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卷第2期 河 南 林 业 科 技 Vol. 27 No. 2
2 0 0 7年6月 Journal of Hen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un. 2 0 0 7
收稿日期:2007-04-20
对洛阳黄河湿地保护的几点思考
刁锐民,刘伟
(洛阳市林业调查规划管理站,河南 471000)
摘 要:洛阳黄河湿地的生态地位非常重要,需要进一步加大保护和管理的力度。作者通过对洛阳黄河湿地现
状的深入分析,指出了目前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并对洛阳黄河湿地的前景规划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洛阳;黄河湿地;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X1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2630(2007)02-0034-01
洛阳黄河湿地位于河南西部,地处黄河中游,具有丰富
的动植物资源,在河南湿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生态
功能上具有缓冲和调节黄河水体、净化水质、补给洛阳及周
边地区地下水的作用,既是黄河鲤鱼及其它一些回游鱼类的
良好栖息地,也是黑鹳、白鹳、丹顶鹤、白天鹅、野鸭等候
鸟迁徙中补给食物、生殖繁衍的重要场所。
为了加强对黄河湿地的保护,2005年12月洛阳市人民
政府成立了“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洛阳管理处”,
将湿地保护资金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在管理上建立了处、站、
点三级管理体系。并在对当地及周边环境充分论证的基础
上,做出了“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洛阳管理处建
设初步设计”,使对黄河湿地的保护及管理逐步走上建康有
序的轨道。
1洛阳黄河湿地概述
1.1位置 洛阳黄河湿地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洛阳市的北端,
涉及新安、孟津、吉利3个县(区),共7个乡(镇),总面积
24000.0hm
2
。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4°47′34″~35°04′16
″,东经111°57′53″~112°48′16″之间。东西长
96km,南北宽约3~16km。
1.2地貌及湿地类型 洛阳黄河湿地从西到东依次为两种不
同的地貌类型,即低山和平原地貌。从新安与渑池交界到小
浪底大坝以下的西霞院为低山地貌类型,海拔介于
400~800m之间。黄河小浪底水库建成后,此处形成
27320hm2的大面积水域(上溯至三门峡)。小浪底以下至孟津
是由山地进入平原的过渡地段,河道逐渐由200~300m,放
宽到3~5km,两岸滩涂逐渐增多,北岸是断续的黄土低崖,
南岸为绵延的邙山。洛阳黄河湿地是以河流为依托,包括了
河流湿地、水库、池塘等自然和人工湿地类型。其中水库类
型约占东西长度的2/3,河流湿地类型约占1/3,池塘零星分
布于平原地貌的河道两岸。
1.3动植物资源 据调查,洛阳黄河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有
河道水域生态系统、河滩生态系统、沼泽生态系统、林地生
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湿地内有植物743种,其中低等
植物有159种(包括苔藓植物27种;蕨类植物14种);高等
植物584种(其中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582种)。动物867
种,其中鸟类175种,兽类22种,昆虫437种,鱼类63
种,爬行类17种,两栖类10种,其它动物143种。国家一
级保护的动物有黑鹳、白鹳、金雕、白肩雕、大鸭、白头鹤、
白鹤、丹顶鹤、玉带海雕、白尾海雕10种;二级保护动物
有鸟类31种,兽类1种(水獭)和两栖类1种(大鲵)。鱼类中
有珍贵黄河鲤鱼及一些经济价值很高的回游鱼类如鳗鲡等。
2湿地保护面临的几个问题
2.1自然因素 诸如暴雨洪水、气候干旱,风浪侵袭等自然
灾害严重影响着黄河湿地的健康发展。
2.2人为原因 不规范的人为活动使黄河湿地受到日益严重
的威胁。
2.2.1历史上的盲目围垦造田、过度利用使湿地调蓄水资源
的生态功能减弱。由于洛阳黄河湿地紧临县、区的居民生活
区,当地农民的围垦造田习惯历代延续,甚至有的还有土地
承包证,再加上私搭乱建违章工程,使得天然湿地面积消减、
调节径流的功能大大下降,水旱灾害频繁。围垦与湿地用途
的改变,还使水生生物丧失了栖息空间,渔业生产、湿地经
济植物的种植失去了发展场所,对渔业资源的破坏也相当严
重。
2.2.2过度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使湿地的失去了生态平衡。
附近的居民由于历史原因,经常在湿地内捕鱼捞虾、割草放
牧、围场狩猎,这不仅威胁着水生物种的安全,也破坏了湿
地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从而严重影响了这一
区域的生态平衡。如黄河鲤鱼、丹顶鹤、白鹳、金雕等珍稀
物种,由于滥捕乱杀,使得其种群数量日益减少,严重影响
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从以上湿地所面临的主
2.2.3湿地污染,严重危害湿地生态系统。水体污染是洛阳
黄河湿地面临的比较严重的问题。由于上游开矿炼矿、工业
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因素,不仅使湿地的水质严重恶化,
而且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也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2.2.4非法的开采湿地沙石,使得湿地水域环境遭受破坏。
由于采沙卖沙获利巨大,当地居民受利益驱使,经常在湿地
偷采沙石,严重影响了湿地的稳定,导致黄河湿地滩涂缩小,
进而使赖以生存的野生动植物的生息繁衍受到了严重制约。
另外采沙船的活动和噪音也严重影响着湿地鸟类的生存和
繁衍。
3应对措施
3.1自然因素引起的湿地破坏 自然因素如暴雨洪水、气候
干旱,风浪侵袭等,我们可以通过在上游及周边地区植树造
林,退耕还湿,达到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小浪
底水库、西霞院反季节调水大坝的建成起到了蓄水抑洪、防
(下转第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