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调查报告
我国专用汽车产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目前专用汽车产量占载货汽车总产量的60%左右,接近6000个产品品种,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专用汽车行业得到迅猛发展。目前我国专用汽车产品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相比已基本接近,尽管在技术先进性、质量稳定性、产品可靠性、检测手段等方面相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总体上我国专用汽车行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已基本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专用汽车是指装有专用车厢或专用装备,从事专门运输或专门作业的汽车。随着经济的发展,专用汽车的品种和数量日益增多。经常使用的专用汽车有500余种,在工业发达国家,常用专用汽车的品种可达千种以上。专用汽车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和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以下是对国内外专用汽车现状及发展做了简要的分析:
一、国外专用车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外专用车市场特点
(1)多品种、小批量。如英国约克公司能生产牲畜运输车、保温车、冷藏车、自卸车、市政工程车、粉粒物料散装车等品种。日本东急车辆制造株式会社是日本最大的挂车公司,专用车产品以挂车、罐车为主,其中集装箱半挂运输车占有较大比例。此外该公司不定期生产厢式车、自卸车、高空作业车、消防车、环卫车等品种。
(2)厂家多、规模小。例如英国专营和兼营专用汽车的厂家有600-700家,其中70%的工厂职工人数在30人以上;根据美国2007年有关资料统计,专用汽车厂有900多家,而职工不足20人的有500多家。据2009年资料,日本生产专用汽车的公司约有128家,工厂近200家。
(3)零部件专业化生产。国外大部分专用汽车厂实质是一个总装厂,其产品按结构分工或组织专业化协作生产,如挂车车轴、牵引座、支腿、悬架等,自卸车油缸、工程车辆的关键专用设备等均由各专业厂集中生产。如日本加藤制作所的茨城工厂仅承担设计和总装两项工作,所有零部件分别由32个专业厂加工提供。加藤仅有职工500人,年产超重汽车达3000-3500辆。东神公司有职工230人,年产面包车、特种车12000辆。
2、国外专用车市场发展趋势
(1)国外专用车辆的产量以重型居多。主要原因是重型专用车辆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重型车辆功率大、强度高,有中小型专用车辆无法替代的优点。如德国的散装水泥车吨位在15t以上;比利时莫尔公司近年花费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事50t-70t的大型半挂车用牵引车的研究和生产,其大型粉罐车也已进行系列化生产,装载容积达30-60m。 (2)国外不少汽车厂专门从事专用车辆底盘的生产,尤其重视专用底盘的系列化、专业化生产,以满足专用车辆的特殊需求。
(3)国外专用汽车厂家逐步重视新材料、新技术在专用车辆上的应用,如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来代替金属材料制造冷藏车厢体,具有强度高、质量轻、寿命长等优点,其应用日趋广泛。
(4)微电脑已广泛用于发动机控制、变速控制、专用装置动力传递、电器故障诊断等方面,使用专用车辆的使用价值逐渐扩大,技术性明显提高。
二、国内专用车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内专用车发展史
(1)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军用改装车辆、消防改装车辆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2)20世纪70年代,一些专用车生产厂家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逐步成为某一类专用车辆生产的骨干企业,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特色,如汉阳特种车辆制造厂(半挂车)、武汉专用汽车制造厂(粉罐车)、镇江冷藏汽车厂(冷藏保温车)、兰州专用汽车厂(厢式汽车)、青岛专用汽车厂(自卸车)等专用车厂家;
(3)20世纪80年代,年生产能力达到10万多辆,特别是国内各大汽车集团公司,如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东风汽车公司、重型汽车集团公司等都把专用汽车的开发放到了重要地位,为专用汽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近几年来,一些专用汽车生产厂家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已经开始涉足国外市场,尤其是我国中吨位的专用汽车以其具有的可靠性、性能适中、价格低廉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已具有相当的竞争能力。
2、我国专用汽车行业的发展环境
(1)国内宏观经济
