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9期
北方池塘养鱼越冬管理技术
宋毅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总结了北方池塘养鱼安全越冬管理技术,包括鱼类越冬前安全检查,严格监测水质,保持水体肥度适宜和供氧充足,适时使用 药物“封塘”,封冰期管理,解冻后池塘处理等内容,以期为北方池塘养鱼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池塘养鱼;越冬管理;冬前检查;水质监测;封塘;北方地区 中国分类号 s964_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9—034_4一O1
随着养殖技术日益提高,北方的精养池塘由于放养密
度较大,如鲤鱼为1.8万~3.0万尾/hm 。整个养殖周期内要
投喂大量的饲料和投入较高的成本,而在饲料品种选择、投
饵率等方面又都存在较大差别,养殖过程中由于不能合理
使用鱼药,可能造成鱼类发生药害,产生肝、胆、肾病变 。
在鱼类度过漫长的封冰期。每个养殖业主管理水平不同,很
容易造成鱼类营养不良,使鱼体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下降,
导致营养代谢失衡,引起内脏组织病变或脂肪肝等情况,对
鱼类安全越冬极为不利。 1鱼类越冬前安全检查
为了保护养殖者的经济利益,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应注 重提高鱼体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通过越冬前的安全检查.
抓住鱼类摄食的最后时机,通过内服途径,根据鱼类体内营
养状况适度补给,预防和及时治疗鱼病,强化鱼类健康,避 免鱼类越冬大批死亡,从而保证鱼类安全越冬。
在鱼类停食前15 d进行越冬安全检查。健康鱼鳃无粘
液,鳃丝鲜红、不肿胀、不分瓣;体表鳞片完整,无疾病现象,
光滑;肠道无寄生虫、无肠炎,弹性好;肝胰脏毛细血管循环
通畅,色泽匀称;肾、胆、脾无异常。检查内容:一是鳃。查看
鱼鳃有无致病菌、寄生虫,鳃丝是否正常。如果有寄生虫和
致病菌,应当选择合适的消毒杀菌剂或适用的杀虫剂。鳃丝
肿胀的,根据病因用药。二是体表。查看其有无出血,光滑
度、粘液是否正常,是否有寄生虫等。三是肠道。检查鱼的肠 道是否有弹性,有无寄生虫、炎症,以及肠系膜的完好率等,
并根据发病情况选用药剂。四是肝胰脏。检查肝胰脏是否正
常,一般健康的为色泽均匀,并查看是否有脂肪肝。如果不 正常,应当采取养肝保肝措施,降脂解毒。五是肾和胆囊。检
查有无胆汁外泄,观察色泽是否正常,是否出现变性现象。
对于不正常情况,及时进行利胆调理翻。
2严格监测水质 养殖水体的水质指标,是决定鱼类越冬安全的因素,当
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pH值有1种或1种以上指标严重
超标时,都会严重影响鱼类的越冬安全,同时也影响药物
“封塘”的进行。因此,在封冰前10—15 d要对越冬池塘的水
质进行检测,如果水体中有的指标严重超标,要采取相应的
措施来解决,如pH值偏低或偏高,要使用生石灰或酸类物 质调节;氨氮严重超标时,可使用一些吸附剂:亚硝酸盐严
重超标,使用亚硝酸盐降解剂。保持水体中pH值在7.0~
8.5,氨氮不超过0.4mg/L,亚硝酸盐不超过0.01 mg/L。
收藕日期2012—03—20
344 3保持水体肥度适宜和供氧充足 水质过肥,有机耗氧量高,溶解氧波动较大,连续阴天
容易引起缺氧,要泼洒硫酸铜或有机氯来杀灭一定量的浮
