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热潮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
有的发展机遇,也为高校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出了更高层
次的战略需求。为此,在探析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的基
础上,尝试提出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引入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
(PBL)模式。
标签: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PBL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1.092
1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我国在这一年开始在部分省市的
学校试点开展创业教育,但这项试点工作未能推广和坚持下去。我国大范围内创
新创业教育的兴起是随着一系列创业竞赛活动的开展而逐步推开的。自1999年
举办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以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十多
年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到2015
年12月,全国已有约2000所的高校开设了创新创业类教育课程和建立了各类大
学生创新创业场地,共计有600余万人次参与到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去。以
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由各省市举办的初赛到举办的全国
赛直接带动了全国1800余所高校的20余万名大学生参赛,目前大学校园的正在
形成一种全新的创新创业热潮。与此同时,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和
方案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和探索,形成了一些模式。一是围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提高为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放在突出位置,
并通过各种项目载体,拓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放
在大学大学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展开。二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
模式。该模式通过建立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专门机构
开展创业教育,并且聘请具有实战经验的社会创业精英们进行授课,教授学生创
业技能,并在创业资金、企业管理、法律等多方面提供创业咨询服务;三是创新
教育引导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注重将
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贯穿在知识讲授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在参与各类科研学术竞
赛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具备基本的创新能力后再推动创业能
力培养。就现状而言,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迎来了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政
府政策支持最好的时代,但同时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匮
乏、课程重创业管理轻创业基础、创业教育方法缺乏系统性等多方面的问题。结
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培养发展思维和解
决问题能力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之一,故本文提出将基于问题的学习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模式应用到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去,以促使我国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2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的内涵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Learning,简称PBL)模式是指以“问题”
为核心的,以设定复杂而有意义问题的方式,要求学习者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来
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
识和创新能力。PBL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课程。作为学习方式,它要求学
习者在面对问题时,能够具备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作
为课程,它要求学习者需具备关键的知识储备,具备熟练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
能力,以及参与团队协助的能力,同时要精心选择和设计问题,使学习者在解决
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目标。PBL模式这种以问题的解决为导向
的学习模式,本质上是基于问题的解决而存在的,相较于其他的学习模式,它具
有主动发现、协作互助、发散思维等特点和优点。而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也是倡
导创业者具备开拓发现的精神,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将PBL模式的
特点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丰富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和实践探索。
3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因其倡导发现式学习,培养学习者的独立思维
和解决实际复杂问题能力的特点,与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
吻合,因此可以将这种教育模式引入到目前的创业创业教育中,形成创新创业教
育传统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第一,构建以通识教育为主的PBL创新创业教学平台,培养大学生的综合
素质能力。我们可以参照国外高校普遍推行的大类培养方式,在大一、大二年级
推行大学生通识教育,发现和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在低年级学生主要开展
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类课程学习,辅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兴趣激发
等多元性课程,使得学生掌握基本学科知识,提升学生自我规划能力,为开展
PBL创新创业教育打好人才培养的基础。
第二,构建培育创新创业意识的实践教学课堂,培养大学生创业理论水平与
实践操作能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培养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的人。要通过各类实践教学课堂,引入PBL教学模式,围绕培养学生的质疑力、
协同力、观察力、领导力等能力培养为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生,设
定有针对性的PBL问题情境,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开设创业基础课、创业管理
课,鼓励学生创办创业社团、创业论坛等方式,培育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
神、创新创业能力,运用PBL模式进行一些创业实践课题的探讨和研究,对这
部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进行进一步提升和深化,这是开展基于问题的学
习(PBL)模式的核心和关键。
第三,构建以创业实践体验为主的创新创业实践运用平台。在学生具备初步
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后,可以有意识的安排学生参与各类实践类赛事活动,通
过参赛来检验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性的“挑战杯”、
ACM、“互联网”等创业大赛,校内的创新创业赛事选拔等途径,达到以赛代练,
以赛促学的目的。这是对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和修正
的重要步骤。对创业学生而言,通过参与创业比赛,可以获得创业各个方面的经
验和学习,发现自身创业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对于学校而言,可以检验创新创业
教育的效果,对创新创业教育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
第四,构建以支持创新创业实战为主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经过大学前期通
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系统培训及各类创新创业实践的热身锻炼,学生已在专业知
识、职业技能等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此时需要进行创新创业实战的检验。学校
通过建设创新创业学院(中心)、创业园、科技园、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
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支持平台,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
并利用国家、地方各类创业优惠政策,为创新创业学生开通创新创业便捷服务平
台,并鼓励开展各类院校之间、国际之间创新创业的交流与合作,进行各类创新
创业教育经验和成果的借鉴和融合,这是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的重
要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济华.“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
(3).
[2]姜美玲.基于问题的学习:一种可资借鉴的教学模式[J].全球教育展望,
2003,(3).
[3]袁贵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力做好2016届高校毕
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201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上的讲话)
[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