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x0001__x0001_ 页脚内容9 中华医学科技奖形式审查结果公布 年份 2018 推荐奖种 医学科学技术奖 项目名称 创面修复微环境调控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推荐单位 推荐单位:江苏省医学会 推荐意见: 吕国忠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长期从事烧创伤创面修复相关临床、基础和转化医学研究工作。近年来,该团队先后承担了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联合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无锡贝迪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深入开展了创面修复的研发,获得了国内外领先的科技成果和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有效地推动了伤口治疗技术的发展。 该项目首次明确了影响创面修复的关键微环境要素,即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和理化环境;并建立了优化不同微环境要素的生物材料学方法,通过材料性能的优化实现了对微环境要素的有效调控,系统提出了“调控创面愈合微环境,实现主动修复”的理念,并形成了相应的调控创面愈合微环境的关键技术,本项目部分材料已得到临床转化,获得了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相应产品得到了全国600多家医院的临床推广和应用。该项目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有效地推动了创面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本单位审查,该项目填报内容属实,符合中华医学科技奖的申报条件,申报书内容符合要求,项目信息已按要求进行公示,公示期内无异议。推荐该项目申报中华医学科技奖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项目简介 烧、创伤所导致的皮肤创面与缺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如不能及时和有效治疗,往往造成创面延迟愈合,或导致瘢痕畸形、功能障碍甚至恶变等严重后果。因此,如何加速创面愈合和提高创面修复质量一直是外科学研究领域广受关注的医学难题。传统的治疗技术远未满足临床要求。本项目的主要科技创新之处在于:首次阐明了影响创面修复的微环境要素,即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和理化环境;建立了优化不同微环境要素的生物材料学方法,通过材料性能的优化实现了对微环境要素的有效调控,提出了“调控创面愈合微环境,实现主动修复”的理念,并形成了相应的调控创面愈合微环境的实用关键技术,获得了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相关产品在全国 600 多家医院临床推广和应用。项目有效地推动了创面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显示了良好的科学和临床应用价值,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主要科技创新成果如下: 1、首次系统阐明了影响创面愈合的关键微环境因素及其重要作用。发现适度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理化环境等是影响创面修复的关键。创面炎症反应是影响创面愈合速度和质量的基础,细胞外基质(ECM)的微结构和力学性质对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细胞行为的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理化环境是营造皮肤组织再生微环境的基础。 2、研发了调控创面修复微环境的多种新材料,提出“主动修复”新理念。通过优化材料力学的性质,构建了具有自身趋血管化作用的三维多孔支架材料,有效促进了创基血管化;构建了纳米纤维多孔海绵,有效地促进了血管化类真皮组织再生;通过材料取向态的设计,实现了成纤维细胞、表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生长和聚集过程的调控;通过活性分子的复合设计,实现了对创面修复不同阶段控制炎症反应程度的调控。通过不同材料的复合,实现了湿性愈合环境的营造。基于上述不同策略,提出了“调控创面愈合微环境,实现主动修复”的理念。 _x0001__x0001_ 页脚内容9 3、创建了临床改善创面愈合微环境,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的新材料产品。开发了调控
创面愈合微环境的胶原蛋白和丝蛋白海绵产品,获医疗器械注册证3项,其中III 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项。相关产品在全国600 余家医院临床推广和应用6万多例,与传统的治疗技术相比,深度创面愈合时间缩短4.1±1.6天,并且,愈合质量显著改善。 4、本项目关键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并产生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4项,依托项目关键技术所发表SCI论文20篇,他引总次数233次,参编专科教材2部,在国际国内大会报告30余次。项目建立的创面修复微环境调控的关键技术在上海长海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等600多家医院推广和应用,培养硕士研究生26名,博士研究生11名。项目负责人受聘为多个国家级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整形烧伤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等。近3年研发的产品新增效益1.3亿元。项目关键技术和材料在八二昆山爆炸等突发事件伤员的救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得到国家和省部领导的认可。本项目极大地推动了创面修复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序号 类别 国别 授权号 授权 时间 知识产权具体名称 发明人
1 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 CN201410191787.4 2015-09-16 一种制备胶原蛋白/硅胶膜双层支架的方法 任伟业;陈敬华;陆金婷;魏玲
2 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 ZL201310264725.7 2015-04-29 一种制备胶原蛋白改性再生纤维素复合材料的方法 任伟业;陈敬华;陆金婷;刘石林
3 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 ZL201310123232.1 2015-05-20 一种具有自抗炎功能的胶原基海绵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 陈荆晓;宋加毅;邓超;陈敬华
4 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 ZL201010233425.9 2013-04-10 一种丝素蛋白多孔三维材料的制备方法 张冰;吕强;李明忠;卢神州;王建南
5 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 ZL201010583195.9 2013-06-19 一种纳米纤维化丝素蛋白基多孔支架的制备方法 吕强;罗峥
6 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 ZL201110361186.X 2013-03-13 胶原蛋白海绵的制备工艺 任伟业 7 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 ZL201110361034.X 2015-01-07 一种具有三螺旋结构的活性胶原的制备方法 任伟业 8 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 ZL201110029805.5 2013-06-19 一种高强度生物支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吕强;罗峥 9 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 ZL201010233435.2 2012-06-丝素蛋白多孔三维材料的制备方法 张冰;吕强;李明忠;卢神_x0001__x0001_ 页脚内容9 06 州;王建南
10 中国发明专利 中国 ZL201110447962.8 2014-02-26 一种丝素蛋白多孔三维材料的制备方法 吕强;姚丹语;赵荟菁;刘珊珊 代表性论文目录
序号 论文名称 刊名 年,卷(期)及页码 影响 因子 通讯作者(含共同) SCI 他引次数 他引总次数
通讯作者单位是否含国外单位
1 Immunomodulatory activity of heparan sulfate mimetics from Escherichia coli K5 capsular polysaccharide in vitro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5;115:643-650 14 Jinghua Chen 11 11 否
2 Mechanism of the immunostimulatory activity by a polysaccharide from Dictyophora indusia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16;91:752-759 1 Jinghua Chen 6 8 否 3 Collagen–PVP hybrid based anti-inflammatory hydrogel for wound repairing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2013;172:e129-e130 1 Jinghua Chen 3 4 否 4 Silk biomaterials with vascularization capacity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6;26:421-436 1 Guozhong Lu (Qiang Lu) 13 13 否 5 Silk scaffolds with tunable mechanical capability for cell differentiation Acta Biomaterialia 2015;20:22-31 1 Qiang Lu 13 13 否
6 Nanoscale control of silks for nanofibrou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14;2:2622-2633 1 Qiang Lu (Baoqi 8 9 否 _x0001__x0001_
页脚内容9 scaffold formation with improved porous structure B Zuo)
7 Hydrogel assembly with hierarchical alignment by nalancing electrostatic forces 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 2016, 3, 1500687 1 Qiang Lu 2 3 否
8 Reversible hydrogel-solution system of silk with high beta-sheet content Biomacromolecules 2014;15:3044-3051 1 Qiang Lu 17 17 否
9 In situ supramolecular hydrogel based on hyaluronic acid and dextran derivatives as cell scaffold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A 2016;104:2263-2270 1 Jinghua Chen 1 1 否
10 Silk porous scaffolds with nanofibrous microstructures and tunable properties Colloids &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2014, 120(8):28-37 1 Qiang Lu 10 12 否
11 The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egenerated cellulose/collagen composite hydrogel films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14;107:57-64 1 Jinghua Chen 22 23 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