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PPT
难循环:全世界钢产量的1/3、铜产量的 1/2、纸制品的1/3来自于循环使用。一些 发达国家在17个产业部类的生产中,水 资源的消耗速率已达零增长。而我国能 源利用率为3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为55%,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分 别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个、25个和20个 百分点。
低效率:我国全社会从业人员的劳动生 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46、日本的1/41、 法国的1/34、德国的1/32。我国第二产业 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3、日本的 1/18、法国的1/16、德国的1/12、韩国的 1/7。我国重点煤矿原煤生产效率是每人 每天3.4吨。而美国是44吨,德国为11吨, 俄罗斯为9吨。
就我国而言,形势也十分严峻。随着我国人口的迅 速增长和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环境质量急剧恶化。
我国的GDP以每年8-12%的 速度增长,环境损失也占当年 GDP的8-13%。七大水系 40%的水已经完全丧失使用 功能。全国17%的土地已彻 底荒漠化,30%的土地被酸 雨污染。目前有3亿农民饮用 不合格的水,4亿的城市人口 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70 %死亡的癌症患者与污染相关。
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5%, 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而城乡居民 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 元,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08 年8月29日《中国青年报》)
毋庸置疑,30年前的那场发轫于农村的经济改 革给中国带来无比的活力。30年间,从农村到 城市,沧桑巨变。但不容忽视的是,高速发展 也带来了巨大隐患——东西差距、城乡差距、
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 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 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 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国内外对发展的认识,大体经历了 四个阶段
发展=经济增长
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
四个阶段
发展=可持续发展
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
从发展观念看,在这四个阶段中,
发展的本质经历了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 发展的内涵由单纯的经济层面逐步渗透到非经济层面; 发展的质量由注重单一的经济增长过渡到经济与社会、经济 与环境、经济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
高消耗:我国资源消费水平明显偏高。 每万美元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 锌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6、4.8、4.9、 4.9、4.4倍;
高排放:我国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 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 生的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
多占地:土地成本上升。2006年 10月31日,国土资源部公布了全 国耕地面积是18.27亿亩,18亿 亩是红线,不能突破。
据统计,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以年均 29%的速度递 增。2005年,全国发生环境污染纠纷5万起,对抗程度明显 高于其它群体性事件。环境问题对社会稳定形成严峻挑战。 (06—6万)
水环境治理:新的“抗日战争”
2006年9月,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 在第五届世界水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面临的最严重 的、最艰难的挑战, 就是水环境治理的 挑战,这种挑战有 人把它说成是新的 “抗日战争”。
主要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和根据 (为什么?)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是什么?)
三、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怎么做?)
关于形成背景的最新概括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 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 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十七大报告
原因:
(一)形势所迫(国内现状) (二)形势所逼(国际形势) (三)行动自觉(执政理念)
在这个问题上,容 不得任何人破坏。
背景:每年200亿吨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流经城 市的河段,90%的水体受到污染,可以说是“有河皆污”。
07年世界银行公布了一份题为“中国环 境污染损失”的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每 年因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相当于1千亿美元,大约占中国国内生产 总值的5.8%。
有关中国奶粉丑闻的消息一天比一天糟糕。最初 见于中国媒体的报道是9月10日关于大型奶制品企 业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儿奶粉含有毒素的报道,但 随后波及到21个其他奶制品企业,包括中国奶业 三巨头蒙牛、伊利和光明。四名儿童死亡, 53,000名儿童致病,事态在短期内不会平息。
一家咨询机构Interbrand的调查显示,奥运后得到 提升的“中国制造”品牌形象被奶粉丑闻彻底摧 毁。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2008年9月25日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 引发的奶制品安全事件 ,给婴幼儿的生命健康 造成很大危害,给中国 奶业以至整个食品行业 声誉带来极坏的影响。 ——10月6日国务院 常务会议
问题奶粉谋杀儿童 毁坏中国的海外形象
Tainted milk kills children—and harms China's image abroad
该报告对中国近年来环境污染调查结果显 示:中国每年因污染而早逝的人口高达 75万人,并绘制了相关的死亡人口分布 图。
一方面是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绩
一方面是环境、安全和子孙后代 的健康
——孰轻孰重??
