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略)
课程名称:《医患沟通理论与实践》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开课(二级)学院:曙光临床医学院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 1.5分
学时:课程总学时为24学时 ,其中课堂讲授12学时,PBL、健康宣教12学时。
前期课程:医学伦理学;法律基础;社会医学学
授课对象:医、药、针推、基、药学、运、针推伤、中西(五)、康复、骨伤、
医(七)、中西(七)、基(七)、医药(七)、针英(七)等本科各专业。
考核方式:SP健康宣教结合PBL评价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医患沟通理论与实践》是一门融和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律、社会语言学与临
床医学等学科知识的特定临床实践性课程,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医患关系本质、探
讨构筑和谐关系的语言与非语言技巧,并帮助医学生在临床中予以实际应用,为
提高自身临床医学素质、为全面提升医院服务水平、最终促进社会安定、团结、
和谐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依据《医患沟通理论与实践》大纲,遵循医学人文性、经验性和循证性的规律,
强调沟通能力实训,安排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
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建构,注重教学环节中的逻辑性、递进性。
本课程主要通过理论讲授与录像观摩、结合PBL教学、角色扮演、与SP健康
宣教,使医学生深刻认识到医患沟通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医患沟通基本技巧,从
而为其今后医学生涯中运用良好的临床诊疗技术为病人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
本课程教学内容共分为三部分,10个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通过教授医患沟通的基本概念、医患沟通的学习方法、医患沟通技
巧、医患沟通情景交流艺术等方面,揭示医患关系紧张的本质并显示缓解医患关
系的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分别结合各学科特点介绍现代医患沟通原则、语言与非语言的医患
沟通技巧、在临床实际情景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医患沟通理论的机会,引入PBL、角色扮演、SP
健康宣教等元素,通过教学问题及配套案例的设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
组讨论来达到教学要求。目前PBL 学习比例已达整个教学安排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