近年来,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稳健,增长率基本保持在7%以上。从2002到2010年,增长幅度更为迅猛,2010年高达10.3%。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是形成有效购买力的基础,国内流通行业随之繁荣发展,这对于促进专用车消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专用车行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从产业构成看,第二产业快速增长,2005年增长率l1.4%。高于第一产业的5.2%和第三产业的9.6%,对于专用车行业是一个比较大的拉动因素。2009年,全国交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高达9384亿元。2005年增长18.4%。从2000到2009年,中国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9505亿元,直接促进了专用车市场的发展。
(2)国家政策法规
国家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公路发展目标,到2020年,公路网总规模将达到300万千米,基本建成8.5万千米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国家把发展集装箱车、厢式货车、特种专用车和载重车8t以上的重型柴油货车和加快普通敞篷货车的厢式化列入《道路运输业发展规划纲要》,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这将大大促进此类专用车的发展。同时.国家对整车排放水平的要求逐渐严格,2004年初,国家对于达到欧Ⅱ标准的车型不再实行优惠的税收政策,这必然刺激国内专用车在排放水平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而这又给专用车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3、专用车市场供需关系
(1)市场供需水平
2000年,我国专用车产量只有18.01万辆,占当年卡车总产量的26.93%
2009年,我国生产各类专用车约164.77万辆,占全年卡车总产量的55.68%
2010年,全国生产专用汽车206.41万辆,比2009年增长25.27%
我国专用车年产量已连续3年超过150万辆,产品品种多达5000多种。
根据《专用汽车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以2009年的专用车产量为基数,2011年~2015年,我国每年专用车产量增幅将保持在9%左右;到2015年,我国专用车产品品种将达7000多种,行业产能将达到350万辆;年产量将达到280万辆,占当年卡车总产量的70%左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2)市场需求拉动
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带动工程车辆和相关运输车辆的市场需求;农村基础设施和水利建设带动工程车辆和轻中型运输车辆市场需求;现代物流给运输类专用汽车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循环经济将带来生活服务类专用汽车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使新能源专用汽车成为发展重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将持续全面拉动专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4、专用车市场行业风险
(1)市场集中度低
2009年,我国各类专用车中,绝大部分的CRn指数偏低,其中,半挂车生产企业311家,CR4为20.27%;专用自卸车生产企业111家,CR4为23.52%;罐式车生产企业268家,CR4为23.82%。(注:行业集中率,指该行业的相关市场内前n家规模最大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
(2)企业数量多、分布散
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生产专用汽车公告内企业数为826家,2004年国家颁布《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后,新增企业200多家。以厢式车、罐式车、自卸车和专用半挂车等为主的低、中附加值产品的专用车为主;大多数专用车生产企业的症状是:厂点分散,规模较小,开发能力较弱;产量在1000辆以下的企业数占改装企业总数的76.6%,企业个数多,单厂生产数量少。
(3)产品结构失衡、发展不均
由于受公路条件和专用车底盘生产的限制,我国的专用车一直以中型为主, 重型专用车的比例明显偏低,产品结构还不合理,技术与质量水平也良莠不齐。 指标 国外 我国
专用汽车保有量(汽车保有量是指一个地区拥有车辆的数量,一般是指在当地登记的车辆) 20世纪80年代,在许多发达国家,从货车底盘基础上改装而来的专用汽车保有量约占载货车保有量的50%,如今已增至80% 我国专用汽车保有量占载货车保有量仍低于40%
产品结构(重型、中型、轻型) 发达国家载货类专用汽车产品向重型化、专用功能强、技术含量高的方向发展,与市场需求较为匹配,品种已超过6000个,产品结构比较合理,重、中、轻的比例接近3:4:3 我国目前专用汽车品种虽然已达到5000 个,但重、中、轻的比例为5:2:3
(4)生产技术水平低
我国汽车底盘产量比较低,占商用车产量比例比较小。大多数专用汽车企业采用载货汽车底盘改装,使一些车型的装载质量较小,车辆适应性欠佳,平顺性差,结构布置不合理。
我国对于底盘的研究和开发力度不够,导致国产底盘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比较低,与国外底盘有着较大的差距,近几年发展较快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和混凝土泵车的生产,还有相当一部分仍采用进口底盘
(5)市场拓展受到一定限制
