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霜冻灾害对玉米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作者:孔庆彪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年第04期
摘 要:由于玉米是喜温作物,在霜期较长的地区进行冬季种植易受霜冻为害。采用下列
科学防冻措施,对提高冬玉米产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在生长发育期若遇低温霜冻,
会受冻害而减产;但只要加强中耕、追肥、除草、防病虫等管理,仍能挽回部分损失。
关键词:霜冻灾害;玉米;防治
一、关于霜冻的几个问题
(一)霜冻的形成
是由于冷空气活动使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面的气温突然下降到 0℃以下 ,植物体原
生质受到破坏 ,导致植株受害或者死亡的天气现象。
(二)霜冻的种类
霜冻可分为白霜和黑霜两种:所谓白霜就是指具备霜冻条件时,如果窄气中水汽含量很高
且达到饱和时 ,水汽直接凝结成冰晶并聚集在植物表面 ,形成一层白色的霜。黑霜则是指空
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少 ,达不到饱和时 ,就不会在植物表面有白霜出现 ,但气温已降至 0℃以
下 ,所以植物发生冻害 ,枝叶枯死后变黑 ,
(三)霜冻害的等级
霜冻主要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 ,严重时造成作物死亡。
1.根据霜冻形成的原因,霜冻分为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平流辐射霜冻和蒸发霜冻 4种类
型。
(1)平流霜冻。平流霜冻受地理条件的影响较小 ,其强弱和影响范围与冷空气的强弱和
影响范围有关。通常平流霜冻范围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危害也较严重。平流霜冻刚开始发
生时冷空气强度大 ,随着空气中心的南移和削弱 ,气温逐渐回升 ,霜冻的强度也随之减弱。
这种霜冻常出现在早春或晚秋 ,我国南方地区的冬季也会出现。
(2)辐射霜冻。辐射霜冻是指在晴朗无风的夜晚 ,地面和物面向外的热辐射致使地面气
温降到 0°C以下而发生的霜冻。因其强度较弱 ,故对农作物的危害也不大。它多在早春或晚
秋出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平流辐射霜冻。平流辐射霜冻是我国北方常出现的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极大。这
种霜冻经常出现在早秋和晚春 ,是形成初霜冻和终霜冻的主要原因由以上 2种因素的混合作
用造成的 ,冷空气侵入 ,引起气温急剧下降 ,但这时也还不足以引起霜冻 ,而到了夜间由于
辐射冷却作用 ,继续降温而发生霜冻 ,就称为平流辐射霜冻。
(4)蒸发霜冻。蒸发霜冻指在干旱地区降雨之后 ,空气变干或者植被上的水分迅速蒸
发 ,使作物植株冷却,温度降低到生物受害温度以下而使作物受害的霜冻。
2.按危害程度划分农业气象学上则按照霜冻时农作物危害的程序分为轻霜冻和严重霜冻。
(1)轻霜冻。指农作物叶片受到冻害 ,但对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和产量没有过多影响的霜
冻。
(2)严重霜冻。指农作物茎叶受害 ,对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均有较大影响的霜冻。
二、霜冻对玉米的危害
玉米植株内部都是由许许多多的细胞组成的,内部细胞之间的水分,当温度降到摄氏零度
以下时就开始结冰,从物理学中得知,物体结冰时,体积要膨胀。细胞内部的水分向外渗透出
来,细胞失掉水份过多,它内部原来的胶状物就逐渐凝固起来,特别是在严寒霜冻以后,气温
又突然回升,则渗出来的水分很快变成水汽散失掉,细胞失去的水分无法复原,导致作物死
去。
玉米作为收作物在成熟前对霜冻非常敏感。玉米如果在灌浆期遭受早霜冻,不仅影响品
质,还会造成减产。当气温降至 0℃时,玉米发生轻度霜冻,叶片最先受害。玉米灌浆的养料
主要是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受冻后的叶片变得枯黄,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
物质减少。如果气温降至零下 3℃,就会发生严重霜冻,除了大量叶片受害外,穗颈也会受冻
死亡。这样不仅严重影响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而且常常造成大幅减产。
三、霜冻预防方法及对策
(一)气象部门密切注视天气变化,根据气候变化的规律及时、准确发布天气预报,并开
通天气预报热线电话,负责抽集各乡镇天气冷暖变化情况,及时通报情况,增强农民防灾、减
灾意识。
(二)物理防霜法
(1)科学选地。 玉米为需水量较大的中耕性旱地作物,在冬季需选择灌排水条件好的沙
壤土田块种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适时播种。 在有霜冻的地区,最佳播期为:露地栽培于5月15日至25日播种;地
膜栽培于4月25日至5月15日播种。在没有霜冻的地区,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可早播或迟
播。不论有无霜冻,都必须做到:早播的播期以冬玉米抽雄扬花期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8.5℃
为准;迟播的播期以不影响后作播种栽插为准。
(3)灌水防霜。 在霜冻出现前开始灌水,5~7天灌水1次,直到霜期结束。通过灌水,
可达到防霜目的。为提高灌水防霜效果,做到灌排自如,整地时要求开好四边沟和十字沟,做
到土细田平整。播种时要求低垄播种(即播种盖土后播种行成扑瓦状)。本方法适合于玉米苗
前期和中期使用,苗后期植株较高,对中上部叶片防霜冻效果下降。
(4)喷水防霜。 进入霜期后,坚持每天清晨到田间,发现玉米叶片出现结霜现象时,可
于早晨太阳出来之前,用喷雾器在叶片上喷水防霜(不可用温水)。此法适用于不同苗龄的冬
玉米防霜。
(5)农地膜盖顶防霜。 用60~90厘米宽的地膜或农膜,割断成3~4米长,两端用
150~200厘米长的拱片裹紧,两人操作,一人一端,将裹紧的盖膜顺播种行方向盖在玉米苗
上方(只盖顶,两侧空着)。盖膜高度以玉米叶片接触不到盖膜为宜(叶片与盖膜相距10厘
米)。拱片两端削成尖桩形,入土10~15厘米。霜期结束后,将盖膜收好下年再用。此法适
用于不同苗龄的冬玉米防霜,拱棚高度可根据玉米不同生长期的高度来调整。
(6)利用地膜增温效应改善防霜微环境。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冬玉米,破膜放苗后,破膜口暂时不用盖土。这样,白天膜下土壤、
水分和空气吸收的热量,夜间和清晨就不断从破膜口释放出来,使玉米苗周围空气保持较高的
温度,能减轻霜冻为害。霜期结束后,用细土将破膜口盖好,以利增温、保水、保肥。此法适
用于冬玉米苗前期的防霜。
玉米是一个活体,本身对外界环境就有一个自适应过程。应对农业灾害,要 “对症下药”,
做到“看天分苗、分类管理”。除非洪水、冰雹、严重倒伏和重度干热风等致命性的灾害,对于
类似低温霜冻这样的灾害,只要后面加强管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弥补,而并非人们
想象中那么脆弱,那么不堪一击。在采取应对霜冻灾害的措施中,重要的是要做到“看天分
苗、分类管理”,因地制宜,分别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