游生物H ;水质过瘦,水体中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就少,容
易引起鱼类“浮头”。此时要进行适当肥水,泼洒一些石灰、
磷酸二氢钾等,保持有机耗氧量(COD)不超过25 mg/L。
有条件的池塘,要排出部分老水,灌注新水至越冬水
位,如果是含铁量大的井水,每次加水量不超过5—10 cm,防
止铁离子氧化导致池水缺氧;使水体保持清新略带浅绿色,
达到透明度为(45 ̄5)cm。
4适时使用药物“封塘”
精养池塘的特点是密度大、产量高,但是投入饲料量
大,容易造成鱼塘中鱼类排泄物增多,有机质含量超标。为
了改善水体质量。一般采取“封塘”措施,即在鱼类停食以后
封冰前。为了防治鱼类病害、处理池塘水质,采取泼洒杀菌
剂、消毒剂、杀虫剂等措施。一般有机质含量高的水体在封
冰后,往往溶解氧含量变化较大,尤其是立春时节,有机耗
氧量高,有毒有害物质积累,严重地污染了水体环境。如不
及时采取措施,常造成鱼类冰下浮头,导致成批死亡,给养
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解冻前20 d左右,鱼类也容易患
气泡病、出血病等,是由于池水溶氧过饱和所引起的。在解
冻之后,河水融化,也容易造成鱼类的水霉、竖鳞、出血等,
严重的呈暴发性发生。引起大批死亡。为了避免上述现象,
应当为鱼类创造一个良好的越冬环境。通过“封塘”措施,消
除病原体和有毒有害物质,减少有机耗氧量,降低池塘水体
中的有机质含量。“封塘”耍在封冰前7~10 d进行,根据池水
的具体情况。本着“有病治病、无病预防”的原则,选择适当
的药物进行“封塘”问。
“封塘”药物的选择:一是肥水池塘。选择0.5—0.7 mg/kg 有机氯+0.5~0.7 mg/kg硫酸铜+0.3—0.5 mg,l【g敌百虫对水全
池泼洒。从而达到杀菌、杀虫的目的。二是瘦水池塘。先选用
0.3~0.5 mg/kg敌百虫对水全池泼洒,杀虫;翌日选用二氧化
氯或碘制剂进行杀菌,然后泼洒磷酸二氢钾进行肥水。
5封冰期管理
池塘封冰后.要坚持清扫积雪,如遇“雪封冰”可采取
“破乌冰,重新结明冰”的办法处理,确保冰层的透光率。漏
水塘冰下补水,防止铁离子氧化大量耗氧,不能直接把铁离
子含量高的水源水管放入池塘。每次加注新水不得超过
5 em,以免导致鱼类冰下缺氧浮头。立春前3 d,破冰眼释放
(下转第347页)
陈素娟等:201 1年杭州蚕种场蚕桑生产措施及成效
用普通蚕的上簇方法,不但密集,并且都在一楼上簇,空气较
差,湿度较大,从而不同程度降低结茧率,影响克蚁收茧量。
3.2成本增加。养蚕户积极性受挫
虽然种茧价格比普通茧价格高出许多,但是由于劳动
力成本上升,与其他产业相比,整个蚕种行业优势难以体现
出来。影响了原蚕户饲养原蚕的积极性,原蚕订种户在后期
退种现象比较严重,已出库的蚕种都加压在别的原蚕户饲养
量上.导致蚕室蚕具严重不足,影响克蚁收茧量。
3-3饲养点严重分散
2011年春期杭州蚕种场共有饲养点4个,制种点2个, 由于各原蚕点饲养种蚕积极性不高,随着职工逐年退休以
及人员的分流,每个点的熟练工相对缺少,点多而每个点的
量较少造成人均可承担的饲养量减少,导致劳动成本、物资
成本等大大增加。
4参考文献 【1】吕立芹,周凤霞.浅谈提高农村原蚕区公斤茧制种量的体会[J].蚕桑 通报,2011(5):37. 【2】钱忠兵.我国家蚕人工饲料育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畜牧与饲料科 学,2010(9):117—118,133. 【3]张如斌_/J、蚕共育技术要点[J】.畜牧与饲料科学,2OO9(5):169—170. [4]孙帆.蚕常见病的症状识别技术叨.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25):96— 97,101.
