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1,2O1O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10年第2l期 我国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走向研究 徐继鹏 周庆源 韩 莹 (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摘要: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可以视为政社关系的一个缩影,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社会组织对我 国政府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政府与社会组织走合作路线的理论及现实背案,并从政府提高对社会组织的信任、放 松对其的管制,积极营造合作环境以及提升社会组织核心能力,实现与政府的资源互补两个层面分析了实现两者之间均衡 合作关系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政府;社会组织;均衡合作;路径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092-01 社会组织的非营利性与社会公益性以及其在实际社会 生活中的积极作用,理论上应使得任何一个服务型政府都 必须科学的、有效的加以吸纳、整合其力量,但事实上,社会 组织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却十分微妙。就政府而言,其怀着 矛盾的心理对待社会组织的存在及发展,对社会组织的发 展基本采取的是“不承认、不取缔、不宣传”的态度。社会组 织的生存和发展也因此受到牵制与阻碍。因此,理顺政府 与社会组织的关系,实现两者各司其职,相得益彰的公共领 域管理的新格局就有了其重要意义。 1 我国社会组织对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1.1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我国政府正进行着由经济性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职能 转换,实现“小政府,大社会”格局,这就要求划分政府职能, 纠正政府的职能错位,即政府应退出不应由其管理的事务。 社会组织恰恰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基础,社会组织以其自愿 性利用社会资源,承担了部分社会管理事务。这在调整政 府职能的过程中,有不可忽视意义。 1.2促进政府资源优化配置 Saide的研究指出(美国)政府与志愿组织在健康与社会 服务中的合作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部门可以 单独完成所有工作。在公共事务领域,社会组织作为政府 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在执行其组织职能解决部分社会问题 的同时,实际上也分担了政府在微观管理层面上的事务,从 而帮助政府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精力 专注于宏观方面的决策,实现政府资源的优化配置。 1.3提高政府政策质量 社会组织通常是按专业性进行划分的团体,其成员在特 定的问题上都有着相关的专业背景,即,社会组织代表广大 社会成员利益的同时,也能够把有共同利益追求的社会成员 集结起来,形成共同行动体,扩大参与公共事务的社会力量, 并且能够对特定领域内的问题提出较为专业和科学的观点 或看法,形成对政府行为及决策影响力,提高政府政策质量。 2政府与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的理论基础与现 实选择 2.1政府与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的理论基础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化、市场 化趋势,使得培育并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中 的作用成为一项重要内容。正如Mike Hudson所指出的, “公域”曾是“有效的”服务提供者,然而其显而易见的局限 使世界各国的政府逐渐将具体的服务管理责任委托出去, 最后转移到“第三域”。这些理论为建立社会组织与政府之 间的均衡合作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2.2政府与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的现实基础 政府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是社会事务的唯一治理主 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事务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 特点,出现了扩大政府规模等现象。事实证明,扩大政府职 能不仅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反而造成政府机构臃肿,耗费政 府精力,增大政府开支,降低其办事效率。即建立与社会组 织共同治理的合作关系成为现实对政府要求。 3 实现政府与社会组织均衡合作的路径 George Richardson从理论经济学的角度支出,资源互补是 组织间合作的关键动力。因此,促成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均 衡合作的基础就是实现两者之间的资源互补。就政府而言,一 直被认为是社会管理的主导,掌握着政策权,可以通过相应的 政策手段,放松管制,为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壮大提供宽松的政 治环境;就社会组织而言,可以通过提高其自身能力,即提高自 身承担并解决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从而实现彼此间的资源互 补,最终形成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新格局。 3.1 政府放松对社会组织的管制,积极营造合作环境 3.1.1政府实现对社会组织的矛盾态度到完全信任态度 的转变 在社会组织的设立原则上,不同的设立原则代表着国 家或政府对设立法人或强或弱的干预程度。因此,政府应 变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 (1)减少审批关卡,实行登记注册制。允许其宗旨和业 务范围中含有扶贫帮困等社会福利性质的社会组织,可以 直接到相应的民政部门申请成立,并享受社会组织应有的 一切优惠政策; (2)取消行政挂靠,简化多头管理。取消行政挂靠,建 立直接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社会组织监管委员会,将业务主 管单位行使的各项行政职能统一到社会组织监管委员会 中,由其统一行使对社会组织的备案和监管 3.1.2政府实现对社会组织直接资金扶持方式到政策扶 持方式的转变 社会组织因为接受政府资助就效命于政府的工具,但 问题的关键原因不在于政府在财政上对社会组织支持力度 作者简介:徐继鹏(1985一),男,河北邢台人,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方政府治理;周庆 源(1987一),女,河北邯郸人,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一92
