的研讨结果制定的。《知识产权管理评估指标》主要由战略性指标和定量性指标构成。从技术要素、制度要素、经营要素等多方面因素对专利做出合理的判断。 美国知识产权咨询公司CHI具特色的“专利记分牌”就是颇具特色的一项研究。其特点是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科学论文和专利指标进行研究。目前,CHI首创的一套专利引用指标已被发达国家广泛采用。自2000年起,《企业技术评论》杂志根据CHI的数据库和研究成果,每年发表一次被称为“专利记分牌”的统计结果,用技术实力(综合指标)及专利数量、当前影响指数、科学联系、技术生命周期等5项指标分别为在美国专利申请量最大的150家公司按8个高新技术领域排定名次,以此清晰地分析世界各大公司在美国知识产权市场的竞争态势。“专利记分牌”不仅注重专利数量,而且其指标设计还可满足对企业质量的分析。例如,一件专利被后来的专利引用越多,说明该专利对后来技术发展的影响越大,处于核心技术专利的位臵。“专利记分牌”采用当前影响指数(企业专利被引用数/专利平均被引用数)可以反映专利质量和实际的技术影响力。如果实际被引用数与平均值相等,当前影响指数即为1;这个指数大于1,说明该企业专利在技术上有较大影响,小于1,则说明影响较小。再如,综合技术实力等于企业专利数量乘以当前影响指数。该项指标通过对专利数量规模进行质量加权来描述企业的技术实力。因为专利数量指标只能衡量技术发明活动的规模,无法反映其质量。将企业专利数量与当前影响指数相乘后,有关专利的数量指标就会被它的影响指标放大或缩小。此外,由“专利记分牌”统计指标生成的其他的评价指标如“专利活动指数”、“相对技术实力”、“技术生命周期”、“科学联系”等指标均可从不同方面反映专利的质量与技术水平。 2000年3月,在西班牙里斯本召开的欧盟理事会明确提出了建立欧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并将此作为提高欧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是将欧盟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知识经济社会的战略思想。该指标体系是知识产权指标体系重要的补充。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最重要表现形式是创新综合评价表。该表由17项与创新活动密切相关的指标组成,这17项指标分为4个类别,这4个类别分别是人力资源、新知识的产生、新知识的转移和应用以及创新的投入、产出和市场。通过创新评价表,更进一步支持了欧盟委员会《在以知识为动力的经济社会里的创新》文件里所确定的目标,并提供了对其工作计划进行“细微调整”的依据。 由此可见世界各国对专利指标的重视。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对专利指标体系作了大量研究。王亚刚等建立区域科技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将知识产权包括在科技产出指标中。 陆飞在对国内外有关专利评估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校专利业绩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技术原则,制订了评估方案,设计了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数量指标体系和管理指标体系两部分。应用该评估方案对上海10所高校1999年度的专利工作业绩进行了评估测算,排出的次序比较符合客观情况。杜晓君、张序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科技企业专利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第一,建立专利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第二,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高科技企业专利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对评价工作提出若干建议。 张新华给出了一种基于集对分析(SPA)的技术专利的综合评估的方法,建立了综合评估的数学模型,对技术专利进行了评估。章廷兵对专利进行了价值评估,分析了目前专利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即收益现值法、成本法及市场法均存在不同程度局限性,从而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阻碍了专利向生产力的转化。章廷兵在基本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对影响专利价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专利价值的模糊评价模型并针对具体案例作了研究分析。王九云在论述了专利保护层位的定义及对专利保护层位进行评价的必要性、主体和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科学的评价方法,提出了不同社会主体按高层位标准保护专利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杨中楷在 1997年基纳特和帕克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国专利保护水平按时间序列进行评价,揭示出我国专利保护提升的内在轨迹,明确我国专利保护水平的国际地位,力求为专利研究的深入进行奠定基础,服务于我国专利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杨思军等通过对中美两国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到专利技术转化等方面的比较,对我国高校的专利评价体系提出建议,引入当前影响因子、科学关联和技术周期等指标,提高专利质量标准的要求。强调专利的应用特性,利用专利许可收入指标,更准确地评价专利的市场接受度。林圣哲等应用期权理论中的Black-Sholes订价模型从财务方面评价专利的经济价值。田高良对现代企业专利分析与评价体系作了探讨,对专利占有、使用、投资、转让、投入与产出关系等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初审及流程管理部和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黄庆、曹津燕和刘祥等组成的课题组,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导,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从专利数量、质量和价值三方面综合考虑,构建了一套以数量类指标表征专利关注程度,以质量类指标表征科技创新程度,以价值类指标表征专利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作用的指标体系。对企业和区域的知识产权进行了评价,得出了有一定意义的评价结果。 目前专利评价指标体系普遍存在不完整、不规范的现象,对建立的指标体系的脉络把握不清,可操作性差。对每个指标要有具体的衡量标准,即对指标的定义、统计口径、统计时点缺乏具体的标准,普遍存在着专利成果性评价指标的缺失。现行项目评价体系中,科技管理部门虽已提出专利成果评价要求,但尚无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实务中的粗放化管理模式,使得成果的评价缺失科学性与公正性,亟需对现行评价指标体系予以创新。
三、课题所要研究的内容及实施方案: 1.技术创新测度与专利评价的理论基础研究 本文从技术创新角度切入,首先对技术创新和专利相关含义进行概括,结合区域经济和企业特点,分别对技术创新测度与专利评价进行界定,并阐明了技术创新测度与专利评价之间的关系。在分析技术创新测度与专利评价的基础上,总结技术创新测度与专利评价的原则和特点,找出影响技术创新测度与专利评价结果精确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2. 国内外专利评价指标体系比较研究 对欧、美和日本以及我国现有的专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存在的差距和异同点,吸收先进国家的专利评价指标的优点,为构建国内具有特色的专利指标体系作为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