(上接第343页) 2.7病害防治
田螺生存能力强。很少有病害发生。平时注意用生石灰 全池泼洒,便于杀菌、补充钙质及调节pH值。可用福尔马林
或高锰酸钾治疗螺壳表面附的藻类和固着类纤毛虫,具体
方法:全池泼洒浓度为5 mg/L的福尔马林,24 h后进行大
量换水;或在换水后全池泼洒浓度为0.5 mg/L的高锰酸钾。 2.8收获和捕捞
饲养8个月基本可达上市规格。当年3月下旬至4月 上旬产出仔螺,个体体重可达8—10 g,到翌年3—4月可达
到10~20 g,一般池塘养殖产量可达15.0~22.5 t/hm2。采取捕 大留小的方法收获和捕捞田螺,留足50%~60%种螺用于翌
年繁殖,未达到上市规格的小螺继续留在池塘饲养,其他 成螺陆续捕捞上市。每年清明前后捕捞的田螺肉味最为鲜
美。采取带水抄网捕捞和设置地笼的方法;在水温较高的夏
秋季节,傍晚在池塘四周放置浸湿的草把,翌日清晨在草 把上捡拾;水温较低的冬秋季节,一般进行干塘捕捞。在捕
捞操作时,要尽量避免损害小螺及种螺。为保证池塘田螺正
常养殖,高峰期间,田螺怀胎产仔阶段(6月上旬、8月中旬、
9月下旬)严禁捕捞。田螺不宜带水运输,只能干运,否则会
引起缺氧死亡,同时注意运输时气温不能过高或过低。
3参考文献
【lJ1林桂寿.人工养殖田螺技术[J].科学养鱼,1989(5):16—17. 【2]刘承训,马彦江.养殖田螺新技术[J].农村天地,2003(9):19. 【3]黄富友,苏小平,赵书贤,等.田螺池塘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04 (2):47-49. [4]郭津伍.田螺的人工养殖[J].农资科技,1999(1):25—26.
(上接第344页)
有毒有害气体,如氨及硫化氢等,每3 333 m 左右应破1个
2 m 左右的冰眼。此时可在冰眼处泼洒敌百虫,解决浮游
动物繁殖过剩的问题。如果池水有机耗氧量大,有机质含量
过高,可以通过增氧机曝气解决。如果不破冰或者不使用增
氧机,可在12月中旬以后,每天使用鼓风泵向池塘中充气,
持续到2月末左右。
6解冻后池塘处理 池塘解冻后,视水质及鱼类的健康状况全池泼洒1次 杀菌药或杀菌药+硫酸铜,预防这一时期由于低温引发的鱼
类出血病。用药3 d后。换水1/3—1/2。
7参考文献 【1]谭玉钧.淡水养殖【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4. 【2]赵子明.池塘养鱼【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3】黄琪炎.水产动物疾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4]任建敏.淮北地区池塘养鱼技术要点叨.畜牧与饲料科学,201 1(2):91-94. 【5]李海洋,侯冠军,何吉祥,等.安徽省东至县黄泥湖池塘草鱼主养技术 模式[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9):99—100. 【6]李馨,杨隽,夏成,等.寒区池塘生态养鱼的关键技术[J】_畜牧与饲料 科学。2009(1):144—146.
(上接第345页)
利用池塘物质转换各个环节的饵料生物和水体空间,提高
养鱼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还可进行轮捕轮放,捕大留
小,连续高产。因此,这种养殖模式具有高效、稳产、减少用
水量和有机物排放量的优点。能有效提高整个养殖系统的
生态和经济效益,达到持续、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3.4加快池塘修复改造步伐。挖掘渔业生产潜力
宁国市部分养殖池塘老化,养殖产量和效益很低,亟需
进行改造。据粗略估算,如通过改造后平均加深池塘l m,可
增加常规养殖品种产量约1.80~2.25 t/llm2,在不增加养殖面
积的前提下,若全市每年改造池塘66.67 hmz,则可增加成鱼
总产量120~150 t,增加收入156万一195万元。同时通过池
塘改造,减少了池塘底层的有机质,减少污染,提高水产品
质量,实现环境与效益双赢。
3.5加强人工放流。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人工放流是水产资源增殖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将人工 培育的经济水产品苗种或采捕的自然苗种进行人工投放,
使其在一定自然水域环境中生长,用以补充日趋减少的资
源量或填补某种资源的空白。宁国市每年在大中型水库和
境内主要河流实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资金投入逐年
增加,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特别是生态效益日益显现。据评
估,人工增殖放流效果显著,水域渔业种群结构得到恢复,
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
与自然和谐相处。
4参考文献 [1】赵世亮.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J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 (5):53—54. [2】张旭,王京树,杨元金,等.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_畜牧 与饲料科学,2011(2):101—102. [3】李咏梅.水产品加工中蛋白酶的应用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 (8):35-37. 【4】肖国华.白洋淀水产养殖环境现状及生态渔业发展思路[J].河北渔 业.2011(10):47—49. f5】宋彩芹,张红星.陕西合阳生态渔业的建设及对策[J】.河南水产,2011 (3):49—50.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