— No.21,2010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2010年第21期 论政府绩效评估中引进多元评估主体 以地方政府治理视角 许培佳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61) 摘要:随着地方治理的出现,政府绩效评估作为政府改革的有效工具也发生某些变革。治理就是多元主体对公共事 务协同管理的过程,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多元共治”,政府绩效评估中引进多元评估主体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目前的政 府绩效评估中存在着主体缺位和错位、独立性不够以及主体间的权重比例不够科学等问题。消解策略成为提高政府绩效 评估有效性的关键。 关键词:地方政府治理;绩效评估;多元评估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093—02 1 多元评估主体:地方政府治理下绩效评估的必然 趋势 1.1 地方政府治理的定义 地方治理是在地方政府改革的背景下兴起的,地方治 理意味着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频繁的互动和复杂的治理关 系。总的来说地方治理的特征有:转变治道思维,实行地方 治理;消解公、私部门的界线,强调目标管理;回归地方政府 的政治和公共职能;不断加强地方民主。地方治理意味着 构建多中心的治理结构、拓展公共权威的合法性资源、增强 政府的公共服务功能、增强公共政策的回应性、提高政府行 为的规范性、强化地方治理的责任机制、提高地方治理的有 效性。随着地方治理的出现,政府绩效评估作为政府改革 的有效工具发生某些变革。其中有“谁来评估”涉及政府绩 效评估主体建构的问题。正如专家指出,“评估主体多元结 构是保证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有效性的一个基本原则”。 1.2政府绩效中多元评估的实践基础 评估主体多元化是保证政府绩效评估有效性的基本原 则,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业已确定的评估主体都有自身特定 的评估角度,有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同时,具有特定身份 的评估主体亦有自身难以克服的评估局限性。在地方治理 结构中,地方公共事务的治理主体是多元的,因而政府绩效 评估主体具有多元性。这种多元性客观要求建立政府绩效 多元评估主体机制,协调各绩效评估主体的功能和作用的 发挥,使各绩效评价主体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形成结构合 理与功能互补的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系统。 1.3政府绩效多元评估的作用 目前,政府绩效多元评估主体主要包括上级评估、自我 的大小,而是资金的支持方式限制了社会组织的独立性,从 而受制于政府。因此,必须实现政府直接的资金扶持方式 向政策扶持的转变。 (1)建立用于社会组织的专项基金。一是对拟成立过 程中需要资金的社会组织提 资金支持,二是可以对社会 贡献较为突出的社会组织予以资金奖励; (2)政府可以利用财政和税收等经济手段对社会组织 进行扶持。把政府的资金支持提升到制度的层面上,这就 避免了政府通过资金对社会组织的控制,同时也能够在一 定程度上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3.2社会组织提升其能力,促使均衡合作的形成 3.2.1 建立筹资网络,实现多元化筹资渠道 (1)建立以公益项目为导向的筹资网络。社会组织可 以通过某一项公益项目,以关注项目的人群重点,寻求捐 助,并将其积极的吸纳进人项目,并发挥其社会资源,与社 会组织共同形成网络,宣传公益项目,寻求更多捐助者。 (2)建立以人员为导向的筹资网络。社会组织可以形 成本组织专门的、以筹资为内容的营销人员,通过营销筹资 人员的个人社会资源筹集资金。 3.2.2 完善组织制度,提高社会公信力 (1)完善社会组织内部自律机制,提升公信力。社会组 织在其内部应形成相互制约的自律机制,以此提高社会公 信力 可以实行民主决策制度,发挥组织成员大会的作用, 保证决策的公开公正;由理事会专门执行;同时建立监事 会,定期对组织的相关决策、年度计划、财务活动等进行审 查,形成各个部门相互协作又相互制约的自律机制。 (2)定期开展工作绩效评估。包括组织管理者对组织 成员的自上而下的评估,组织成员对管理者的评估,以及社 会公众对组织活动开展的评估等,并定期公布工作绩效评 估结果,接受公众监督,提高组织在社会公众中的公信力。 参考文献 [1]李莉,陈峰杰.协同治理:中国公募基金会与政府之间的现实博彝 与关系走向[J].公共行政,2010.(2). [2]纪颖,邓国胜.政府在自助组织发展中的角色定位[J].中国行政 管理。2008,(5). [3]Catherine Alter,Jerald Hage.Organization Working Together, Sage Library of Social Research[M].Newhury Park,Calif Sage Publication,1993. [4][美]Mike Hudson.未被开发的“域”[C].李亚平,于海.第三域 的兴起[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57. [5]Ernest Alexander.How Organizations Act Together.Interna— tional Coordination in Theory and Practice[M].Amsterdam: Oordonand Breseh Publishers.1 995. E6]齐海丽.治理视野下的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关系[J].公共行 政,20lO,(3). [73程明.论社会组织管理的创新口].中国行政管理,2008,(10). 作者简介:许培佳(1986一),女,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地方政府治理。 一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