二是在克服平均主义的同时出现了城乡差距、区 域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80年代中期,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为1.86 倍左右,2006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 3.3倍左右。如果把各种福利因素计算在内, 中国城乡的实际收入差距大约在5—6倍。 (迟福林)
一是在创造和积累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出现 了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的问题;
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 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 巨大的发展成本 低工资、低福利
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 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 历史上最多的人口, 担负着历史上最空前 的资源消耗和经济活 动,面临着历史上最 为突出的生态环境挑 战。——清华大学胡 鞍钢
三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 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
“六个最”
当前中国社会形势极其严峻,再次进入关
键时期: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 整;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下岗洪水” 和“失业洪水”;世界上最显著的城 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世界上基尼系数 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世界上最严重 的腐败及其最大的经济损失;世界最 大范围的生态环境破坏。
中国的城乡差距世界最高。(中国社科院 经济研究所《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 2004)
地区之间贫富差距也很大,东部最富省份与西 部最穷省份的人均GDP相差十多倍。 而且差 距仍在继续拉大。
“村东十个穷光蛋,村西有 个杨百万,人均收入算一算, 个个收入超十万”。
8月28日,农业部部长 孙政才在向全国人大常 委会作国务院关于促进 农民稳定增收情况的报 告时指出,近几年是我 国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 几年,但城乡居民收入 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第四,保证我们将从根本上改善中国产品质量和 食品安全。 (温家宝08,09,23于美国)
形势所逼?
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同样,中国的 发展也离不开世界。
四大压力: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 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 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 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 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拉美现象(拉美化陷阱)
“拉美化陷阱”——拉美国家遵循“先经济增 长,后收入分配”的发展思路,即认为增长与 公平在一定时期具有不相容性,因而首先必须 实现增长,而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滴漏效应” 会使大多数人受益,从而使收入分配得到改善。 拉美经委会也认为:“重要的是发展”,确信 “社会不公将会在强大的发展动力中逐步消 除”。
92%
石油
全世界GDP
95%
中国占5%
60%
68%
80%
煤
钢
氧化铝
52%
水泥
8%
40%
32%
20%
48%
中国消耗全球资源比例
由于传统发展模式的粗放,其能耗资源相当于世界平 均水平的2.2倍。2007年,中国生产了全球5%的GDP, 却消耗了全球7.8%的石油、40%的煤、32%的粗钢、 20%的氧化铝和48%的水泥。这种高消耗,显然是与建设 资源节约型社会背道而驰的。
就发达国家而言,“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是惨痛的。 最早的工业国英国,其首都伦敦在二氧化硫等污染 物的笼罩下一度成为“死亡之都”; 最大的工业国美国,其国土曾被“黑风暴”肆虐十 年,浩瀚的五大湖至今仍“鱼生凋敝”;
莱茵河在德国工业化时期号称“欧洲公共厕所”, 鱼类完全消失; 日本环境公害事件,污染人员达20万人,被认为是 “仅次于广岛、长崎原子弹的人为灾害之后世界历史 上最恐怖的公害病”。
三条教训一个承诺
第一,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决不能以牺牲 人的健康和生命换取企业的利益和经济的发展。
第二,加强制度建设,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要 重视监督和检查。
第三,重视社会道德。一个企业家的身上应该留 着道德的血液。经济首先是那些看的见得企业、 技术、产品和管理,但在这背后引导他们,并受 他们影响的是理念、道德和责任。只有两者加在 一起才能够成经济和企业的DNA。
党的十七大
科学发展观载入党章 对科学发展观做了深刻阐述 十七大报告通篇贯穿了一个
灵魂-----科学发展观 为什么如此重视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呢?
科学发展观的定性、定位: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 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 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形势所迫?
是天灾还是人祸? 资源、环境、灾害(直接动
因) 基本国情(现实依据)
成绩与问题同时存在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 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 既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 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 环境以及各种突发性灾害等方面 的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