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简政放权,社会组织承接好政府职能转移的建议
以“简政放权”为核心取向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主张将政府职能中“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政府把一些事务性的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从体制内转移到体制外,由社会组织承接,从而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质量。从2013年起,截止2015年1月,政府先后取消下放8批共858项行政审批等事项。然而,政府“交棒”之后,我省的社会组织能否“接盘”?又该如何“接盘”?
一、广东省社会组织现状
(一)社会组织数量发展快速
据广东省民政厅公开数据,2009年,广东省社会组织有26627个,2013年有41317个,截至2014年7月共有4.4万多家,其中社会团体有1.9万多家,民办非企业单位有2.2万多家。近年来,广东省社会组织年均增长10%以上,社会组织已经成为广东省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预计到2015
年,全省社会组织总量将达到5 万个以上。
(二)社会组织承接服务能力稳步提高
初步估计,2011年底广东有11%的社会组织承接了政府转移的职能,9%的社会组织有政府购买的服务;根据最新的省政协社法委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全省社会组织能够承担政府转移职能的大概占15%。以此估算,广东省社会组织承接能力平均每年以1%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2 / 7 (三)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创新发展
广东省从2012年7月1日起,除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前置审批的以外,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改为业务指导单位,社会组织不再需要找主管单位这个“婆婆”,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同时放宽行业协会商会准入条件,简化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程序实行备案制,降低公益类、慈善类、服务类社会组织准入门槛,在资金额度、会员人数、登记程序、审批时间等方面降低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当然在降低门槛、放宽准入条件的同时,对社会组织的监管措施将更加严格。
(四)社会组织发展政策支持有条不紊
为进一步规范和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集中出台一系列文件:《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方案》旨在要求全面推进社会组织的改革发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暂行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服务主体、服务范围、服务程序、经费保障机制等;《2012年省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第一批)》,涉及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事务服务、行业管理与协调事项、技术服务事项、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和技术性服务等262项服务项目被纳入第一批政府采购服务范围。经过两年的运行,2014年7月2日省政府印发新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暂行办法》,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主体将不仅仅限于社会组织,而是扩大为包括社会组织、企业、公益类事业单位和其他机构。
3 / 7 (五)社会组织培育专项资金持续不断
为推进扶持和培育社会组织工作,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省财政出台《广东省省级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粤财行〔2012〕245号)文件,对成立3年内符合一定条件的公益服务类、行业协会类、学术联谊类、公证仲裁类、群众生活类、枢纽型社会组织等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给予一次性补助,每年投入资金约1亿元,扶持社会组织数量达数百家。比如2013年,省财政厅、省民政厅拟对终审报告提出的400家社会组织发放专项扶持资金9000万元。
(六)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规模不断扩大
广东省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规模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购买服务范围。2011年,广东省政府大概有130余项职责交给社会组织或事业单位,同时在国内率先试行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2012年公布首批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涉及262项内容。第二,购买服务支出。广东省2009年至2012四年累计各级政府用于购买服务资金才达到11.1亿元,而2013年仅一年政府购买服务支出就接近5亿元,其中广州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资金就达到3.3亿元。
二、广东省社会组织发展存在问题
(一)社会组织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与《2012年省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第一批)》中公布的服务范围相比,当前全省社会组织能够有能力承担政府转移职能的大概占 4 / 7 15%,其他85%的社会组织受规模、资金、人员、专业资质、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无力承接项目。如果按照目前1%的能力提升速度,这不但与省民政厅预想力争50%以上社会组织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资质和条件的目标相差甚远,而且要实现省政府规划2015年大部分组织能够承担政府转移、委托、授权的职能,能够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恐怕更难。
(二)政府购买服务进展缓慢
2014年,广东发布首本社会工作发展报告,这报告显示,广东省社会组织数量,政府购买服务资金总量居全国首位,但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广东省虽然制定了政府购买服务目录,但不具有强制性,加之社会组织力量薄弱,一些政府部门往往以此为由不愿意购买服务,例如,广东省在2012年初推行的省级部门编制政府购买服务计划工作中,有20%多的部门没有编制政府购买服务计划,这些部门以工作性质为由,明确表示没有购买服务需求。其次,政府购买服务总体规模小,据羊城晚报报道,2013年广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达4.66亿元,不足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0.10%和全省政府采购规模0.03%;2013年广州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资金达到3.3亿元,但也仅占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0.24%。
(三)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小
虽然广东已经出台财政扶持社会组织的政策,每年投入资金约1亿元,但每年能获得财政资金扶持的社会组织约占全省社会组织总量的1%(2013年为0.91%),99%的社会组织难以享受到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 5 / 7 (四)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不健全
通过查询广东省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知悉,目前只可以查询省级和广州市的社会组织的基本信息,除此之外其他市的社会组织基本信息还没有实现共享,信息公开度低,公开内容较少。
(五)社会组织仍然官方味浓
据不完全调查了解,相当多的社会组织聘请政府已退休离休和在职官员作为领导或顾问,重大的活动也要请官员参加,不仅仅是广东省,全国普遍存在这种社会组织依然戴着半官方‘帽子’的现象,致使社会组织仍是行政化的管理和工作方式,这不但不利于社会组织灵活发展,而且容易滋生腐败。
三、广东省社会组织发展建议
(一)每年更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目录
2012年6月,广东省财政厅公布了《2012年省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第一批)》,至今两年半未更新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建议尽快更新政府向社会转移职能的目录、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目录等,进一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二)加大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在培育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广东省每年安排大概1亿元的资金,对于近5万个社会组织,且每年大概仅有1%的社会组织能享受到专项资助,目前的专项资金扶持力度太小、扶持对象太少。建议省财政继续加大社会 6 / 7 组织培育发展专项资金投入。
同时,民政部赋予广东作为社会组织改革先行先试省份,广东省理应争取向中央财政申请更多的社会组织专项扶持资金,用以探索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新路劲、新突破。固然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的补助资金预算2亿元左右,其中发展示范项目(A类)约5000万元,但这主要拟资助200个左右西部省份,剩下1.5亿元全国来分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三)加强社会组织的创新监管
为进一步释放社会活力,目前社会组织前置审批简化,更要注重通过创新年度检查、抽查等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引导社会组织自律,从而帮助社会组织不断提高能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
创新社会监督机制,将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纳入社会监督体系,切实提升社会组织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实现政府、社会、市场三者的和谐共生。
公平严格筛选有承接能力的社会组织。目前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广东省省本级社会组织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目录已公布三批选定名单,继续做好公开筛序、严格审核,保证最具能力的社会组织提供服务。
(四)健立社会组织第三方评估机制
为更好地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确保服务目标最终得以实现,建议 7 / 7 政府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充分利用第三方机构独立性和专业性优势,对社会组织受托开展的各项服务进行绩效评估,只有服务绩效合格的社会组织,才有资格继续承办政府委托的各类服务。
通过绩效评估不但可以促进社会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也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和退出机制。
(五)完善社会组织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目前广东省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有关社会组织的信息不完全,建议下一步公开全省社会组织的基本信息和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的实时查询功能;同时,完善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平台,对社会组织的履约情况、奖励、不诚信、违规等行为实时公开,以此推动社会组织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运作,有助于规范社会组织的行为,提高公信力。
(六)改变社会组织内部人员推选机制
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作用,发挥市场活力,必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让公务员兼职逐步退出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面向社会招聘和内部竞争晋升双结合,让更具备资格、资历和有能力的人员留在社会组织,以此推进社会组织民间化、市场化、自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