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下旬刊)
摘要高职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群体,关注其心理健康是不容忽视的教育主题。本文分析了高职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重点探讨了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提高高职教育改革成效提供参考。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TheApproachandMethodofHigherVocationalStudents'MentalHealthEducation//LiJing,FanJinshanAbstract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isanimportantpartandspecialgroupsofcollegestudents,payattentiontomentalhealthisnotallowtoneglecteducationtheme.Thispaperanalyzesthecollegestudents'mentalhealthproblems.AndfocusonthepromotionofHigherVocationalStudents'psychologicalhealthyeducation,Inordertoimprovetheeffectofreform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Keywordshighervocationalcolleges;mentalhealtheducation;wayAuthor’saddressDepartmentofBioengineering,JiangsuPolytechnicCollegeofAgricultureandForestryJiangsu,212400,Jurong,Jiangsu,China高职院校培养的大学生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除要重视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全面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心理素质的健康教育。据报道,目前全国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16%~25.4%有心理障碍,因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休学或退学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1]。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群体,心理压力较本科院校学生大,会因为自身所在的院校是高职院校而产生自卑感,更有甚者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缺乏信心,认为自己与本科院校的同龄人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知识结构上都存在较大差距[2]。因此,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来看,部分高职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自信、人际交往困难、环境与挫折适应困惑、情感困惑、学业困惑等几个方面。对于从事高职教育的工作者来说,应针对以上问题逐一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将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落到实处,可从以下方法与途径入手:1做好心理健康普查,开展“一对一”教育帮扶工作及时开展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和测试工作,完成心理普查统计分析,并及时召开辅导员和学生管理干部例会,对参会人员进行培训,对需重点关注的学生进行跟踪了解,积累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各方面的困惑。对于问题比较严重的同学,采取专任教师“一对一”的帮扶教育形式,通过定期找学生谈话,从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方面入手,充分了解其心理健康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教育指导措施,逐步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2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可采用必修课的形式,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教育,而对于二年级学生则可采用选修课的形式、通过案例分析、心理咨询问答、鼓励学生搜集心理健康教育题材的资料进行学生授课等方式,解决高职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可定期邀请心理教育学专家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将要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三年级学生,可侧重加强如就业指导、人际交往、情感困惑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毕业生规划未来,使他们学会自我调适在择业、就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困惑。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大学生在校内的各类主题活动较丰富,高职院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活动作为其中的一项积极组织,帮助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尤其班主任是学生的直接教育管理者,应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积极进行学生宿舍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的营造,可在宿舍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手抄报评比、氛围营造评比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心理健康问题,尽早摆脱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4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和咨询机构建设建立一支专职教师为骨干、班主任、辅导员为两翼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同时,加强心理咨询机构建设,有针对性地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在咨询中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般心理问题[3]。同时,做好学生宿舍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生宿舍楼设立大学生服务站心理咨询室,对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及时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解决各类心理健康问题,使学生掌握有助于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和心理自助,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5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的培训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李静樊金山(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江苏·句容212400)
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2)21-0168-02心理
(下转第170页)1682012.07(下旬刊)
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培训直接关系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与否。因此,应重视对辅导员、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进行心理健康培训,只有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进行。可通过聘请心理教育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等活动,加强心理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识别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辅导的技巧,可以及时发现、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类心理问题。6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除了重视日常的管理之外,忽视了与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各种科研工作,积极申报与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各种课题也是促进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可组织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如自闭、抑郁、精神分裂等问题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研究,并探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有效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7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通过心理电影播放周、心理故事征文及心理活动宣传栏、展板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时间,积极开展各类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高职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们在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氛围内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素质。同时,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开阔视野,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消除不良文化的影响,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和人人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1]田继红,许安涛.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教育与职业,2008(21).[2]朱涛,席从文.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创新[J].煤炭高等教育,2010,28(3).[3]李新生.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J].科技信息,2007(26).编辑叶浩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其实践能力,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才发现学校学的那些书本理论跟工作实际差距甚远,心理落差很大。经过历届毕业生口口相传,知识实用性的降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性。2.6就业前景不乐观造成的学习动力严重不足中职毕业生主要就业区域还是中小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工资低廉无保障、工作环境恶劣,就业的现实情况使人们不愿意选择中等职业教育,这样一来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3改变中职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3.1给学生更多的关爱,鼓励他们重新找回自信进入中等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数中学时在班里成绩不佳,不受学校和教师重视,缺乏自信。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对于教师的态度和同学的看法比较敏感,甚至会比较冲动或者极端地想象,因此作为中职的教师要从学生的内心去关心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接纳周围的环境,塑造自己的未来,并用实际行动去经营自己的计划,完成学习的目标。3.2保持家校联系,家长和老师一起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应建立学生档案,充分利用电话或电子邮件等渠道,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特别是在学生德育以及日常行为规范上的严格要求。另外在沟通中以表扬和关怀为主,让学生喜欢通过这种方式认识自我,随时得到自己在学校或家里表现的反馈信息,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3.3通过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体会主人翁态度和集体荣誉感教师可以尝试让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学生同组分工完成任务,将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入课堂、让学生爱上学习,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意识和学习责任感。在合作学习中,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真正塑造职校生的积极情感。例如做一组主题班会,设计一堂活动实践课等。3.4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实践机会要同步进行首先是实时跟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让教学内容需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其次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校期间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同时,中职院校要努力争取与当地企业单位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让学生可以直接地在正规的企业里进行实习和实践,针对出现的问题指导教师及时进行讲解,大大缩短了学生适应和练习的时间。3.5创设集体环境,爱上班集体,更爱集体中的自己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班级课外活动或小集体户外活动等,在亲近自然、彼此交流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放松身心,提高学生的快乐感,同时还可以增进友谊,增强集体凝聚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和唯一性,喜欢自己所生活的大集体。
参考文献[1]纪芝信.职业技术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2]刘磊.对普通高校高职新生心态的调查[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1).[3]马树超.新世纪职业教育走向抉择[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1).[4]孙冬梅.“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4(2).[5]冯维,杨兢.高职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5(11).编辑叶浩!!!!!!!!!!!!!!!!!!!!!!!!!!!!!!!!!!!!!!!!!!!!!(上接第168页)心理
170