我国专用汽车产品中某些品种的市场容量有限,其市场拓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例如,清扫车、洒水车等环卫类车辆产品受到城市道路、高等级公路、城市化进程等因素的制约;专用汽车中的一小部分产品已处于市场成熟期,市场分割已基本完毕,要想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增加市场份额有一定的难度;新产品的开发及市场的导入、成长需要一定的周期和投入,且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
5、我国专用车市场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专用车的主流市场将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服务和高等级公路运输与管理两大板块,专用汽车的发展将主要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1)产品品种多样化趋势
从品种上看,发达国家如德国的专用汽车品种有6000多种;从需求量上看,目前德国、日本、英国等国也是完全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要而进行生产的。据统计,目前我国专用汽车已达228种、1553个品种。由于各行业的特点不同,对具体品种的需求量也不同。专用汽车市场可以出现多个热点同时并存的局面,从而形成市场的多元化,为生产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2)重型化、大功率、多轴化
从近年来的统计数据看,重型卡车的市场销量2002年为24万辆,发动机功率大多在205kW(280hp)以下,而到2007年则迅速增长到48万辆,发动机功率大多在205~257kW(280~350hp),重卡尤其是重卡底盘的发展趋势充分印证了专用车重型化、大功率发展的趋势。道路条件的改善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公路运输的高速化、集装箱化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为大吨位、大功率、多轴化专用汽车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专家预测,“十一五”期间,高速公路运输车辆,如重型牵引车、厢式车、厢式半挂车、集装箱运输车、专用半挂车、保温冷藏车等将成为市场的主角。
(3)轻量化
新材料和新工艺的采用对于减轻自重、提高运输效率、推动和促进我国专用汽车技术进步、缩短与国外产品的差距,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欧美专用车企业对铝合金及不锈钢材料的罐体、厢体的应用已有20多年历史,日本企业也已经在专用车的上装部分大量应用铝合金等轻型材料,而轻型材料在我国专用汽车行业的应用才刚刚起步。
(4)高技术、高附加值发展趋势
普通自卸汽车需求量将会随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逐渐减少,厢式车、半挂车以及用于城市配套服务车辆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同时,市场竞争趋势的加剧,产品成本的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以价格取胜的竞争优势将被进一步弱化,以技术创新的替代性经济增长将成为专用汽车行业新的经济增长方式。此外,市场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将大大增加,这种趋势将提高专用车企业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积极性。机、电、气、液、微电子一体化技术及GPS技术等在专用车上的应用能够大大增强专用车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5)人性化、安全性和节能环保趋势
专用汽车底盘的设计越来越人性化,充分考虑舒适性,允许个性化设置性能参数。汽车设计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保证驾驶人员的安全成为设计人员重点考虑的问题,除停车、行车制动等基本安全措施外,通过配备功能齐全的监控系统,防侧翻系统,以及采用电控、液压、机械3套独立制动系统,大大提高了整车的安全可靠性。同时,电子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使车辆安全性研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国际国内油价的不断攀高、全国各地不断出现的“油荒”和气候变暖,使节能、环保成为整个社会关心的主题。我国也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政策推动环境的改善,汽车的节能、环保也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对用户来说,节油不仅从能源考虑,关系着他们切身的经济利益。环保要求推动了动力技术的更新,电子燃烧喷射和共轨技术成为强制性规定。
(6)产业链逐渐完善。由过去单一的产品制造,延伸到原材料、零部件、工业装备、专用汽车、销售贸易、物流、后市场等多个环节,行业投资结构逐渐多元化。
6、我国专用车市场盈利水平
专用汽车产品成本一般由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构成。制造成本包括材料费、燃料和动力费、职工工资及福利费、制造费等,而制造费又包括车间经费、设备折旧费、工装模具费、厂房折旧费等;期间费用一般包括企业管理费、销售费、财务费、技术分摊费、运输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